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县域初中七年级英语课外作业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小勤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四初级中学 530400

摘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教师通过布置大量作业,力求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过量的作业无形当中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针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出了减少作业数量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作业设计进行适当调整,通过精简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相关内容,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双减;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评价改革

正文


一、作业概述

(一)作业

《教育大百科全书》指出:“家庭作业指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或活动。作业既能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化知识为技能,又能培养其自主性,开发其智能和创造性。”作业是由教学方布置的任务,是为完成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复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作业具有重要作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媒介,是教师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物。

(二)英语作业设计

英语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作业设计一般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对作业进行整体安排和科学规划的活动。

二、初中英语作业现状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业问题。目前,初中英语作业的主要问题为量多质轻,作业评价缺少反馈,过于注重结果。

(一)英语作业量设置不合理

作业量过多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一些英语教师会在课后或假期给学生布置数倍的作业以确保其学习更充分。但若每个科目的教师都存在这样的心理,那么家庭作业将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完成能力。此外,教师想象的完成时间与学生的实际完成时间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很难在半小时内完成作业,平均完成时间超过一小时。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延长的作业时间和大量的低效家庭作业已对学生造成负担。作业时长和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其内部机制还涉及“量”和“度”的辩证关系。合理、有效的英语作业确实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于繁重且形式不恰当的作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沉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时期,若睡眠不足,体质会下降,患近视眼等疾病的学生也会不断增加,而且不利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妨碍课程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降低教育质量。

(二)英语作业质量不佳

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质量不高。作业设计容易出现内容固化、类型单一,难度设置不科学,作业评价缺少反馈、过于关注结果等问题。

1.英语作业内容传统固化、类型单一

有些教师思想保守,目光紧盯试卷,把应对考试作为布置英语作业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书面作业一直是主流选择。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简单的书面作业,如抄写单词和句子,虽然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有用方法之一,但是这类作业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其成为“机器”。此外,教师自编作业及师生共编作业较少。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来源是教辅资料或备课组统一设计,以基础练习题为主,如选择题、填空题、长篇阅读、命题写作等,由于听力和口语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低且难以批改,教师相对来说不够重视。大多数英语口语作业是背诵所学单词或课文,很少让学生自己创作。

2.英语作业难度设置不科学

初中英语作业难度设置不科学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很少给学生设计和布置分层作业。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设计有区分度和梯度的分层作业,以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都有其特殊性。由于不同的智能方式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种类的作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按照学校实际、班级实际、学生情况设置分层分类作业,很少有针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层次的个性化设计,导致作业缺乏自主选择性,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这也不符合“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要求。因此,设计分层作业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三)作业评价缺少反馈,过于关注结果

教师一直都是作业评价实施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大多具有单一性,以简单的“对错”评判作业,缺少评语,个性问题处理不够,没有使作业批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师生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双向交流及作业的反馈和矫正。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布置绘画型作业

绘画型作业是一种通过构建图形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表现其内在逻辑关系的作业类型。思维导图和表格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教师通过布置思维导图类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所学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从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而表格类作业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态、时态之间联系及区分的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进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

(二)布置表达型作业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适合布置表达型作业。在布置表达型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的均衡发展,以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书面表达,教师应通过设计不定标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还应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把关,改正语法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兴趣。对于口语表达,教师则应通过列出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复述,在推进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三)布置分层型作业

分层型作业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的作业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状态设计与之相符合的作业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自信心。以教师在“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的课程教学中,通过预习来布置分层型作业为例。首先,教师应引导A层次学生搜集职业名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引导B层次学生写出喜欢该职业的具体理由,最后教师应引导C层次学生阐明自己的职业规划。分层型作业不仅契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探索作业的设计时,A层次学生主要是准确抄写课堂上学习的相关单词,在做听力的时候,及时地提取听力文本中关键的信息;B层次学生则是在A层学生作业的基础上,通过查字典的形式,标明单词的音标,开展自主学习,并在做听力时,能够听出答案,这样就算完成了学习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利用所学的词语进行造句,分析词汇的含义,在较快速的时间内准确分辨答案,找出答案。

