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对策和建议——以武冈法相岩街道新泽村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月琴 袁可 刘彭锋 阳馨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各项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湖南省武冈市法相岩街道新泽村进行深入调研和专业分析,总结了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和教育现状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现状,从“加强家庭教育,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教育”“加强社会宣传,集中力量帮助留守儿童”“优化教育政策,加强管理与建设”四个方向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旨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对策与建议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吹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逐渐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以及人际关系状况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作为祖国未来基层教育的重要力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次调研以湖南省武冈市法相岩街道新泽村留守儿童集中地为调研地,进行实践调研,在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善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又因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产生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相对贫困、缺乏关爱和教育资源的环境中,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这一庞大群体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城市化进程正不断推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整体素质水平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改善留守儿童现状贡献一份力量,调研队将本次的调研内容择定为新泽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努力。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问题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采集了约103份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并对新泽村1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访谈,同时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了留守儿童现状,并了解到了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具体如下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常年缺少信任的分享与倾诉对象,所获父母关心与陪伴较少,生活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尤其是在与有父母陪伴、家庭条件优越的同辈相处时,容易将自身情况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和自尊心低下;同时,内心渴望关心、长辈的灌输式教育、复杂的网络环境等原因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和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容易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失眠、爱哭、顶撞老师与家长、行为问题突出等;而在农村环境下,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交往环境与多样的交往对象,据调查,他们很少进行自主交往,大部分孩童需要在他人的不断邀请下才能慢慢融入,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 

教育上,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学习环境差、缺乏学习资源和辅导、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自律,沉迷网络、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据调查,绝大部分留守儿童于村里的小学上学,学校环境较差,教育资源不足,受到外界关注、帮助较少。长期缺乏关心、引导和监督的他们在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下,逐渐减少对学习的兴趣。各种教育资源的匮乏,也使其很少能坚持其他爱好。而随着网络不断渗透生活,自制力不强的他们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视频软件,直接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各种原因使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

QQ图片20230828152059.png

1 团队队员甲走访调查

2 团队队员乙走访调查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新泽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调研组经过探讨和研究,也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作为参考。

(一)加强家庭教育,建立良好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因此,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图片1.png 

3 对留守儿童同父母联系的次数的调查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责任意识

家长应意识到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关注和支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他们应该展示积极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维护家庭联系,定期回家探亲

父母在外务工时,要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情感需求,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同时,父母应尽可能安排时间回家探亲,与孩子共度时间并加强亲子关系。这有助于建立更牢固的家庭纽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图3)。

3.增强家庭教育能力

家长可以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和课程,学习有效的育儿技巧和教育方法。这些培训可以提供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约束引导和情感支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家庭层面的努力,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爱,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教育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的独特的功能,法国作家大仲马:“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它是一个人有意识地改造自己的过程。”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决定孩子知识储备量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教学效果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性,教育部门可以鼓励乡村学校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特殊需求的认知和教育策略的掌握。

2.个性化教育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教师应当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个别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留守儿童,教育就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气质和性格,提供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鼓励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陪伴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

3.注重心理教育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校设心理老师,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与课程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在校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与解决。

4.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

在留守儿童就读学校里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这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友谊,并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归属感。

通过学校教育层面的努力,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

(三)加强社会宣传,集中力量帮助留守儿童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加强社会宣传和意识提高

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倡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队伍

通过发动社会各方的参与,社会团体组织可以搭建网络平台,组建志愿者团队,定期定点拜访和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陪伴、辅导和情感支持。在活动中,志愿者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学习。

3.激活社会力量,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培育孵化社会组织[2]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弥补政府资源不足,提供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服务,促进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同时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合作。

通过社会层面的努力,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关爱,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优化教育政策,加强管理与建设

图片2.png 

4 留守儿童接受村干部走访关心的调查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重要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2016年,国务院也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政府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部分苦难,也引起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广泛关注,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和细化。

1.健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更加精准化的健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有效监测和统计数据,以便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以及增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可以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2.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

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关于留守儿童的职责4,是保障留守儿童权益、提供综合保障与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与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关爱、保护和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政府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等需要共同合作,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综合解决。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共同制定留守儿童关爱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3.打破户籍制度、入学制度、学籍考试等制度的限制

通过打破户籍制度、入学制度、学籍考试等制度的限制。建设城乡公平的义务教育。使得较有能力的父母能够打破孩子在外地的入学障碍,将孩子养育在身边,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抓住当地特色和资源,不断进行建设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强就业质量。鼓励在外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工作,工作之余能够陪伴孩子。做到“挣钱、养家”两不误。

通过在政府层面采取以上对策与建议,可以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解决。同时,政府需要持续关注和跟进留守儿童问题,确保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五、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建议。留守儿童问题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承担着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重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对我们来说亦是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我们呼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和谐、更美好、更充满机会和希望的未来,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真正的未来之芽!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