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金全

第七师高级中学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

“双新”背景综合改革是教育部门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教育状况进行的科学性优化。在“双新”背景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元方法,对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此适应“双新”背景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双新”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正文


一、“双新”背景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2021年秋季开始进行高考综合改革,将在2024年正式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双新”背景模式。“分类考试”是指取消文理分科,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高考模式采用“3+1+2”模式。“综合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末或每个学年末,学校对全体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测评。综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七个维度。“多元录取”指高校以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选考成绩为依据,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分段录取学生。

除带来上述新变化外,“双新”背景还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在基本理念方面,“双新”背景提出,良好的数学教育应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应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在教学内容方面,“双新”背景倡导学科融合,提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其他学科,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方面,“双新”背景倡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倡项目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在评价体系方面,“双新”背景强调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双新”背景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适应“双新”背景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双新”背景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1.设置多元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双新”背景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精神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要求,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多元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情感四个方面需要达成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层面,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数学历史、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构建,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素养层面,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与数学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情感层面,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的培养。

2. 教学内容多元化整合,落实跨学科教学

  在教学内容方面,“双新”背景倡导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时,既要准确把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又必须重视教材内容的整体性,重视“贯穿主线、突出主题、围绕单元、落实核心内容”的基本脉络,适当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还应该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设计出具有现实意义、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整合教材中的“指数函数”模块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碳-14”作为问题切入点,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置“放射性物质衰变”的核心命题,围绕命题引出“碳-14是什么?”“碳-14法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碳-14法与函数存在什么关联?”“怎样构建放射性物质衰变模型?”等问题串,利用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模型特征,并以科学事实为参照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思维。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双新”背景强调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情况,采用情景式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的精神。比如,在主题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常遇到观点冲突、意见不合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实施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记录、填写活动成果”的流程给予学生适度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团队沟通技巧,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要关注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应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规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后结合学生的成绩将其划分到相应的学习层次,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案,使学生可以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教“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将相关问题呈现在屏幕中,让学生思考,之后邀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让其阐述自身的理解。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预习过相关知识内容,可以轻松回答问题;而部分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难以给出答案。对于已经预习过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按照自身的理解和想法构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而对于没有预习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念与相应的关系式。该教学形式可以弥补统一教学的不足,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学习内容。

4.运用多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加强概念理解与思考探究。“双新”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重点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高中数学教师在确认核心教学主题,引领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度思考前,需让学生建立对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工程问题、商品销售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利用具体事物及事件向学生讲解“系数”“变量”等名词,使其建立对数学概念、专有名词的具象认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延展环节,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深加工的能力。当发现学生不具备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深加工的能力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数学概念。

2)创设有效情境。高中数学知识点较为复杂,而情境创设能够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信息化方式进行科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情境理解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教“虚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借鉴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定义数学本质的方法,运用符号与规则建构游戏化教学情境,根据方程x2+1=0无解,在数学游戏中引入一个新的符号i,将i定义为-1的平方根,由此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学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寻找到方程的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对数学符号、数学定理进行形式化表达层面的创新,又要引导学生脱离数学的传统逻辑,寻求其背后蕴含的新逻辑体系,助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

3)立足现实生活。生活化教学可以避免理论讲解的枯燥感,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关注知识的实际运用,借助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知识内涵,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分段函数知识计算阶梯水价,利用二次函数模型确认农作物的最佳销售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又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某高速列车在运行至广州区段时加速至300km/h,随后匀速行驶30min,试分析列车的运行情况”等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数量关系对问题进行抽象描述与概括,从而为函数概念的建构打下良好基础。

4)开展实践活动。“双新”背景导向下,许多试题还原了现实生活的情境,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学校WiFi信号发射器安装”这一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市场中WiFi信号发射器的不同品牌、产品价格、产品功能、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以角色扮演方式召集数名学生扮演WiFi信号发射器生产与销售厂家,共同参与学校WiFi信号发射器安装项目的竞标工作;将单台WiFi信号发射器成本与安装费之和设为x,以WiFi信号发射器信号覆盖半径为基准,将每单位增加成本设为y,引导学生在考虑安装成本与安装数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不等式、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生成最优的合作方案。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研究平台,利用开放性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究、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并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意义

“双新”背景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数学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能够真正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强化实践应用导向是为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其中,“双新”即指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需要紧密结合“双新”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在“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的引导,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双新”背景下,数学教学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利用虚拟实境、计算机模拟和线上学习平台等资源,增加学生与数学的互动和体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通过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机等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整体的学科素养。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科研和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培养有力的人才队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在“双新”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数学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能够真正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新”背景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主动拥抱变化,根据“双新”背景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运用多元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新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4.

[2]孙林林.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融合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19.

[3]朱瑾,李碧荣.优化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策略研究——以“德·美尔”问题的教学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

[4]祁义和.“双新”背景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