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丽英

代县林草事务中心 034200

摘要

经济林木对光、氧、水和土壤的需求,是维持其营养和稳定的必要条件。经济林木的成活率与后期营造密切相关。在经济林业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营林工作的实际体会,对经济林木的栽植和营造技术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为从事经济林木栽植和营造的有关人士带来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经济林;栽植密度;营造方式

正文


经济林的成活与营造技术密切相关,若营造技术不当,不仅会造成林木生长发育不良,而且会造成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下降,进而影响到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对经济林栽植营造,要求其花、果及枝条均能达到观赏效果。为了满足当今都市景观的发展需求,栽植人员应该继续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并积极地引入经济林物种,改进经济林物种的栽植技术,从而推动都市景观的发展,从而达到都市景观的目的和环保的目的。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林木栽植技术的研究,利用科学的林木栽植与造林技术,达到高产优质之目的。

一、确定经济林栽植密度的依据

栽植密度就是指每一块地所能栽植的幼苗数量。造林密度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与林木种群结构、光照和土壤利用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林木的产量。适度的密度栽植可以增加叶面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光照,降低闲置地,使土壤得到有效利用[1]。增加营林的密植,可以使营林避免日晒,并使营林保持潮湿,增加土地的养分。但并不是说密度高了就好,而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因树种而异

因为大部分的经济林具有园林特性,所以在定植时一般是按管理密度来定的。造林密度的选择,本质上就是调整种群的群体结构,要正确地处理种群与个体,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密度过大、养分不足、光照不足,植株无法正常发育,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形成了一种负向“反馈”效应,无法实现高产。在我国的经济林栽植中,大力提倡矮密栽植。矮化树具有早结果、树矮小、易管理的特点。矮化就是把大树培育到只有普通大树1/3到1/2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大树的高度在1.8-24m之间。不同树种的栽植密度根据树种,品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每个树种所占据的养分的合理分布,通常是以树冠的投射区域为基准。

(二)砧木嫁接特性

矮化砧,密度宜大,如果使用乔化砧,密度应小。

(三)立地环境型的差别

立地环境性较好,由于树木的快速成长和较高的株型,应选择低密度;在不良的立地条件下,由于生长缓慢,应采用较高的密植度,使树木变矮。在恶劣的立地环境下,不管是密是疏,都要强化管理。而高密度树种则能有效地避开日照,从而更好地维持营林土壤湿度。

(四)营造条件与技术水平

操作的情况好,肥料和水分容易处理的,可以适宜密度高一些,相反,可以适宜密度低一些;技术好可以适度密集,技术不好可以适度稀疏;在相同的栽植条件下,采用林下套种,栽植密度应较低;非林农套种的纯经济林,其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混合林分以低密度为主(不包括混合树),而纯林分以高密度为主。

(五)天气状况

在适宜的气候状况下,经济树种较多、树木较高时适宜进行稀疏栽植;在风沙较大的干旱区,由于对经济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树木的扩张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应采取适当的密度造林,以达到适时造林,提高群落的抵抗力。

二、经济林营造方式

在栽植经济林树种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栽植前的前期工作,并结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资料,制定出合理的栽植方案。从总体上讲,经济林木造林技术主要有:土壤定植、苗木选择、育苗技术、栽植技术等。

(一)土地整理

对经济林树种的栽植,应选取适宜、日照强烈、远离风口、有水、有方便的运输、有足够的人力、没有污染的天气[2]。地势平整,土层较厚,以黏性或砂质为主,呈中、弱酸性。经济林木的栽植宜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不宜选用盐碱地;

栽植林地在进行分区时,对其土壤、气候、光照等都有较大的要求。园林绿化采用北、南、东、西两个不同的防护措施(主要、次要)。在主要的林分中,主要栽植高大乔木34列,次级乔木23列。皮带间距是2×2公尺。必须从花园中直接挑选较大的幼苗。在果树栽植期间,应预先设置灌溉和排水系统。

首先利用盘状残茬耙、旋耕机、残茬犁等将残茬切掉,松软表土,除草为浅茬,翻松表土,埋入肥料和残茬,这是整田的核心步骤。在完成耕作之后,要用不同耙把土地平整,达到4-10 cm深。在完成林地整理工作后,按照不同树种、不同规格,制定出不同树种的造林密度。经济林木的栽植密度通常是3×4、4×4、5×5。在确定了点、线之后,确定好栽植穴的位置,接着就是进行整地,整地的方式是以穴形为基础,穴的规格根据苗的尺寸而定,通常为80cm×80cm×80cm或100cm×100cm×100cm。

(二)苗木选择

要使幼苗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快的生长速率,以达到最大的栽植效益,就必须对幼苗进行适当选育。各类种子在其所需的温、湿条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必须遵循造林的基本原理,根据造林条件选用适宜造林条件的造林幼苗,确保造林幼苗的成活率,达到造林效益的最高水平。

