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冬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小学 344000

摘要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学生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对所学习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可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价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活跃

正文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的知识易于理解,但是难度稍大的知识学起来就有点吃力,这就造成很多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反感数学,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由此可见,课堂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的教学模式,才能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失去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家长注重的是学生成绩的提升,学校注重的则是升学率,这就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思想和观念上也以满足家长和学校为主,在教学中仅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进行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对于所学知识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较差,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也逐渐失去兴趣,可见,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社会在不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也没有对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创新,这样就导致学生只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探讨,只有在多做题的情况下才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这种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导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也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学生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致。

二、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动态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观看到不同的角度的转化,并了解到角的概念以及测量的方法,这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教学难点简易化,使学生不在畏惧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二)应用游戏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分散,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使用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就是游戏,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能够收获快乐,还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倍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倍数,理解倍数,教师可以利用报数的游戏来提升学生对倍数的认识。游戏开始前,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数,学生需要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报完数后教师提出一个数,让各个小组中是这个数倍数的学生举手,如2的倍数有几?3的倍数有几?对于回答错误或没有举手的学生就要受到惩罚,对于惩罚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通过这样的游戏既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也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诉求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测量”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测量所需要使用的用具,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一个一元的硬币是多厚?粉笔的长度是多少?数学课本的厚度是多少?黑板多长?学校操场是多少米?从学校大门口到教室门口是多少米?你走一步是多长?”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开始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是让学生测量走一步是多长和学校大门口到教室门口是多少米时,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人询问你从家到某个商店大概多远?这条街从头走到尾大概多少米?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测量能力,只有学生具有了测量能力才能很好地回答人们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测量,这样便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后会认知并熟悉测量的方法,并了解厘米、分米、米、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而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现求知欲,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处处需要使用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增加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只有不断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其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而学生应该思考对所学知识有所帮助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课堂提问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而学生只有多开动脑筋多进行思考,思维才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口算乘法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例如,三个学生出买奶茶,一杯奶茶8元,那么三个学生需要多少钱?购买一个班学生的奶茶需要多少钱?学生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能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增加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行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例如,在“小数点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的情境。超市中所有商品都标有价格,一瓶纯牛奶的价格是4.5元,酸牛奶的价格是3.5元,香蕉的价格是每公斤4.66元等,那么,购买两公斤的香蕉、3瓶纯牛奶和5瓶酸牛奶需要多少钱?你拿着100元,可以购买到这些商品吗?学生就会很快算出购买这些物品需要40.32元,付款100元需要找回59.68元。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都经历过,在购物的过程中大家也经常会遇到多购买或者少购买等情况,只有掌握住其中的计算方法,才能顺利完成购物。而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进行计算时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能提升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对于知识储备比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只有数学意识得到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开展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积极进行参与。例如,在“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数,可以利用实物进行举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水果,利用分橙子来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分橙子时教师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有学生回答:“把一个东西分很多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说是分数。”这时教师就按照学生所说把橙子不按照比例分成六份,然后把最小的一份给这名学生说:“你获得了其中的1/6。”然后教师再拿来一个橙子平均分成六份,然后再给这名学生一份,当学生拿到两份大小不等的橙子后,就会产生疑问。在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分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分数,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意义

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竞赛和团队合作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拼图等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过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和乐趣。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模型、计数器、图表、图形和电子媒体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空间感和直观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数学概念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故事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参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像、动画、视频等来呈现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视觉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通过使用这些策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当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有趣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时,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活跃和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会感受到乐趣并充满动力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自我驱动力。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通常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讨论思路以及分享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同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思维启发。有趣的数学课堂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模式时,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更愿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以及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为了使学生及时理解所学知识,教师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掌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等,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认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小测验或个人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计划。营造积极、友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奖励机制、学生间互动、小组活动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洪朱涛.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

[2]单丽萍.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6):1.[3]赵霞.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5):3.

[4]洪杰作.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