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现状分析和建议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彦金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现如今,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中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形式已成为必然,同时又是必要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中、小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化和多元化发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发展的核心命题。在这一重要指示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地,指导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分析;对策

正文

伴随着影视艺术行业市场发展变化,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从专业建设到教学过程再到培养目标经历了多年蓬勃发展,各个高校的专业教学过程慢慢陷入了发展的沉淀的阶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上现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大趋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应该低于专业教学的地位,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是以独立的科目进行教学[1]但是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特点来看,两者教学中的关联性是必然存在无法忽视的,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现状的综合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有效的缓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融合思政元素的假大空现象,让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成为必然。

一、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现状

教师问题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问题,与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有明显的相关性[2]。当前专业教师群体不自信不擅长的现象非常普遍,影响了思政元素的高效融合。一方面专业教师对于自身的政治信念、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和艺术思想信仰不够自信,难以将自己对于思政元素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当前的教学之中,致使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体现形式较为僵化,难以形成感召力,无法深度影响学生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并不擅长,缺乏系统的教学经验因此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时,往往会出现刻板僵化的现象,融合的痕迹比较明显,难以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与此同时,学校对于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缺乏应有的评价和激励,难以将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导致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效果停滞不前,难以得到有效的突破。

(二)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表现形式相对复杂,对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中思政要素的融合影响也非常直接。首先在当前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上存在相对陈旧的问题,教学内容明显缺乏时代特性,传统的思政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而学生所关注的时代问题,世界问题却无法在专业课程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形式比较僵化,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是固定且单一,学生没有自我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在这种形势相对僵化与思政教育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体系之下,学生在思想政治要素的学习上,自然会陷入低效化的状态之中,难以在专业课程中更深入的感知思政元素。

最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理实脱节的问题。专业理论和思政理论的占比相对较高,学生难以从实践活动中深切感知专业理论与思政理论的融合特性,无法从实践中更深入的体悟思政元素,在缺乏实践层面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理论的感知往往比较浅显,无法真正体悟内在的要旨。不仅如此,缺乏实践的理论往往不被学生接受,尤其是思政理论,很难在空洞的理论层面形成较强的感召力

(三)环境问题

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必须依托于优质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能够从环境中汲取思想养分,引发思想共鸣。然而在当前的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环境建设上,却存在封闭性问题。师生双方往往处于相对绝对的学习环境之中,对专业问题、思想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和互动,学生无法走出既有的封闭环境,进而引发了该群体的固步自封,无法精准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高度,也无法深切认清自身的思想发展高度[4]。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群体对于思政元素的认知往往比较轻浮,难以真正深入内心对专业发展的认同也出现了相应的轻视或忽视状态,限制了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高度。

总体来看,当前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现状不容乐观,面对以上一些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二、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策略

(一)转变理念,增强执教能力

1教师进行思想提高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必须借助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有效配合,打造一支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队伍,才能真正做到疑,必先自信,通过专业教师的自信发挥和自信表现来引发学生的深切共鸣,进而实现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融合,促成学生思想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协同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学校要组织思政教师、党员干部、学校领导等组建专业的培训队伍,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针对专业教师的疑惑进行一一的答复,使之能够将专业课程设置与思想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培训团队要列出书单,鼓励专业教师阅读传统文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中国革命经典和中国历史经典要让教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深自身对于思政元素的认知。

此外,为了能够让专业教师获得更大的进步,还应组建专业教师思政学习共同体,鼓励其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渠道分享思政学习心得,进行融合教学模拟,开展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集体教学设计,借助共同体成员的协同推动快速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坚定其在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信念,并将这种自信表现在教学之中,成为具有坚定思想自信的优秀专业教育者。

2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同时深入课程建设

教育领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5]的现象非常普遍,优秀专业教师群体,必须要能够突破思想层面的不足,不能只是专业的经师,要通与思政教师的合作,提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可能性,成为引领学生正向发展的典范。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要鼓励专业领域的优秀从业者优秀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去,将这些优秀的人师作为典型榜样,带动整个专业教师团队的积极向上,促成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教学个案,为后续的教学改革积累非常丰富的成功案例。

(二)创新形式凸显融合特色

1显性创新,增加红色元素

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过程中,要突出时代性,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适当引入红色经典时代经典和历史经典,要能够把学生关注的焦点与经典的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等关联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多个层面来深切感知思政元素。由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具备极强的延展性,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因此可以通过内容结构的系统整合来引入更多的红色经典

从历史和未来两个角度来进行思政元素的捕捉,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载体感知历史和未来层面的红色精神[6]通过实践作品的展示过程,深度剖析作品的思政要素,在剧目中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从而让自己真切的活在思政元素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思想自信、艺术自信和民族自信四种要素,成为开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元素。

2隐性创新,激发主体热情

除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显性的红色经典元素之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热情,使之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升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主题教育互动式教育众式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实训作品的研究、讨论、研讨、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层面的探索和思政层面的发现,让学生通过自主选定方向自主组建团队自主进行研究,自主进行交流,真正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内化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之中,使其在主动过程中自主完成两者的深度融合与深度内化。

3实践创新,树立正向观念

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创新上,必须要强调实践创新,要从实践创新中激发出更多的发展活力,教师可以尝试以社会实践服务和项目实践学习两种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融合创新。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服务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旨,理解思政元素的深切内涵[7]。另一方面,在项目实践学习中,鼓励学生围绕思政主题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来组建实践项目,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和反思体现的项目推进过程,来加深自己的专业认识和思政认识,从实践中发现更多真理,进而借助实践锻炼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向的发展观念。

图片3.png

1:笔者学院创作的以扶贫第一书记为故事题材原创思政话剧《一程山路》  

图片4.png

2:笔者学院创作的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原创话剧《时间的记忆》

(三)开放发展输出时代新

1校园舞台展现真我

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要素的融合必须要借助开放的表达环境,学生群体可以参与到可以积极参与到校园的文娱活动中,借助校园舞台来展现新时代学生的精神风貌用作品创作和作品表达来展现真我,使更多人用真实的自我来引发群体的共鸣,促成思想的发展[8]

2市场舞台输出情怀

戏剧影视表演的市场化,能够将新时代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情怀,表演的形式传达出去,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共鸣,进而通过思想情怀的有效输出,调动更多的正向反馈,在输出正能量的同时,净化自身的心灵,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

3虚拟舞台感动世界

新时代虚拟环境的愈发成熟,尤其是虚拟环境的国际化发展,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学生群体可以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表演创作的输出,通过富有时代感、思想性和正能量的虚拟传播过程来感动世界,让自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与他人的思想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

总结: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入,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行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需要综合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整和优化。 最根本的还是从专业教学过程中寻找突破口,构建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将独立的思政元素融合到多元的专业教学中,真正的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变成了必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主动去传播正能量,以学为用,让专业教学行驶在思政教育的轨道,逐渐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蒙云龙,覃敏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2021(43):120-122.

[2] 陶玉芳.融合 问题 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0-51.

[3] 于歆杰,朱桂萍.从课程到专业,从教师到课组--由点及面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92-98.

[4] 谢亦臻. "师生共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1(20):41-42.

[5] 支仕泽. 以供给侧改革视角优化"人师"培养机制策略研究[J]. 才智,2020(9):168.

[6] 周近,陈书文,曹愚.工匠精神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2(4):58-60.

[7] 戴雯怡.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提升的作业设计——以高中政治社会实践型作业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91-93.

[8] 杜江.传统文化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J].四川戏剧,2020(7):146-1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