(三)育苗技术

根据植株的生殖形式,秧苗培育技术可将其划分为有性与无性两大类。培养有性幼苗是通过植株传粉产生的种子进行子代繁育,而无性幼苗则是不通过幼苗的生长细胞,通过幼苗的母株进行幼苗的生长和繁育。种子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方式为扦插与组织培养。幼苗成长的作业步骤为挑选出健康的成苗,并对其养护效果进行周期性观测。幼苗结出的果子呈黄棕色,说明种子已成熟。随后采集到的已成熟的秧苗,经过烘干、灭菌处理,再用热水浸泡,以待萌发。其不利之处在于其不够稳固,其所培养的幼苗的生长状况参差不齐,不利于幼苗的营造与后期的维护。与此相反,群落的栽种与收割则没有此问题。群体栽植是将苗木的顶端细胞用于人工栽植。在培育时,对生长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进行了严密调控,使其能按照预定的生长方向生长。在此基础上,将其移植到营养溶液中,再将其培育起来,最后应用于苗木的生长。

(四)栽植技术

移栽后,应注意灌溉,防止水分流失,防止幼苗失水。而根系则是以保水剂为佳。种子一般都是在下雨天播种,以降低浇水和增加种子的存活率。这些小树苗将会一直处于脆弱的状态。栽植后,要加强对幼苗的管理与维护,防止幼苗发生病虫。在此期间,不能存活的秧苗要在30天之后清除并重新栽植。对幼苗的分布或状况进行定期的调研,并对其进行分析,并适时地进行补种和生产。

三、经济林树种后期管理技术

(一)施肥浇水

在林木的成长中,必须摄取充足的营养与水分栽植者必须对林木进行合理的营养与管理。一般情况下,在4年里仅需要两年施肥一次。一般在九月前后才开始施肥。从栽种的第5年起,应一年一次地施有机肥料。还应该随着树的成长而逐渐加大施肥量。播种器也要按照林木的生长需求来铺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施于土中,另一种是施于根外。土壤被覆物以NPK为主。最好的办法是在七月以前。施肥要视树种的实际生长状况而定。根系之外的追肥就是利用一个灌水器把养分到叶片上[3]。通常情况下,当树叶长出来时,就会有人给它浇水。使用期限为30天。在平时的养护工作中,一旦发现土壤水分不足,就要及时浇水,并使水分深入地面50 cm左右。到了秋天就需要适当地降低浇水的频率,如果遇到下雨的天气,就要注意排水。如果很冷的话,在叶子掉下来前给它浇上密封的水。

(二)病虫害防治

对幼苗造成伤害最严重的是小地老虎、幼苗小叶蜂和小白蚁使用农药及设陷阱等方法可以达到防治效果。比如,用福尔马林就能消灭白蚁利用陷阱捕捉小地虎幼虫。最普遍的病害是影响秧苗的生长,其中有烧焦和根腐病。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双氧酮克拉丁硫酸铜溶液等。喷雾作用7-14天,对预防烧伤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农作物的清洗、保证土壤养分的充分供应、对幼苗的生长条件的改良等措施,还能增强幼苗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幼苗被烧成焦炭。采用未经耕作的土地,可减少根茎腐烂的发生,同时在采伐之前,应先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花园里应该有合适的降温措施。空气中的水分越多,气温越高,这种病毒就越容易扩散。降温也可以减少茎腐烂的机会。一旦苗木表现出茎腐烂的传染性,就应该马上用1%波尔多水进行灭菌。喷洒的药液能维持14至21天。与此同时,也要运用更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病害进行防治,目前所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新兴技术,这种技术是运用自然界中的相生相克的原理来对病害进行防治,还可以采用生物性的药物,来加大病害防治力度,从而提升整个病害防治的效果。

(三)抚育管理

幼苗入林后,要有规律地监测幼苗的长势。对于幼苗较差或较慢的幼苗,要予以拔除,同时要为幼苗预留足够的空间。若苗木林长势较好,则对其进行林分密度观测。若幼树数量太多,则需进行相应的剪枝,使其保持健康,同时也能提高林地的光线。育苗结束后,要对育苗地土壤进行经常性监测,以保证育苗地的质量。当土地变硬或变薄时,要立即给它浇水。要适时清除林地中的野草,防止对幼苗的过分消耗[4]。杂草被清除后,可以将掉落的树枝和树叶与化肥混在一起,提高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GIS地理系统对森林资源进行监视,在发现有恶意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或遇到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展开控制,从而确保森林质量安全。另外,也要加强管理,森林部门要建立专项督导和管理队伍,提高移栽绿化工作的实效。

结束语

在林业生产中,要充分利用好林业生产营造技术,保证林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生产的优势。只有采用先进的栽植技术,才能确保林木的质量和效益。在实践中,应注意发展经济林科学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李秀娟.人工林的栽植密度及配置原则[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61-62.

[2]孟宪杰.黑龙江省生态经济林规划与经营技术[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03):52-54.

[3]南精转.山西省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措施研究[J].山西林业,2020(03):16-17.

[4]王晓丽.和顺县山地丘陵枣树建园技术研究[J].山西林业,2020(03):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