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低年级
正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其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锻炼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此时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并结合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加强学生的识字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需要保证设计的课堂是充分吸引学生的,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趣味性,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重点模糊,缺乏策略性
小学识字教学缺乏策略性,重点不够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要求掌握的字都进行十分详细地讲解,以至于在课上学生只能忙于做听课,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及时巩固练习,如果注意力稍有分散,接下来的讲解就会跟不上进度,不知所言。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课后生字已经在课文里出现过了,没必要再进行讲解了,于是一带而过,这种方式让教学重点模糊,缺乏策略性,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1]。
(二)忽视实际学情,学习积极性低
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次性安排识字过多,超出学生承受范围,学生的承受范围是个性化标准,每个学生对汉字的喜好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教师要具体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识字、写字策略,要体现出教师和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需求的照顾。然而,受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弊端的影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和需求往往不会受到尊重。加之,低年级课程标准是一个笼统的规定,有的教师理解不当,对学生识字、写字量安排只求数量,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教师不懂得为学生减负,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汉语言文字是生活的产物,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极具抽象性,汉字具有非常丰富的特点,其构成、读音、意义体现着中国人文的独特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汉字简化、规范的过程,但丰富的汉字文化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很多语文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把识字课上成了枯燥的仿写课。除了告知学生字的读音、偏旁部首、笔画数、笔顺之外,再无其他内容,这种脱离人文环境的汉字教习法收效甚微[2]。
二、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原则
(一)遵守构字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汉字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使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字符,掌握在不同语境下,同一汉字的不同含义。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增加识字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切新鲜事物都带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并根据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勾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辨别能力,适当地调整识字难度,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汉字的音、义、形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字形辨别这一重点内容。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一)融入情趣元素,高效认识汉字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在偏旁部首中能够体现出古老文字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即使有些汉字经过历史的推演逐渐改变了初始的形态,但是依然能够凭借汉字的形状来推断出汉字代表的意思。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起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象形文字的特征来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在教师进行文字讲解时深刻感知中国汉字中蕴含的文字情感价值以及意义[3]。语文教师在讲解汉字的书写方法时有很多学生忽视了笔顺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可以融入情趣元素来让学生了解汉字书写笔顺,深刻感知笔顺正确才能够下笔得心应手,从而深化了汉字的结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比如:二年级学习“唤”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结合“换”“焕”“涣”这几个形近字一起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转盘游戏来猜测这些形近字所表达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帮助小青蛙过河”等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汉字编成偏旁部首的顺口溜,将汉字书写规律、字形特点等融入到顺口溜中,既方便学生记忆字形,也便于学生牢牢记住笔顺,更好地认识汉字、记忆汉字,掌握汉字,通过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结合游戏趣味识字,引导自主学习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游戏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把汉字内容融入进去,能够有效提高识字的效率和效果。以《古对今》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拍手游戏,唱对子歌,教师先带领大家一起唱,熟悉课文内容,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随机抽取,每个小组都要轮流进行拍手游戏,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具体的识字环节,可以进行卡片配对游戏,把所有需要认识的汉字都写到卡片上,把“圆、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晨、暮、朝霞、夕阳、方”等都写在卡片上,发给学生,游戏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亮出自己手里的卡片,如“晨”,并且说出它的读音,然后另一个同学拿出与其相对应的卡片,如果是“暮”表示匹配成功,然后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一整轮游戏下来如果没有错误,那么游戏成功,如果有一个错误,那么游戏就要重新开始,可以交换卡片,让学生对不同的汉字都能熟悉,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字,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要提升语文水平,就需要记忆和学习大量的汉字,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时间长了也会忘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汉字的声形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以《树之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汉字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中有“梧、桐、枫、松、柏”等字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字的偏旁都是“木”字,然后把他们拆分开来会发现,“梧”“桐”“枫”等字在把偏旁拆开后,剩余部分的读音和原来的字读音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去寻找和这些字有相同规律的汉字,例如植、柳等汉字也是这样的规律,除了读音,会发现这些木字旁的汉字,有的是树木的种类,有的是与木有关的,可以这些汉字的形旁和声旁拆分开,然后与其他的形旁、声旁组合,看看能不能组成一个新的汉字,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如,把“桐”拆开,“同”字加金字旁可以变成“铜”,加三点水可以变成“洞”,有的字读音相似,但是有的却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其中的规律,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准确把握汉字的规律,学习也更加有效率。
