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教学大概念 创新建构“Lian课堂”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教学 建构 “ Lian课堂 ”
正文
一、“Lian课堂”建构的目标导向
为深化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践,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在大概念教学背景下,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在知识观、教学方式等向“以人为本”转型。在研究价值上,有如下意义:
1.聚焦真实问题。知识的价值由知识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决定。大概念教学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培养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目标能保证达成素养。它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来组织的,但这里的单元是指围绕素养达成而组织的“集合”。在大概念教学的设计中,目标设计是重中之重,我们以往设计的目标容易过高或过低,而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目标能保证达成素养,形成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时代回应。
2.定制教学策略。具有学校校园特色文化的“Lian课堂”的构建,是结合学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使得课堂上扩大深化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里,老师们在教室里一成不变地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地提升授课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兴趣。而“Lian课堂”作为一种以其独特的学校文化为特征的教育模式,其建设又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加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已经从原来的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了在教学中的指导者,而学生也不再是在课堂中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接受者,更多的是在学习中的参与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独立地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并对其进行总结,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3.提升学科素养。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对各种课程体系的认识尚不深,或者说比较浅薄,在《大概念》的基础上,在学校的课堂上建立一个“Lian课堂”,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Lian课堂”,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Lian课堂”,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一个交叉领域的专题研究中去,去理解他们是如何产生的,这样的话,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更为密切,这对于同学们的学习与交流,以及对同学们的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Lian课堂”构建要点
1.根据课标,开展各个学科大概念教学内涵观念的梳理
在实施“大概念”教学之前,老师们要以“专家思维”的方式,阅读新的课标,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将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新的课时安排,按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并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强调新的知识点的连贯性、延展性和框架性。教师要从整个学段的课标角度出发,对课程大概念进行抽取,然后以知识的分布和课标的要求为依据,对概念展开分解,再以课时的位置和知识之间的框架联系为依据,来决定课时大致念,对课程进行设计,并构建出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样态。
2.进行指向大概念教学的“Lian课堂”教学原型搭建
①继续挖掘大概念“Lian课堂”内涵特质,指向“连续”“联通”“磨炼”,达成学生“如莲”的学习力。在学校“Lian课堂”的教学范式中将问题情境、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等融入课堂版块中,旨在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强化“Lian”(连)续贯通,螺旋上升的思维方式和评价观念,达成全体学生在研究前的懵懂状态转为研究后的由量化评测显示出来的核心素养全方位提升。
②遵从“L-I-A-N”等教学要素,从学生感觉角度发现获悉,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符合各个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
遵循青浦实验四大原理,从情意原理——活动原理——序进原理——反馈原理作为课题实践原则。
第一,L——Learn:习悉知识。是学习的本质内核,探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习力。
第二,I——Interest:激活兴趣。使得学生感兴趣、使关注。
第三,A——Act:行动经历。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处理能力、行动力。
第四,N——Novate:相异新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
以上每个要素都可以灵活处理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中。
③体现大概念的学习活动环节具体内容的探索:
Learn(知识):课堂预习检测,温故而知新,教师尝试融“感觉登记”于课前的复习导入环节,触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用眼、耳、手、口、心等从外界感知信息,以连接学生和旧的知识储备,打开思维,为后续课堂学习环节做好充分准备。这是探索提升学习学习力。
Interest(兴趣):课堂互动教学,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中要使学生的感觉信息经过大脑相关神经的处理,转化成可以知到的概念,完成知觉转换;并进一步深化完成对外界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的过程,达到“记忆编码”的结果。整个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兴趣点,触动其关注点。
Act(经验):这是一种将“思维加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固化转移”,它利用人类大脑独特的思考能力,对已经获得的“信息原料”作一系列的处理,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整体和发展认识。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解决本课学习中的问题,举一反三,使知识跳出文本,走进生活,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空间和渠道,提升思维品质。
Novate(异想):完成拓展评价,可以在课堂内外结合进行。而更新则主要来自于价值评估所指的长期相对稳定的“思维加工”的成果所形成的心理体系(情绪,态度,价值观)。扩展环节旨在运用课堂中知识层面背后隐性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其思考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将“价值评价”融入到延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学内容加深,使教学感情得到提升。
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调查法提出教学范式的假设(请看下图),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历与经验的有机整合,积累相关资料和案例;整合两类课程,梳理学校目前资源,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继续丰富和完善下图中的“Lian课堂”,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立体、多维的阶梯式成长学习、实践、激励体系。
总之,“大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获得更多的高效的学习体验,所获得的知识由多而杂向少而精、由低而高阶、由表面到内在,最后通过学习过程达到目的。基于此将“课堂”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结合学校文化,形成“Lian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本校课堂创新的重点之作。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载《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第64-77页。
[2]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实施》,载《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第53-61页。
[3]祝钱:《国内“大概念”教学的历程检视和实践展望——基于2000~2020年间61篇核心论文的研究》,载《上海教育科研》,2021年6月,第18-23页。
[4]颜凤菊:《基于科学大概念的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2013年。
[5]张屹,李幸,黄静等:《基于设计的跨学科STEM教学对小学生跨学科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载《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7期,第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