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志华

南昌县银三角实验学校 邮编:330200

摘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力是个人进步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利用阅读手段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所以,在一天一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与时代同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未来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


前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处于低龄化阶段,小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理解能力、学习自控能力偏低的学习特点,这不仅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对语文教师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节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学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相应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可以使小学生们终身受益只有我们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们掌握语文的知识内涵,把握学生们对文章的思路,使学生们了解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而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思维。小学语文阅读知识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技能做好准备,而且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生涯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语文造句、写文章等技巧方面,能让学生在写文章之前受到启发,做到有例可循。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语文课本的利用率,运用相应的语文课本,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逐渐养成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有很多思维的因素,只要我们老师善于运用,就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中国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最终培养。如何有效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是提高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比较严肃、封闭、机械教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

另外,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往往采取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而对教材的个人化处理较少。这种独特、枯燥、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主动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思维与此同时,评价语言教学标准单一、语言朴实、缺乏感情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作用,而且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组织、修改旧知识、解释新内容、解析课文、强化练习等方面,既违反了教学的规律,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样还抑制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严重地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养成阅读习惯,在不断的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预习新课文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指明阅读要点,并明确预习方法,然后再让学生预习。当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习惯之后,教师就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和赏析,从而让学生在提高预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并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好句式时,可随时摘录。当学生学会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并养成良好的摘抄和记录习惯时,阅读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此外,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从其中获得许多乐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运用发散思维,就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文阅读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是生成一堂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设定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阅读教学预期目标与实际教学和可执行性相一致。第一,目标的设定必须以最接近学生学习发展的区域为基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使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要。第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实现。第三,教师为阅读教学制定了一个三维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切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保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就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引导学生更好接近文本,更好理解文本背后的真实含义。

比如,《蝙蝠与雷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所以在分析学情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课文的难点是要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了降低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我们可以将关键词和相关的小实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飞行原理和飞机的雷同工作原理。最后,提炼一些基本的词汇,如生词等。这样,在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引入的基础上,再到阅读课文重点与难点的生动解释背景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自然提高,教师课堂引导教学节奏也能顺利开展,从而保证教师预期目标的有效完成度。

(三)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一样,浓厚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所以,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所谓情景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立足于教学本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视角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引入阅读教学情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

比如,在教《鸟的天堂》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大榕树和鸟儿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宽广清澈的河水、生机勃勃的榕树、活泼可爱的鸟儿,共同组成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山水画,为学生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南方风光,然后再问学生:“大榕树和鸟儿组成的这幅画卷如此美丽,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呢?”再由学生展开联想,引入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课堂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营造出了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是现代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它能链接教材内容,拓展语文阅读教学资源,解放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语文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引进信息技术,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开展语文阅读,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琥珀》时,首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有关琥珀的资料。接下来,学生们按照笔者给他们的任务,通过自主预习,使用移动终端,学习软件等等,去查阅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比如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的特征是什么?琥珀有什么药用价值?接着,学生们主动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琥珀艺术品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并进一步为学生介绍琥珀,使学生对琥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1。松脂是如何形成的?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他们是如何变成化石的?3、为什么会有“通过那一小块琥珀,就能推测出数万年前发生的事情”这句话?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了以上问题,掌握了文章主旨,不断降低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在讲完本节课内容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断写成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2、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未理解的知识,以及想要进一步理解的知识,并要求学生独立、高效地完成以上的作业,从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补充。总之,信息技术的引入,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五)组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阅读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所以,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朗读比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训练形式,通过朗读比赛,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深邃意蕴,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通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上举办朗读比赛,让一部分学生担任评委,另一部分学生作为朗读者参加比赛。之后,由评委根据学生的朗读情感、熟练程度等方面来打分,评出优秀朗读个人。“朗读竞赛”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探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存在的问题就是,有的时候,仅仅通过阅读教学,并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此时,就可以将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生字、生词、美句,立即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课文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充分地锻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根据季节变化来描述小兴安岭的季节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魅力,使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了解。该课文对词语的运用很有讲究,对风景的刻画也很生动,教师可要求学生记录优美的句子和词语,为以后的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例如,通过对葱葱、潺潺、利剑、翠绿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质感。老师还在课文中对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做了详细地介绍。如:"小鹿漫步小溪"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树如海"用的是比喻。在阅读完课文之后,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写作任务,以《祖国的锦绣河山》为题目,要求学生从我国的某一处风景中选择一处进行描述,又或者,学生们去过小兴安岭,他们可以写出自己去小兴安岭的经历,和课文做对比,或者是对课文进行补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额外任务,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一些优美的词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最后,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作文的评价标准可以从写作手法、文章逻辑、优美程度、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吸收营养。

结语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其中有很多方法,些方法是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的一个智慧结晶同时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还很漫长。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然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龙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名师在线,2018(25).

[2]陈建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J].好家长,2015(46).

[3]黄剑宏.沉浸书香,心舞飞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