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策略
正文
当前加快融合学科和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融合发展,前提是需要加快核心素养与教师教学能力的结合,在使教师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性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是英语核心素养教育有效落实的保障,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核心素养理论概述
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虽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仍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褚宏启教授认为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人的关键素养和高级素养,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并重以及全球化和发展本土化的并重;另外,核心素养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突显,个体情境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得以满足,是为专家和个人所必备的一种关键素养。“核心素养”是未来新型人才的的象征,应当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风向标。结合当前课程改革以及现代教育理念,本文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关键综合能力,既可以促进终身发展和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它突出强调个人品格修养、社会关爱,同时也注重自主发展、团结合作、追求创新和勤于实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关键能力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打好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英语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形成初步的英语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品质是指思考辨析能力,英语思维品质则强调英语语言思维的逻辑、分析与表达。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时,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重要的着力点。思维品质不同于其他其他几种英语核心素养的范畴,它是抽象的,隐性的和不可控的能力品质,同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看重与学科的结合,比如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延伸到对词根词缀学的理解,将英语语法与中文用法的对比思考等。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具有差异性的,主要表现在思维的个性特征上的区别,即思维的创新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等方面,通过学校系统化的教学,学生对英语知识、外国优秀文化等开始形成独特的认知。
三、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路径探索
(一)解析单元知识点,提炼教学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单元知识点的梳理是基础任务。教师要明确整体教学观,立足单元内容,探析其主要内容;要结合学情,把握学生的英语认知力,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以此为契合点,来提炼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确立单元教学主题后,利用对单元知识点的解读与呈现,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单元主题意义。
1.梳理知识内容,解读主题意义
教学设计要从单元整体视角来解析单元主题。在《What do they do?》单元中,知识点有词汇、语法、语言等内容,需要进行全面解读和梳理,辨析各板块内容内在关系,为提炼单元主题做准备。显然,该单元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职业”的讨论,各知识板块学习重点有所偏重。词汇方面,介绍了多种职业。如“teacher”“writer”“doctor”“worker”“driver”“nurse”等;句型方面,关于职业的问话方式,例如“What do you do?I am…”“What’s your job?I am…”等。围绕“职业”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职业名称,以及对应的相关工作,能够理解并展开关于他人职业的人际交往。由此,我们在细致梳理单元主要内容基础上,可以确立以“职业”为话题的单元探究主题,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职业,了解不同职业所从事的具体内容,并由此延伸,让每个学生学会理解、尊重、感恩不同职业及其工作者。
2.结合学生实际,明晰教学主题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全面解读单元内容。教师在解析教材过程中,要联系学情,了解学生现有英语语言水平,并从单元主题拓展中,促进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显然,对“职业”的探讨,除了认识不同职业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同感。通过分析“职业”及对应的职业内容,回归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对家人职业进行思考,体会不同职业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例如,“教师”职业,可以培养更多的学生;“司机”职业,完成货物的安全运送;“护士”职业,更好地帮助病人康复;“警察”职业,维护社会治安等等。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整体教学,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让学生了解家人的职业及具体内容;二是对比不同职业,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与感恩意识。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整合单元内容,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正确认知,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提炼学习主题,细化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要循着单元主题,细化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通过解读单元知识点,找准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落实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去探究英语语言,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能力。为此,教学目标要具有关联性、递进性,要与课时目标相对应。
1.主题的明确,要能够统领整个单元内容
