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写作教学;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运用策略
正文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课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稳定的提升。然而,在实践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效率,又不能更快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写作素材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生活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为生活教学指明了方向,此要求涉及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收集写作材料。换句话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积极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此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
(二)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要知道写作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这也是表达自我感受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写作练习目的可以减轻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和抵触,并逐渐增加他们通过写作进行表达的兴趣。教师还要从写作主题开始,鼓励学生写出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写作要生活化,这与生活教学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根据新课程标准着重于表达学生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思想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作文教学应反映学生生活的进步,练习记录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感受。因为学生写作的大部分灵感都来自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以便以一种真实的感受进行创作。
二、生活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在环境中将学生带入知识学习,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途径。生活教学情境就是以生活资源为教育突破口,结合写作主题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开发学生写作思维,理清学生写作思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编了大量写人、叙事、写景等主题的文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改变传统教育形态,融入生活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实物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结合实物情境展开构思。教师可以将绿植、花草等相关植物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实物观察中展开想象,想象眼前的植物是自己的朋友,并尝试在实物观察中探索创作思路;抑或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搜集生活中的美景照片,并将其制作为PPT课件的形式,在课件中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或者创设故事情境,鼓励班级学生讲述故事,如家庭中的植物、学校的植物、路边的绿植等,在讲述中,学生的创作情感将会逐步提升。而情感正是写景文的灵魂。在丰富生动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宽阔,创作空间更加丰富。基于生活化情境的教学优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结合写作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如在教学《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时,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养宠物的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与宠物的互动做好记录,并将其以视频的形式在多媒体平台展示,为班级学生描写动物主题的文章提供思路。生活化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因素,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创作的核心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最大化发挥生活化教学优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养成观察生活习惯,主动积累运用素材
写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占据首位。基于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记录心情,为创作文章提供保障。上述提到,大量优秀文章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在作者的创作中,将其演变成一篇不平凡的文章。如《乡下人家》,记录了作者在乡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虽然记录了乡下常见的美景、家禽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又如《山居秋暝》,本首诗主要记录了秋天清晨的雨后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幅饶有意境的山水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主要舞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在素材提取中创作出一篇优美的文章。例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俗》时,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家乡人民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语言习俗、过节礼仪、服饰文化等,并做好记录。如部分地区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部分地区在农业种植方面有传承下来的农谚等,这些生活中的资源都需要学生观察记录,为文章创作提供参考方向。又如在教学《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如同学、教师、家长、朋友、亲戚、陌生人等,在观察过程中对于一些有特点的人做好记录,如有人走路铿锵有力,仿佛一个战士;有人讲话豪放粗犷,颇有梁山好汉风格,在观察中将不同人物的特点做好记录,在记录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物写作思维。倡导学生观察生活是生活化教学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合作积累素材,在小组合作监督中完成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素材积累中丰富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三)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研学旅行活动是以旅行的形式展开写作教学的一种形式。研学旅行既能辅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写作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在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写作的魅力。具体来讲,在研学旅行活动之前,教师应整理出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予指导,倡导学生在活动中改进优化。例如在教学《习作:______即景》时,教师在活动之前,应传递给学生写景文的技巧,即以景喻理、借景抒情等。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尽可能选择远离喧嚣的城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改变学生创作心境。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虽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但却普遍有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便可从这一点切入,充分发掘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资源,为其提供适宜联想和想象的载体,进而唤醒其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其从习作的角度将生活资源进行提炼,再结合自身所思、所想、所感写成文章。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眼界,使其在写作时不自觉地迸发出创作灵感,进而写出充满童真、童趣,蕴含真情实感的、独一无二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晓宏.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94-95.
[2]王顺德.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探究[J].快乐阅读,2021(12):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