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微课教学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微课
正文
前言
物理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理解与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显著增强其学习效果。
一、微课教学的优势与应用原则
(一)优势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有着明显优势。第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显著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对教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对微课和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显著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第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具备相应的难度,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对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充分应用,可以生动形象地对教学知识进行展现,帮助学生直观对教学知识进行研究与学习,从而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充分掌握,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应用原则
应用微课组织与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应注重对相关原则的遵循。第一,适应性。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地对教学进行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以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应用微课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让教学程序得到不断简化,以显著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使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第二,有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应用需要重视其有效性。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变革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变革。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微课应用的有效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课前环节运用微课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一)借助微课预习新课,初步了解课堂所学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效果。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预习方式较为简单,一般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标识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并尝试完成一些同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的试题,这种方式较为片面。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将新知识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微课中,丰富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教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时,加速度是以速度为基础,为反映出速度的变化快慢情况引出的新概念,生活中直接呈现加速度的现象并不多,初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感到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在预习新课环节,教师可事先拍摄或搜集一些真实存在的加速度现象,如,汽车、火车的启动,搭配如下问题:假如汽车与火车都是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汽车经过10s把速度提升到100km/h,火车经过60s把速度提升到100km/h,这时它们运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加速所用的时间不一样,能说它们运动得一样快吗?加速过程中的运动有何不同?围绕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单位、计算,以及比值定义法、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等设计微课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预习新课,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微课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正式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通常会安排课前导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由课间休息状态自然过渡至学习状态,主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与渴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优化导入形式,事先拍摄或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与新课主题有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制作成精美的微课并在课堂上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时间位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微课中展示一幅沙漠图片,搭配导语:“在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两百米高的沙丘随处可见,犹如大海中的巨浪,因此,这里被称作‘死亡之海’。假如有探险队想要进入沙漠探险,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重要问题,即:自己身处哪个位置?目的地在哪里?哪条是最佳路线?”学生观看图片,结合地理知识展开思考并尝试作答,回答过程中,学生提到位置、距离、路线等关键词,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初步激活。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出示一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图,展示一条探险队曾走过的路线,标出起点与终点位置、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实际路线长短等信息,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重新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了解本节课要研究的位置、位移和路程等方面的知识,教师顺利导入新课,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理论教学环节运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一)巧用微课丰富资源,顺利实施课堂教学
教师在设置微课内容时,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固有信息,还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网络上的素材带到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在微课的辅助下收获更多。对此,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知识主题巧妙利用微课引入一些课外资源,适当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使他们在课堂内外资源的辅助下高效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重力与弹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蹦极、撑杆跳高、橡皮泥发生形变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描述其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出形变、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中的几种形变。接着,教师播放“用平面镜测试桌面的微小形变”视频,讲述任何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形变,只是形变有时很明显,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有时不明显,要借助仪器“放大”才能看到。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视频内容,强调转化与放大的思想。随后,教师结合微课中的蹦极视频,讲解蹦极绳的形变以及弹力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根据蹦极形变提炼弹力的概念,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讨论弹力的大小与方向,结合这些生活化现象初步认识弹力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二)通过微课讲解难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单个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也较少,但是主题突出、知识要点明确,适用于讲解一些重点、难点与疑点内容,可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讲解本节课的疑难点,以直观、动态化的形式展示知识要点,发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继而帮助学生轻松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掌握知识要领,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实验环节运用微课,促进理论知识理解
(一)结合微课演示实验,有效还原物理场景
实验教学属于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验证和补充,很多物理现象、原理、规律均离不开实验的助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途径,关系到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的实验微观特征显著,但操作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将这些比较特殊的实验演示出来,化微观为宏观,避免烦琐的现场操作,有效还原物理场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继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成效。
在“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掌握电场、电路与磁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认识电磁联系。由于本节课中的实验不易操作,实验原理较为抽象,教师可利用微课展开教学。课堂上,教师先运用微课展示奥斯特“电能生磁”实验,进而提出问题:“磁能生电吗?”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及个人认知展开分析探讨,尝试设计实验证实猜想,交流磁生电的过程,激活他们的思维。接着,教师通过微课介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的情况,出示他的实验装置,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还原磁能生电的场景,引领学生据此分析和探究实验结果,使其与发现电磁感应的历史过程相结合,概括为电磁感应现象,指导他们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几种情形,即为:变化着的电流和磁场,运动的稳恒电流和磁体,以及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二)利用微课辅助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一般分为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两种形式,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理论知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微课辅助实验教学,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展示相应的实验信息,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动作示范,使其按照微课内容动手操作并完成实验,增强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这两节课时,教师可先播放游乐场“空中飞椅”的微课视频,并设问:“飞椅与人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所受合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后发现无法解决,教师便可带领他们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飞椅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讲解向心力的概念。接着,播放实验视频,视频中绳子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用手固定,让小球在近似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学生模仿微课视频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此时,牵绳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怎么变化?松手后小球还能继续做圆周运动吗?”学生通过探讨及思考,指出向心力是效果力,教师引导学生罗列一些自己认识的效果力。随后,利用微课演示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学生模仿操作,通过实验感受和发现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环节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一)利用微课布置作业,强化学生课后学习
作业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延伸,布置作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使其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作好改进。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成效,教师可利用微课布置作业,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种类型的作业,制作多样化的微课,以此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加强课后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二)利用微课复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复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常规环节,想要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成效,复习这一课后环节不容忽视。复习并非简单地完成作业和练习题,还要让学生回顾一些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适当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因此,教师可以以微课为依托,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将用到的微课与学生共享,让他们根据个人需要自由观看,还可以用微课引入一些课外相关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结语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使得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方面较为吃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性,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微课堂大智慧: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62-63.[2]王小玉.互联网时代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9):269-270.[3]刘洪宝.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5):198-199.[4]申俊伟.借助信息技术,让高中物理教学妙趣横生[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3):49-50.[5]韩正忠.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