(三)挖掘教材元素,激发识字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材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教材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使用教材。其一,可以利用汉字特点,集中识字,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和造字特点,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以《日月明》一课会意字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太阳、月亮都会发光,能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结合汉字字形“表意”的特点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引导,学生就能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自主识字了。如在《口耳目》教学中,要求通过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教师可以先出示象形文字,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图文联系,接着不失时机地出示相应的汉字。当学生牢记课文中的生字后,还可以引导他们找一找其他象形字,然后相互交流,激发其自主识字的兴趣。
其二,可以利用插图,随机识字,小学语文课本当中配备了很多精致实用的插图素材,这部分插图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专注力集中到课堂当中。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期间要合理运用这部分插图素材,帮学生发觉识字和图的联系,进而更好进行形象记字,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由于语文教材每一课图文并茂都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插图,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去说,记住汉字。如在教授《春夏秋冬》这一课的识字内容时,刚一上课,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小学生去仔细观察教材中涉及的四张插图,接着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课本中的四张图分别是代表着哪一个季节?随后引出“春夏秋冬”这部分生字,组织学生以“连一连”的方式把插图和生字进行结合,从而能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认识这课当中的生字。新课程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用喜欢的方式识字,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与成果。同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信心。
(四)开展趣味活动,加强识字记忆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应当遵循小学生思维特点,把握汉字的演变规律特点,以及小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并运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把汉字文化特点运用到教学当中,阐释汉字内涵,进而指导学生学习其中规律,实现趣味教学。而兴趣都是引领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优化,或实践活动的引入,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5]。具体来讲,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多变的教学活动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绘画、猜谜、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庞大的识字量融合在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投入足够的关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曹冲称象》中的杆、秤可以采取“加减法”的方式记忆,组织学生利用汉字的结构减轻认字的压力。“杆”字可以用减法拆分为“木”和“干”,“秤”字可以拆分为“禾”与“平”。除了可以采取减法将汉字变得简单,也可以出示汉字让学生做“加法”,促进学生在了解字形的基础上记忆汉字。同时,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组织画一画和猜一猜的游戏,在识字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常见的猜谜语的形式。教师结合具体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并借助具体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汉字组织学生记忆汉字的字形,如在学习“海”字时,组织学生围绕“每”字找到与“每”相关的字,梅、海等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故事激趣,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效率。汉字的数量较多,且字形也比较接近,这也会给学生识字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部分学生在遇到相似的生字时,往往会混淆,对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就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听故事和讲故事”,通过听讲故事猜读、认识汉字,从而增强对识字的学习兴趣。如在《乌鸦喝水》课文的识字教学中,由于“乌”这个字和“鸟”这个字十分接近,部分学生难以分清楚,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建出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乌鸦身上羽毛非常黑,使人们难以看清楚它的眼睛,所以缺少了“眼睛”部分的字是“乌”,有“眼睛”部分的字就是“鸟”,进而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这两个字,走出误区,避免出现混淆的现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影响其今后阅读学习与习作的重要因素,想要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合理掌握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趣味化的识字教学课,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趣中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锁振.试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方法[J].科普童话,2019(46):73.
[2]邓小梅.基于核心素养的趣味识字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故事教学法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4):7-8.
[3]毛娇娇.趣味识字,夯实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浅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78-180.
[4]慕丽娜.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31):91-93.
[5]涂红梅.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4):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