确立了单元主题,就要围绕主题来设定教学目标。事实上,关注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要能够全面统合各素养内容,运用整体教学观来解读教材语言知识点,对接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拓深单元知识内涵与外延。单元整体设计要有层次、有目标。在本单元中,主要细化为如下目标:第一,关于“职业”方面的词汇及句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达标,特别是在句型“What do/does…do?”“They/He/She…”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第二,对接单元主题,延伸“My Mum”绘本阅读,从身边人入手,探析不同职业及职业内容,理解不同职业的艰辛,强化学生对职业的尊重意识;第三,辨析“y”的发音,能够结合含字母“y”的词汇,准确分辨其读音,并诵读字母“y”歌谣;第四,对比英美对“职业”的不同表达方式,增强英语文化素养。由此可知,对于教学目标的细化与确定,要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要整合语言目标和非语言目标,拓宽学生的英语视野,把握好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方向。
2.梳理教学目标,建立课时教学任务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贯穿多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每个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重。教师要把握单元整体,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做好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确保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同时,课时目标要突出连续性、递进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在本单元中,顺着单元主题目标,将各课时目标进行细化。以“职业”相关词汇识读开始,开展听、说、读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职业”的表述,做到准确、流利朗读。同时,适当渗透关于“职业”的提问句型,例如“What does your father do?He is a driver”,由实际职业,延伸具体职业内容,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梳理“职业”词汇,认识构词规律。例如“teacher”是由“teach”与“er”相结合;“worker”是由“work”与“er”相结合。但对于“writer”,由“write”与“er”结合时,直接加字母“r”;对于“driver”是由“drive”与“er”结合,直接加字母“r”来构成。同样,以“职业”展开提问时,分辨“一般现在时”与“特殊疑问句”的构成特点,并能够准确辨析“do”与“does”的运用。在回答“职业”时,对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动词变化规则进行梳理归纳,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操练,例如“What does Mike’s mother do?She is a doctor”“What do their parents do?They are workers”。辨析“y”在单词中的发音,引入绘本故事,对接语篇朗读,指导学生准备听辨含字母“y”的词汇。同时,对比英美两国对警察、消防员的不同表达方式,了解其文化背景。重点辨析“y”词汇的发音规则,能够准确辨析动词三单式变化规则,熟练运用“What do/does…do?They/He/She…”进行对话。拓展学习“What’s one’s job?”句型,开展情景对话与交流,让学生阐述对不同职业的认识。第五课时,归纳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句型知识,开展针对性对话训练;明晰不同职业、了解职业所对应的工作内容;联系家人,增强对职业的认知,学会尊重和感恩。需要强调的是,在课时目标设定上,对于各课时目标,往往存在一定的交叉与融合,教师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相接,立足单元主题,确保各课时目标连贯、有序、衔接得当。
(三)衔接各板块知识点,理清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根据前面对各课时教学目标的细化,在具体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梳理各板块知识内容,做好课时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主题意义为主线,统领各板块、各课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习得新知,完成语言学习目标。
1.以课时为基础,对板块知识进行重组
在本单元各板块知识点的整合时,教师要对接学生多维度素养发展需要,做好各板块知识点的重组、优化。在第一课时,以语篇阅读为主,指导学生认识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初步感知职业的主题意义,了解与职业相关的语言知识点;第二课时,以语法操练为主,围绕不同职业,开展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第三课时,重点学习语音、语言文化等综合性知识,构建活泼、自主、趣味的英语课堂,以“职业”主题意义探究为目标,整合语音、语言文化等内容;第四课时,以对话交流、语言实践为主,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开展检测与学习评价;第五课时,回顾总结,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回顾,拓展与升华“职业”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在知识点的学习中,更要突出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体认,学会“尊重、理解、感恩不同职业”。
2.把握鲜明单元主题,促进各课时有序衔接
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思路时,要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地位,各课时教学内容既要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也要体现各课时的相对独立性,教师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如在“各行业职业”介绍中,对于职业的探究:第一课时,可以“What do their parents do?”为主题,了解父母的职业;第二课时,以“What do they do?”为主题,探究社会上不同职业;第三课时,以“What do Bobby’s and his friend’s father do?”为主题,结合故事展开话题交流;第四课时,以“What do your family do?”为主题,谈论家人的职业;第五课时,补充绘本阅读,探究多种职业角色。由此,从教材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从他人职业过渡到家人职业,以“职业”为单元主题指向,衔接各课时教学任务,体现课程教学层次性、递进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旨在理清小学英语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关键教学能力结构,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小学阶段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3-25.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3]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