四、“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要集中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评价的反向作用,关注学生在评价后对学习过程性的调整。

(一)多元评价主体

评价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得到反馈。现阶段,评价主体仍较为单一,主要由科任教师担任。将不同主体一同纳入课后作业评价体系可以拓宽评价视角,更科学合理地评价作业。此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流程,得到来自同伴的多元评价。以下从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三大评价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假设你是XX中学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你们学校即将举办外语节活动,届时将有外国友人参加。你想担任节目的主持人,请以英文写一封申请信,100~120词,需包含以下要点:(1)表达愿望;(2)陈述理由;(3)盼望加入。

1.教师主评,示范评改

作为教师,可以从理性、客观角度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提供真实评价。要注意评价的时效性,及时反馈。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也要关注对学生的多维度评价。教师在评价时,可采用班级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文字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及示范性评价等方式。班级评价指对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分析;个别评价指对于学生个别的语法难点,一对一进行评讲。文字评价方面,教师可形成书面评语,记录在学生的写作本上,既可以是对学生的正向激励,也可以是写作改进意见。教师还可采用示范点评的方式,选取典型材料,当堂展示批改过程,为后续的自评与互评环节打下基础。

2.学生自评,体悟方法

教师先进行了示范写作和点评,分析写作中的共性问题。以案例为例,教师归纳出写作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生在表达愿望时未能充分交代写作背景,导入显得突兀。第二:陈述的具体理由并不充分。学生无法开拓思维,基本只能写出1~2个理由。第三:段落之间缺少连接词,逻辑衔接性不强。想要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修正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并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自评表。自评表分为framework,content,language,creative thinking四部分,除关注语言及内容外,也关注写作框架和逻辑衔接。学生可在写作完成后,先对文章进行评价,以简单的语言归纳自己写作子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每项的达成度依次赋分。自评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和评价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3.同伴互评,相互学习

学生既是写作主体,也是评价主体。初中生与同学更亲近,对于同伴评价的方式常感到新奇,也想获得来自同伴的认可。当拿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时,他们总是看得很细致,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在评改过程中了解并学习写作技巧。为了让互评更为高效,教师准备了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writing?What can be improved?How to improve?通过第一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肯定他人,发现1~2个写作亮点。其次,要思考文章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可分条罗列。最后,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文章的改进之处,学生可以给同伴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通过三个问题,评价的思路更清晰,找亮点、辨不足、思改进,互评流程简洁而高效。

(二)多元评价方法

“双减”背景下,各地学校都开展了形式丰富的课后活动,既有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有体育锻炼、艺术会演等。英语教师可以启发思路,将课后作业与课后活动相结合。以校园双语节为例,每班需选送一个节目。笔者利用延时服务时间,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英语节目,并在班级进行pk,摒弃了以往以笔头作业评价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英语节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英语舞台,表现好的作品推荐到校级活动中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有英语歌曲演唱、英语舞台剧、配音秀等形式,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对于落选的节目,教师也要找出不足之处,及时鼓励学生,继续改进优化。例如,教师可通过课前英语展示环节,让落选的小组进行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展现孩子的英语才能。

五、结语

“双减”背景下,各地各校积极开展了课后作业改进的积极探索。目前,作业布置存在“层次混乱化,学生缺乏选择作业的自主性;形式单一化,作业局限课内,延展性不足;评价低效化,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贯穿课后作业设置三大阶段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跨学科延展性,发挥评价多元性。对此,笔者给予了大量的课后作业设计参考,帮助学生定义作业,体现学科融合,优化评价维度。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英语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刘阿兰.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127):148.

2李菊霞.双减政策下优化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2(20):66-67.

3王培蓉.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01-102.

4李昂.例谈美学视野中的中学英语作文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21(02):60-62.

5万艳.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究—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5Reading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01):56-59.

6竹怀侠.利用多元评价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9):57-61.

7周序,付建霖.“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应教尽教[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5.

8王淑宁.“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研究[J].品位·经典,2022(19):167-169.

9汤艺清.“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探究[J].校园英语,2022(38):100-102.

10姚贵芳.“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J].品位·经典,2022(17):170-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