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班主任有效拓展德育的具体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阿瓦古丽·热合曼

新疆于田县第一中学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积极探索高效的德育管理措施,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行。以下深入剖析了立德树人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为初中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正文


一、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意义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青少年在生活目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观等方面都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看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的心灵,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班主任的精心教导,就没有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彻底摒弃学生需要管教的错误观念。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班主任在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德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心必先知心,班主任要想提高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先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在父母都忙碌不已的时代,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最后是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平等对话。只有理解学生的生命世界,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立德树人作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指导理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价值观冲击、如何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等。这些挑战要求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探索创新的德育方式。强调立德树人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过于依赖于道德讲堂和传统的德育方式,如,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这种单一的德育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德育效果。有时候德育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距甚远,导致学生无法将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一些德育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德育知识。当前的德育评价体系容易让班主任和学生过分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德育内涵的提升。这种过于形式化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为了追求分数而作假,违背德育初衷。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中,家校合作往往存在不足。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知识教育的压迫,德育内容相对较为单一,方法手段不够丰富。同时,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青少年道德观念多元化,德育工作的任务愈发艰巨。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措施

(一)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不时表现出较强的个性特点。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不能只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好德育工作,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一些学生好奇心很强,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班主任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就要及时和他们沟通,了解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加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受到德育的滋养。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的长处,教师要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及时帮助他们进步。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教师通过策划各类有趣的集体游戏、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同时提高班级凝聚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共同策划和组织这些活动,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其中,从而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组织策划能力,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共同维护班级秩序。学生可以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协助组织班级活动等。这样,他们可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小组讨论等,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关爱引导,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如有必要,教师可以与心理医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援助。

)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德育成效

德育工作不局限于学校,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初中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德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强化家长与班主任的德育合作,提高德育成效。当前,很多学生都随身携带手机,虽方便和家长联系,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课堂上玩游戏、看视频的现象较多。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他人的学习。有的学生还屡劝不改。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告诉家长学生在校玩手机的情况以及沉迷手机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配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控制。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沟通,既能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也能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样,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就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是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有失偏颇。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指导学生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来正确地认识自己。此外,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广度,摒弃单一的学业成绩指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人合作交往、综合素质发展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采取多元、开放的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和压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家校共育活动以及个性化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参考文献

[1]聂勇.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究[J].生活教育,20218):44-45.

[2]郑伟秋.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6-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