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及纠错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超 黄薇

江西省武宁县第五小学332300

摘要

错别字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汉字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同时也是小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别字后很难纠正。另一方面,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别字。教师要意识到错别字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错别字,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辨别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错别字;预防及纠错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和写字,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及纠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成因

1.学生识字量少,汉字学习兴趣不足

识字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认识汉字,是他们对于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以后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识字也不太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会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识字量非常少。由于小学生缺乏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汉字时会感到非常吃力。有些小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去学习汉字,就是简单的看一眼就过去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些比较浅显的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

2.教师对字形的讲解不够详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汉字时,会将其与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联系,然后对汉字进行讲解。在讲解汉字时,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限制,不会过多地讲解汉字的组成结构和意思,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的讲解不够详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无法正确理解其含义。教师对字形的讲解不够详细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因为教师对字形的讲解主要是根据自己对汉字的理解进行的,并没有参考相关资料,导致学生无法对字形有一个全面了解,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产生错误印象,从而出现错别字。

3.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下背;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掌握汉字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讲解汉字,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小学生识字量较小,对汉字的记忆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记住了很多汉字,却无法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汉字,却无法将其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缺乏规范的汉字书写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汉字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写字能力和书写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很难根据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正确、规范的书写,而对汉字缺乏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当学生在实际书写汉字时就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部分小学生在使用电脑进行学习时,也会因为没有掌握正确使用方法而出现错别字。

5.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造成学生错别字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耐心,他们往往喜欢投机取巧,想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耐心,他们往往会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够完全地理解而产生厌烦心理,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甚至还会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及纠错措施

1.建立规范的汉字书写意识

汉字书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汉字识记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和汉字技能,如果学生在此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会对学生日后语文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将汉字的书写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巩固和加强汉字的书写能力,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意识,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进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几率。

2.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警惕性,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纠正错别字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别字,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自己不重视而造成的,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警惕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并对他们的作业本和试卷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学生有错别字,要及时指导他们改正。小学生对于作业和试卷中的错别字,一般都是在不注意或者不清楚字义的情况下写出的错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作业和试卷中出现错别字后很难被发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自觉改正错别字的习惯,养成自我纠正错别字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试卷让学生进行改错训练,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试卷后要及时找出其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改正。这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警惕性和纠正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改正错别字的习惯。

3.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为了降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概率,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小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辨别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结合汉字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字义来认识汉字,通过对字的意义进行了解来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字的基本构造,并认识到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对每个汉字进行了解,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汉字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找到同音异义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同音字和异形词,如“黑”和“墨”,“花”和“发”等,然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这些同音字和异形词的使用,并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辨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同音字和异形词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4.引导学生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

汉字的书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才能写出规范、漂亮的汉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让他们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书写姿势,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先观察其偏旁、部件及部首,然后在根据字义来判断是否需要书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每个部件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再进行书写,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地判断是否需要书写。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注意笔顺、笔形、笔画、偏旁、部首等方面。在讲解完生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来书写生字,并且要求他们在练习生字时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5.重视拼音教学,让学生对错别字进行区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在千百年来生活的地方留下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汉字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能够正确认识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法。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笔形、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让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书写。但是,小学生对汉字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写字时会出现很多错误,如:错别字、错字等。这些错误出现在小学生身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去分析和区分这些错别字,以避免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汉字的教学,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并避免出现错别字。

6.结合汉字笔画顺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通过结合汉字笔画顺序来进行。比如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可以强调每个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学生需要注意每个笔画的顺序和位置,理解汉字的组成方式。通过分析汉字的意义和构造,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组成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汉字的构造和部首,推测汉字的含义和读音。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并注意关键词和问题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汉字的构造和意义,推测出题目的意图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审题例子和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这些题目可以涉及不同类型的问题,如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数学题目等。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独立解题的方法,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来提高审题能力。通过以上方法,结合汉字笔画顺序,帮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审题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教师还可以结合汉字的笔画顺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汉字笔画顺序来分析题意,让他们对审题能力有更深入地认识促进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7.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汉字的学习,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记忆来学习的,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让他们通过观察来了解汉字的字形。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汉字进行编故事的方式,将汉字的字形和故事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字形的记忆能力,进而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进而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将字形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字的意义和字义。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纠正自己所写的错别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自主纠错的能力。

结语

错别字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错别字出现的几率,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语文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纠错活动,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加深对错别字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汉字书写的正确率。此外,语文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汉字书写习惯、书法等方面知识的教学,并适当开展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对错别字的认识能力,同时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和书法等方面知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及纠错策略[J].赵青.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04)

[2]解决错别字问题,从小学语文教学抓起[J].杨威.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3)

[3]试论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问题的对策[J].张叔存.新智慧,2019(01)

[4]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纠正策略[J].赵小艳;陈燕琴.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