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翔

南昌市豫东学校 邮编:330001

摘要

物理实验是指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由浅而深、由表象而深入到实质的一个过程。身为一名教师,要始终让学生保持着强烈的学习热情,要激励学生敢于去质疑问题,指导学生展开探究式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完全地激发起来,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对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升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总结和思考而得出的。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已得到了普遍认可。身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不但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起到推动作用,还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先决条件。物理是一门与数学、语文和英语不同的科目,它所蕴含的规律、现象、规律和公式非常之多,初学者在刚开始接触时,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定律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验教学方法是手脑结合、肢体协调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用手去实践,还要用眼睛观察、用心思考,深入理解实验的规律和现象,并得出实验的结果。通过使用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急切地希望去探索问题的解答,不管是通过教师示范的实验,或者是由学生自己进行的实践,都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

(二)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正向迁移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有着广泛的联系,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所以,利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可以让物理与日常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积极迁移,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活学活用,而不再局限于对其理论的理解。如果物理课程仅仅是开设了理论课,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被机械地抽取出对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的记忆,然后再进行死板解答,这样的话,学生的物理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死板,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物理实验进行研究,能够促使学生对其认知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的认知进行反思,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积极地认识和转移物理知识,能够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记忆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中。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析

(一)运用示范实验创造教学环境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课上,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采用实验性的示范方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突出,从而减轻和克服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引导这个重要的环节,运用导入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此外,在物理概念的学习和定义的学习中,教师学生做一些实验,可以使学生建立物理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物理感觉和认识,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物理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预先设定的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教学,并根据实验过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

“以实验为基础”应该是初中物理教师要完全贯彻的一条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物理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结论。由于初中生对抽象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对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单纯地依赖文字来表述,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思考,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反之,教师若以示范的方式来进行视觉化的讲授,则能让学生思路清晰,自然地得到实验结果。另外,在示范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甚至是闻一闻。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示范实验,实验的方法如下:先拿一块中等大小的玻璃薄片,然后把它与桌子竖直地贴在一起。然后拿出一支小烛台,用小烛台把小烛台放在竖立的玻璃台面上。接着他又拿出一个烧杯,放在竖立的玻璃盘后面,让烛光与烧杯的位置一致。然后慢慢地把水倒进烧杯里,这时学生就会看到,里面的烛火正在熊熊燃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面镜像”的认识,加深了学生“面镜像”理论的认识。

(三)强调趣味化的物理创新小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突出物理创新小实验的重要意义,并在适当的时候,引进几个有趣的创新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以前很难掌握的物理知识,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比如,在讲授“浮力”时,就可以设计一些创新实验,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方法:把削去底的矿泉水瓶子翻过来,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颈处,然后向瓶内灌水。这时,学生可以进行观察,这个乒乓球是不会漂浮的。然后,教师把瓶子的盖子放到瓶口上,然后就可以看到,这个乒乓球有了浮的迹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直接地体会到,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加热情。

(四)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应该注意会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讲授“大气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实验。有的学生做了一个不能吸走牛奶”的实验。实验步骤:准备一个试管满牛奶,橡皮塞盖紧,将一根纤细的玻璃管穿进橡皮塞内,使劲吸玻璃管,不论怎样努力,都吸不到牛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气中的压力不够,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无法被吸。该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造,在物理教学中获得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才华。

(五)使实验具有生活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具有很高的活跃性和实验性,而实验又是物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创新小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利用生活的力量,缩短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比如,在讲授“折射”一节时,通过让学生进行位置升高的硬币”的实验,把折射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实验步骤:选取一半透明的水杯,把一枚硬币放在其中,然后不停地转动,通过观察,看不到硬币,这时再往水杯里加入水,通过观察,就可以再次看到硬币。硬币之所以能再次被看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使得硬币“位置”逐步上升。通过这种物理创新小实验,能够对折射现象进行形象的说明,同时学生在进行设计、观察与思考的时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进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上,而对物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包揽了全部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影响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因此,在进行探索性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主体进行充分的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探究的权利全部给学生,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导的作用。由于探索性实验任务量很大,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适度点拨、启发,以防止学生由于实验的难度而失去兴趣。这种探索性的实验方法既具有科学性,又能够保证探索实验的成功实施,又能够促进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全面发展。

(七)通过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确定新的参考体系

借由学生创造与自主实验,引导其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并建构一套全新的参考体系。例如《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在一个建筑现场,要从一处向另外一处运送一大堆砖(将书籍比喻为砖),要求三组每一组都派出一名学生来卸砖,你会发现,第一组的学生拿着砖,一动不动地站立着。第二个小组从后面将板砖搬到讲台上;第三组从地上捡起一堆砖放在桌子上;三组好像“做工”,其实就是“做功”。教师接着说道:“其实,这次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是做完的,那么是谁呢”本次自主创新实验的目的在于区分出在学生心中的做功和做工,通过比较,找出三组实验的不同点。具体地说,就是不能只从发力和距离来看问题,要建立新的参照体系,要懂得换位思维,使学生擅长从力的方向和运动的角度来看问题,寻找二者的共性,进而解决问题。

实践反思:在此环节,利用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而且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构建新的参照系统,促进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八)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动脑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物理实验能力差。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学生的物理素养。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以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假设、猜想、制定物理实验方案、搜集有关的物证,引导学生进行论证、分析和评估,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的方法。而对不同的科学实验,教师应抓住各种科学的途径,力求将各种科学的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并适当指点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自主探索其内涵。初中物理的实验方式可归纳为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理想化法等六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物理概念中融入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从各种物理理论中了解各种物理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辩证地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各种科学的物理实验。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类探索物理规律,检验物理真理,揭示人类生活现象中潜藏的物理规律等方面,实验也应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方式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初中物理教师坚持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强的潜能和创造性,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的空间,并激励学生继续提高在物理实验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采取多种形式,使物理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在进行教学时,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多动手勤用脑,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一个良好的循环。通过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使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修业.浅议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63-64.

[2] 王利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18(22):136.

[3] 程伟.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18):86.

[4] 胡建荣.例谈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2):44-45.

[5]李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7-298.

[6]陈艳华.浅谈如何运用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J].才智,2018(34):56. 

[7]李月.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14).

[8]袁永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

[9]毛守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15).

[10]林亮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