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关键词
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超前意识、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正文
深化教学改革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教学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40分钟)完成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会并会学)。面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怎样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以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呢?我认为我们要认真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超前意识和先进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工作;明确目标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教学中努力培养非智力因素;教学方法要讲究科学化、艺术化。
下面我仅以我们现有的思想认识和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方面的看法。
一、以超前意识和先进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很欣赏钱梦龙老师说过的那句话“观念决定方法”。即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方法。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行,为所有的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科研的方向。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认为“分数是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以为,我们不必拘泥于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能打多少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凭借怎样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和生存。叶老很早就认识:“高分低能”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只会死读书,缺乏实际能力的学生,将来是不可能承担起什么重任的。他曾激愤地说过:“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那么你的气力越大,出的废品也就越多。”
这些高瞻远瞩的思想,是能引起我们深思的。我们知道,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应该是“为明日而学习”。今天,我们培养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适应和生存的能力,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站在这个社会需求的高度,让我们来俯瞰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其性格、意志、兴趣、习惯、美感、情操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们着力于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精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智力开发,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教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作为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要努力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作为老师,就是要相信并帮助学生去挖掘他们身上巨大的潜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进而形成学生完美的人格:教育的终极方向是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发展,向自觉教育、自我教育发展。
由于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较之其它学科大的多,而且它与其它学科教育、家庭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文教育应从整体培养目标出发,考虑并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清楚地落实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明确目标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一位心理学家说:“目标能使人有所期望和主动作为,使学习、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实际,都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可见,有没有目标,是有没有效率的关键。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语文课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语文课程在内容整合方面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了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根据学段特点,任务群安排也各有侧重,任务群提出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一一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明确的目标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只有经过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就送给他们一句话“坚持到底就会获得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教育也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充满了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光是毅力加上决心,就能无往而不胜。光有名言激励还不行,还要注重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为只有具备科学世界观的人,才能为实现远大目标而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机会,平时生活中要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修养,去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
(三)在循循善诱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这一点表现在教学上就是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独立。因而也就实现了“教而至于不教”的目的。叶老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可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观察的习惯、认识的习惯、思想的习惯、积累的习惯、阅读好的课外书的习惯。
总之,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好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是无可非议的。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要使教育心理学化,就必须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因此,现代语文学科教育也一定要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密切结合。假如只有一定的智力因素,而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发起、推动,教学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又何谈效率?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再者,语文学科调动了非智力因素,不仅能把它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实现“教书育人,”“读书做人”的立德育人目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教学方法要讲究科学化、艺术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怎样在主阵地上获取课堂教学的最大值?无疑得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并且在追求最优化的目标上,要从必须走向自由,步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境界”,就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将教学过程科学化,艺术化。
(一)增大阅读量
阅读对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多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和欣赏文字作品的能力;可以提高写文章的技能技巧;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往往以讲代读,剥夺了学生看书、自己理解课文的权力;狭隘地理解阅读功能,仅仅是为写作服务;只学点写作技巧或者人为的缩小阅读量,考什么,讲什么,只让学生阅读几篇重点课文,连教材中仅有的那几篇非重点课文,也无人问津,语文教学效率当然不高或无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得适当增大阅读量。
(二)搞好预习
搞好预习,可以预先对教材做一般的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预习有利于温故知新,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在预习时动脑筋,怎样自学,通过预习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予以纠正、补充、阐发,减少以至消灭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信息交流,可以检查学生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求得问题的解决。学生预习如有错误,缺漏,可以得到纠正、补充,如出现完全没有注意的地方,可以得到教师(或同学)的提示并加以阐发。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会比较分析,产生追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种快感、思索与解决问题的愿望,足以鼓舞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
(四)讲规律、教方法
“教材无非是例子”,就是要教学生读、写、听、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讲规律、教方法。讲规律就会出现以一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从而提高教
学效率。教方法,就是向学生“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读、写、听、说和思维等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得更好。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捷径。
我们知道,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很早就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即去掉无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要去粗取精,抓要点,抓精华,
抓关键。能将一系列问题浓缩为一两个问题,化简为繁,一举多得。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从整体着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不断推进,要充分发挥各元素、各方面的“合力”。一句话,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突破,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我们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包括道德修养、事业心、学生观。因为教育的人格是教师的一切。其次,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时代的呼唤,是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航向。我们相信,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的努力下,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不断深化完善,会探索出更新更广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途径。
参考文献: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二十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乌申斯基(俄)《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斯多惠(德)《第斯多惠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