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双减”之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昊魁

赣州市湖边中心小学341000

摘要

“双减”政策之下,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巨大改革,不只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还能通过高效的课堂改革教师的教学环节,促进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最终实现教育的“减负增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减少冗杂的不必要学习时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释放小学生的负担,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正文


前言:

当前“双减”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构建高效的课堂“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为减轻,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对小学教学的影响,使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在短期内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双减”之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作用分析

(一)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精力讲解关键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技能和重要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高效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喜爱度,进而增强学习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高效课堂教学不仅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

“双减”之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

(一)情境搭建,增强课堂灵活性

情境创设可以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通过构建情境,学生可以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涵盖十分广泛,综合性极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故事内容,十分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可以利用情境搭建真切地感受文章内容,这也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形式[2]

比如,设定与《秋思》意象相符的秋日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又比如,可以利用《北京的春节》的多媒体节日场景,结合生活化的联系、事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场景的构建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感悟能力,加深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只有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在生动化、和谐化的语文情境中实现语文参与。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重视的任务。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融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还是以用语言和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真实的理解古诗词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对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增添教学的趣味,提升教学质量,让语文中的知识通过影像、音乐等声音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提质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从军行》诗词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盛唐时期的景象和边塞的景象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盛唐时期主要城市的繁华和边塞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可以根据诗词的最后两句感受到将士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和将士们不打败敌人发誓不回还的精神,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并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艰苦的环境下将士们还能保持着舍小我保大国的爱国精神。

(三)创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趣味性

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避免传统的知识讲解,而是设置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逻辑和知识逻辑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完成对知识逻辑的建构学习[3]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可以将文本内容的学习转变为故事剧目的表演。通过角色还原与对文章内容的细致剖析,给予学生沉浸式的角色体验学习,让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刻板记忆。而是通过听读说演的情境还原,为学生构建完善的逻辑知识认知。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课堂知识记忆,而是以内在兴趣为驱动的趣味表演体验。在趣味教学结束之后,鼓励学生通过情境表演的形象认知,立足主题知识概念,围绕情境故事的逻辑发展,整合文本结构要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进而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

(四)拓展教学思路,保障教学效果

若想保证课堂质量,就要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以多元趣味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集中学生注意力,构建双向互动的现代化语文课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积极的配合,两者缺一不可,教师要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趣味性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角色扮演任务,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故事内容和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走入文本深处,体会主人公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此篇神话故事阐述的道理[4]

(五)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不减质

以往的作业形式以抄写、默写、背诵为主,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为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最适合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的自信。同时,教师也可以改变作业布置思路,多布置一些复述、开放形式的作业。

比如,在开展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风筝》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在课堂中进行相互交换,以此种形式与课文内容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更容易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保证课堂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丰富作业形式,作业不仅仅可以是一些书面的练习,还可以是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教学,让学生录一段小的视频,或者是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通过这两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这个主题所要传达的内涵与理念[5]

结语:

总之,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双减”下,为了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高效地教学,就要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构建工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作业高效性、立足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思想、开展灵活教学以及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教学效率,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史秀兰. 创设情境 教“活”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2.

[2]毛延霞.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探索.散文选刊:中旬刊,2021(3):168-168.

[3]格桑次旺.浅议小学语文教育减负增效.散文选刊:中旬刊,2021(4):226-227.

[4]马金山.谈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的实践应用.名师在线,2020(16):44-45.

[5]赵文娟.课后作业评价与语文学习积极性研究.新作文:教研,2021(7):0038-00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