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雨

信丰县第五中学 邮编:341600

摘要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通过实践可以检验知识。教师在日常开展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知识。因此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非常重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形成有趣、有用、有效的课堂,将学与用有机结合,提升实效能力,完成提升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

正文


前言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面与知识难度明显加强,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教学路径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化学课堂的快乐,学生在基于生活的体验式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更具体化、实用化,同时可以高效地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符合现代社会教育理念的要求。

1结合生活化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喜好,以此为突破点创设高效课堂,把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变成主动探究知识,积极思考,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启发思维,提高自我效能感。现代教育中更加重视引导型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通过把一些有趣、有用、易于理解的、生活化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更加愿意去思考,对相关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对生活化的情境,或者教学资源感兴趣,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化学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求,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才会变得更加灵活,化学视野得到拓展,带着热情,带着兴趣融入趣味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例如,“基本的营养物质”内容的知识点就包括了单糖和多糖的分子组成、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淀粉与蛋白质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比如面包、鸡蛋、植物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去思考:鸡蛋中包含的营养素是什么?食物中哪些营养元素摄入量可以大一些?或者面包中为什么有一个个小孔?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化学原理。通过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产生去寻找身边的化学现象的动力,并给予灵活的辅助性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化学知识背后的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向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找到其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这样使化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学生通过思考、设计、实践、整合、实现知识的建构,培养了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剖析问题、延伸概念、证据补充、理论论述,充分培养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的高阶能力。

2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生活化课前导入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对自身的各种特长和兴趣很难发现和施展开,限制其个性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壮大,“互联网+”教学凭借自身的优势和政策的推动以及广大用户的需求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对化学科目的一些繁琐的概念接受能力较弱,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化学教学内容。但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化学课堂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都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的联合,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利用优质互联网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会更加有效地整合化学学习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和深度。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构建是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重要路径,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创设,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比如在“乙醛的结构与性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化学原理、模型、概念等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理解能力。比如学生已经对葡萄糖非常熟悉。教师可以从糖尿病的检测、工业利用葡糖糖制镜将乙醛引出,并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素材,比如乙醛是的塑料、橡胶、防腐剂等的原材料,但是乙醛也具有很多生活危害。从而凸显出多媒体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推理探究,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学习是在创造与探索中去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再如学习氮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雷雨发庄稼”设置情境,接着设问:空气中性质稳定的氮气是如何被氧化为可被农作物的生长必需的氮元素?自然界中的自然固氮,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化工生产中,能否向空气中要氮肥?通过设置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生就带着问题去探寻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筛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思维不断地得到碰撞,最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再不断提出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最终通过外部的学习构建的自己精神家园,实质性地把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把知识转化成技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当中,才能发挥其效用。

3生活化现场演示实验设计

现场演示法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演示材料,并当着学生的面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演示教学实验内容,打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通过生活实验演示的构建,让学生能敞开心扉的接受化学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在遇到困难问题时能积极的思考。此外,教师要注重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将趣味性的演示实验教学环节带入到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围绕着教材以及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突出高中生在化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化学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演示。

例如,在讲解“置换反应”时,教师可以携带铁丝与硫酸铜溶液走进教室,让学生围拢在讲台周围观察教师的实验步骤和动作,教师缓慢将铁丝伸入装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当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发现铁丝上迅速析出了一层红褐色的绒毛状物质,溶液由先前的蓝色转变为浅绿色,最后再变成棕色。在教师进行完实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志愿上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置换反应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理念融入在化学课堂之中,在课堂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也要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的碰撞,收获到更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4构建生活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教师应该以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只有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来,课堂才能真正高效,教学也才能落到实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是把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创造中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常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步骤的变化比较少,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讲解和练习。对于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也难以做到了如指掌,没有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串联知识,造成学生也缺少对于知识的梳理,无法形成完整的化学学习体系,也自然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学习的弊端。生活化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新教改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后,教育开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入手,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针对自身的疑问进行探析,用亲身参与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举例来说,高中化学的很多题目都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一定的变化,汇聚成相应的考试题目。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构建是促进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发本地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数据调查、社区走访等,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活教学活动。例如,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二氧化硫在环境中、食品中、化工中的应用,评价其利与弊,并以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情境,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设计方案、评价方案、优化方案,得出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作用和价值进行认知。与此同时,也可以布置一次趣味的调查活动,调查使用二氧化硫的食品都有哪些。这对学生的自主探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发现化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并发展学生的灵活思考能力。高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创造有趣的生活化素材,将趣味性、新颖性的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同时可以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构建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完成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更多化学知识的奥妙,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内在潜力。

5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或爬坡,敦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及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对当下身处教学一线教师的一项考验。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以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去思考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和原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势必会事半功倍,并且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教师的负担也会相对减轻。

比如,在“化学肥料”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化学肥料实物,摆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若干问题:①你知道化学肥料给植物提供的营养元素吗?请写出其元素符号及名称;②如果你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相信你对化学肥料的分类已经胸有成竹了,请作出回答。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能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针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而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也会从中收获满足感与成就感,这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

6强化实验趣味,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与灵魂。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观察到具体而明显的实验现象,这恰恰是教材上那些抽象的、生硬的、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化学原理的事实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实验设计或操作中的某个趣味点,将其放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眼球,在好奇心的驱动作用下,学生必将顺理成章地完成学习任务,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

在学习“化学肥料”相关内容的课堂中,教师提出:氨态氮肥和草木灰能共同施用吗?一部分学生说能共同施用,一部分学生则持否定态度。此时,只有运用去伪存真的实验方能解决争执。教师迅速为学生提供事先准备好的硝酸铵和碳酸钾,以及其他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得出准确答案。最终所有小组都在实验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出一种能够使其变蓝的气体,这就说明实验结论是氨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共同施用,二者共同施用会降低肥效。但是,教师并没有在提前预测氨态氮肥和草木灰能共同施用的这部分学生脸上看出任何失落的表情,显而易见,在长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的高中学生身上已经形成了追求实事求是的优良科学实验观。

结语

应用生活化教学,就能使广大高中化学一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关键能力,从而促进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阮二毛。基于生活化教学的高中化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7):91-92。[2]仲伟贵。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3):92-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