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体理念,推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廖辛欣

钟山县燕塘镇中心小学邮编:542616

摘要

在推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究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整体理念。这一理念强调的就是单元层次的主题统筹教学,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倡导整体理念是为了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由此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通过整体理念的引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单元为主题,深化教学统筹,帮助学生从整体层面把握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单元整合;教学探究

正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也适时将核心素养融入其教学中。针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其核心素养。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制定出具体的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单元的视角切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保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的转型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当前大单元教学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大单元教学进行数学教学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师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论述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意识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因为前期的研究工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对整体观念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因为缺少系统地学习与分析,造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比较“零散”,也就是说教师仅仅是单纯地去传授零碎的知识,而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讲述的知识,这种没有“整体”观念的功利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片面的、断断续续的学习,使得其学习方式也仅仅依靠机械记忆,难以完全把握新教材所规定要掌握的所有内容,而且,在后续的学习中,每一次获取新的知识,都难以越过新的关口,而无法越过这个关口,就会造成学习停滞,乃至倒退的现象。

1.2分析不足

目前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展开全面的单元教学时,缺少了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导致其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矛盾,当学生不能理解、不能掌握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害怕的情绪,进而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样,在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也要有层次和顺序,否则,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分配和安排错综复杂的情况,使同学们手足无措,这就是不合格的教学设计。[1]

二、研究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2.1符合新时代要求

作为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一直备受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校应转变教师培训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视角,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组建专业队伍,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样,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更符合这一政策要求,教学目标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2.2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往教育中经常采用“灌输”教育,但这不利于学生吸收。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他们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教育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消耗了学生的热情,导致机械学习和记忆知识。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法,教师可以调整知识结构,使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既能积累知识,加深理解,又能有效改善记忆。老师只要根据单元主题进行引导,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3.1分析主题,夯实结构

要想真正有效运用单元主题教学手段,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全面革新,就要从掌握单元主题内容入手,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而结合多元知识内容对学生自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此,教师可以从全面了解课程知识内容入手,真正理解知识内部核心和关联,并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认知能力相结合,考虑知识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相应的整理和编写,从而有效地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提高课程的整体实施质量。以小学数学的小数“乘法”以及“除法”等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在依据单元主题内容进行课程革新时,就可以依据其内在的部分算法、关联性进行主题教学的相关规划,进而构建出更为合理的教学结构。因为小数“乘法”“除法”等相关教学知识的内容中,均是以“算法”为核心,且“除法”相关内容的教学是以“乘法”知识内容为基础而提出的,所以教师在构建相应的教学结构时,要将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小数乘法算法之中,进而实现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3]

3.2改革方法,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比语言知识更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导致了教学和学习的乏味枯燥。对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现状,不再集中在知识点上,使教材无穷无尽,使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所以,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4]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圆柱和圆锥”教学就是很好的单元整合教学案例,在PPT制作过程中,可将课件按大单元模式进行制作。而新的教育政策的实施,也极大地减轻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让孩子们能重新将目光与学习重点回归素质学习的路上,重燃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3推进主导,学生主体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不管在什么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形式。同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那么也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单元进行整合,寻找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基调的整合内容,提高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单元整合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就会大幅提升,为详细分析小学整合的各单元数学知识,可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终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随着学生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学变得更加高效。[5]

3.4研究教材,有效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是教育部引领下的教材编制者在充分尊重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编排的,此教材主要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依据。因此,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才能更好地基于教材设计课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教学目的。首先就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教学设计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次,是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让教学体现独特的学科特点;再次,教学规划设计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构建。[6]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科素质培养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研究、探索性课程和活动探究式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师落实教材和新标准的依据和载体。为此,教师们要对新课程和新标准的特征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于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的内容分散在不同年级的课本中,这既表明了其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表明了它对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意义。而“统计”的校本课程设计是以大单元主题设计为基础,是我校校本课程中的特色案例。我们都知道,一些学生对基础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尚待提高。因此,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设计进行校本课程构建时,应以教科书为基础,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统计知识,从而为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新教育方式和新课程提供新的思路。

3.5着眼目标,设置任务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任务和方向。为此,单元整体教学前要研读单元知识内容,制定单元整体目标,把握教学核心任务,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内容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明确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后要分析出哪些是教学的难点,最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划分不同难度的小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既要让学生消化吸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又要保护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7]

3.6开阔眼界,优化观察

视界决定人的思想高度,视野越宽,就越能有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举例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段和小视频都可以进行运用,使学生可以丰富知识的内涵。数学的知识和逻辑理解只有在思想内涵得到改善时才能得到理解。生命不缺乏美,却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数学知识和想法常常来自生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必须教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单元整合教学法相对自由,可以运用丰富的导论,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物质来源于生命,需要去发现和挖掘。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数学变成一种负担,他们会对数学感兴趣,他们会发现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双减”政策实施所带来的优势与学科发展趋势。

3.7推进评价,制定计划

单元数学要素的评价计划不只是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反馈和复盘,同时也要求老师在课后做好设计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查漏补缺过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每一章的数学单元之后,开始检查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知识点有无不理解不清楚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数学章节知识导图等。此外,教师的反思是围绕单元数学要素的课堂教学设计、后续教学策略上,要从备课时候考虑到教学情况,从学生的课堂情况知晓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在发布教学评价时要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最终评价,且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学生的数学要素的了解和学习,实践单元数学要素落实的有效性,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8]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教学中,如何合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就目前来看,在新的教育政策实行以来,教育教学质量慢慢有所改善,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我们需要积极有效的改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良好的策略。而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接着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优化教学,将整体教学的观念应用其中,并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结构性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尚丽娟.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1(18):127-128.

[2]潘霞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新智慧,2021(15):65-66.

[3]王俊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例谈[J].家长,2021(09):114-115

[4]张红.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结构关联[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6):81-82.

[5]薛明.主题单元教学:在课程视野中行走[J].小学教学研究,2019(10):54-56.

[6]王明辉.基于新课标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0,(59).

[7]李小奎,韩娟.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2020,(7).

[8]张可锋.基于新课标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