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添姿

宁化县城东小学 邮编:365400

摘要

小学生,因为年纪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就更强了。在这一时期,老师要以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传统音乐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尝试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音乐;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正文


前言

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的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个性素质。音乐是一门很强的艺术,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育学生的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利用特定的介质和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提供更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1.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战多元文化冲击

随著社会与经济的逐步走向全球化,世界各地的文化大量流入,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得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信息,因此受到的多样化的影响比较大。在调查中,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兴趣较低,大多数人对传统音乐的理解程度较低。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文化,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优秀音乐作品的神韵,从而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2.可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目标不但要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还要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自己音乐潜能发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把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渗透到教育之中,可以增强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可此外,多种多样的传统音乐形式也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学科的热爱,为其接下来音乐学习和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开设音乐课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造成了音乐学科占总课时的比重太低,很难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为了改善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把传统音乐引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多种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从而对各种文化系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

目前,我国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的时日尚浅,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仅靠一种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艺术作品的深刻含义,从而导致优秀传统艺术作品很难起到其积极的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对策

1.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进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它对当代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影响,从而激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和发展正确的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历史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学生正确观的培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游击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表现爱国情怀的歌曲,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有很多,它们都表现出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表现出了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因此,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歌唱,更要引导他们去感受他们的先辈们那份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让他们去进行一些联想,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中,去寻找一些跟他们的家国情怀相关的东西例如,王昌龄的《出塞》龙城飞去,莫教胡马度阴山,就是要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会到这首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促进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种载体,涵盖了文学、艺术、生活等诸多领域,而音乐就是这一领域中的一种,它可以用旋律、歌词等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它所包含的思想意蕴。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歌曲、民谣、民谣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对民间歌曲的讲解,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从而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民族音乐有多种类型,有民歌、戏曲、乐器等多种类型,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可以成为学生们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例如,在教学《沂蒙山小调》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对中国民间歌曲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山歌、小调等各种民间歌曲在形态、内涵等方面的差异。

又比如,在教授京歌《我是中国人》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并向同学们演示它的艺术特征,让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它的韵味,从而明白它的板式分类、发音技巧和表演技巧等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如,在京剧脸谱中,不一样的色调所代表的角色属性也不一样。红色代表的是忠义,而黄色和白色代表的是奸诈凶恶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和了解。藉由音乐知识的普及,提升学生对民族民谣与中华传统文化之认识,达到音乐课之教学目的。

3.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感化,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舒缓,在思想上受到陶冶,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促进他们的音乐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可以使孩子们在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无形的感染和感染,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认识和领悟,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水平的目的。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中国古典乐曲,让学生们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比如《阳关三叠》,它就是以《送元二使安西》为蓝本,里面表达了一种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原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不舍之情,从而受到情绪的影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引起情绪共鸣,达到提高音乐鉴赏水平的目的。

4.在乐器教学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乐器欣赏是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慢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质。根据历史资料,中国在先秦时代就有超过30种不同的乐器。但是,目前很多同学都在学一些西洋的乐器,比如琴、小提琴等,这对中国的传承是不利的。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乐器,如古琴、扬琴等。让学生感受琴曲所蕴含的情绪,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受到情绪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时,应主动发展出几种有自己特点的民族乐器,并让学生认识。而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一种主动的喜爱,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比如,在欣赏十面埋伏时,可以让孩子在十面埋伏中感觉到一种对古代战争中英勇场面的描述。教学时给同学们讲一段关于刘邦如何用十面伏击击败项羽的故事,同学们很感兴趣。然后,通过对经典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5.开展传统文化音乐主题活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传统的音乐主题教育融入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之中。传统文化的音乐主题活动,能够使同学们在他们的业余生活中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渗透,从而拓宽他们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在传统音乐实践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一味地从教学实践中去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开展丰富多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有关传统经典音乐的各类文化活动,从而达到文化的多元化传承,拓宽传统音乐的传承途径,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具体情况、课程的培养目标等,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中,利用广播、多媒体等手段,用音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教学上,老师们可以举办中国古典音乐的研习周、乐器培训班等,使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认识。比如,在开展商周音乐文化学习周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商周音乐,并联系其礼乐制度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在定期学习中充实自己的音乐文化,提升自己的音乐素质,在充实自己的文化基础,在主动学习古代音乐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其渗透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6.进行课外延伸,引民族传统文化入小学音乐教学

老师们要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并不能一蹴即至,必须要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要想将民族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教室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结果。因此,老师们需要在课余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重视自己的积累,多方面、多层次地与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多地、更多地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联系,深化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增强对民族风情的感受。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老师要搭建与民族文化和音乐接触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们组建一些业余兴趣小组,比如:古筝兴趣学习小组、二胡兴趣学习小组等,可以适当地为学生们添加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让他们在参加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学校的管理者也要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来校表演,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体会民族风情,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在课余的时间里,以民族歌曲、舞蹈、乐器等形式开展比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对民族音乐产生更多的喜爱。比如,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了《阿里山的姑娘》之后,就应该充分地运用课余时间,把琴声融入到古琴中,使同学们不断地练习,并在学校的文艺联欢活动中,踊跃地进行团体表演。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到一起,音乐老师需要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进行改进,运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国家自尊心,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雪蔚《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与育人内涵——以三所小学音乐课堂为例》,西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2] 王莎莎《五音戏在初中音乐校本课程中运用的研究——以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中心学校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 江玉澜《想问题  事情——小学音乐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4期。

[4] 程美《民族音乐文化浸润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

[5] 刘婷婷《民族传统继承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由小学声乐教学引发的思考》,《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年第5期。

[6] 王雪蔚《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与育人内涵——以三所小学音乐课堂为例》,西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7] 王莎莎《五音戏在初中音乐校本课程中运用的研究——以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中心学校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