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文彦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中学,甘肃省天水市741400

摘要

在初中阶段,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是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必要教育形式。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对核心素养进行合理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此为基础,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渗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前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渗透策略,希望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保障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方法;教学

正文


引言:初中教学体系内,语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如今,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素质教育需求,不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渗透。所以,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有效地渗透进去,老师就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引下,坚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适时地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特长和习惯进行培养。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进行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加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让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核心素养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乐学”,从而培养出让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现状

(一)对核心素质教育认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未正确地理解到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不注重积极地渗透的核心素养,只是单纯地做着知识的搬运工,忽略学生的真实需求,妨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对核心素养渗透教育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使得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所有教学工作都以“中考”为中心,这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二)缺乏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方法

若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渗透,选择合理的渗透方法非常重要。当前,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将核心素养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时机不佳,导致对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形式太过生硬,很难达到预期渗透效果。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渗透手段,仍沿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核心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培养,甚至对语文学习感到厌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1]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法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科学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如果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渗透,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指导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并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要努力做好教育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和智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的,注重核心素养渗透工作,找到正确的目标,从而提高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并与学生实际要求相结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学习文章中,需要学生抓住人物形象的一种特点,并在具体的情景下,对其展开详细的刻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父子之情。同时,理解文章中关键句的意义和功能,对家庭生活的内容和作者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从而掌握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技巧。最后,培养情绪态度与价值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所流露的关爱之情,升华其语文学习体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实施语文群文教学,合理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时,若想有效的渗透核心素养,则可应用群文教学方法,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合理渗透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关于文本的选择,并非一味地按照同题原则来选取,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再三比较和推敲,选出2~5篇文本。只有做好群文阅读内容的筛选工作,才能保证文本阅读与学生学习需求相适应。与群文阅读教学相适应,并且契合新课程理念,匹配度高的文本能提高群文阅读有效性,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初中生正处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而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最强辅助性的教学方式,老师应对这一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课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群文阅读的实效性[2]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为了充实群文阅读内容,可选取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描写了有关范仲淹赈灾的一系列举措,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范仲淹还命令人们分发粮食,征召难民入伍,并根据当地的习俗和习惯,在那里举办了许多大型的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救济了灾荒,而且在灾荒发生时为百姓谋福利。范仲淹为一国之君之才,再加上其“以悲为喜”的爱国之情,使范仲淹的形象更加生动。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较多的文学素养,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并逐渐具备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事实,为学生创造更宽广的思维发展空间,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文本场景和神采奕奕的古代人物形象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若想整合更多群文阅读资料,需要为群文阅读选取更多的文本,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可被选入群文阅读教学体系内,这些都是古典文章的典范,将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气质,以优美语言、优美情感及深刻道理向读者、老师、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对字词语段的识记,而是可以敞开心胸,用自己的视角去关注古文中值得品咂与思考的景、情、理、趣。教学时,教师可使得学生在阅读群文过程中对《岳阳楼记》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醉翁亭记》第二自然段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找出文本中描绘的“景”与“情”。如此一来,即可让学生更好地对群文阅读知识进行全面整理,从而达到有效的阅读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构建出语言范例,强化学生审美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采取大数据教学方法,创新核心素养渗透形式

大数据对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技术载体,在语文核心素养渗透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想有效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大数据及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利用大数据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应对其有效使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大数据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教学辅助功能。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教师要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部沧海视频片段。沧海的壮观与雄伟,让所有学生都为之惊叹。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我们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一个美丽的、浪漫的桃花源,但是还有很多人读不懂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如果要使用白话文形式写出来,该怎样表达文本更贴切呢?”。当学生陷入沉思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去细读文本,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主旨,而且能深刻地领会文章写作技巧,并在探索中培养思维,使其在欣赏祖国美好风景的同时,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并且锻炼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设写作任务,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不确定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一主题文章展开不同的表述。在文章写作中,情绪表达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文章质量和可读性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如果要想让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有感染力,教师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从而降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偏题和词不达意的情况。此外,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出特定的写作方式。例如,以文章中的经典内容为依据,组织班上的学生展开一场戏剧表演,将故事中的情节还原出来。在表演完毕后,邀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活动学习体会,并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教材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和人物情感表达形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景感知[4]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古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古文的翻译。在陶渊明《桃花源》中,这里一片纯真,作者给读者展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将课文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的方式,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对相关课文作出适当修改,创作或续编,并用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演出完毕后,教师将会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小作文练习,用不同方式来为《桃花源》画上不同的句号。在角色扮演、戏剧演出中,学生奇思妙想,对文章内容、故事都有了新的理解,这就给了学生进行写作的机会,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简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效果,提升其写作素养。又如,在讲解《紫罗兰瀑布》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课文写作板块生活中的情景剧进行有效分析,引导其围绕生活中的景色进行文章创作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景物和自然风景图像视频加以播放这样就能创造出生活化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分析图像和视频的基础上能不断提高语言建构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真正提高文章写作能力。

(五)优化教学评价,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培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与学生进行点评,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程度,强化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在课后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的了解,看看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便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所了解,便于在以后的课堂上按照教师教学思路来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缺点,客观、公平地指出学生缺点,让能持续地进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朱自清《背影》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测验时,老师可以提问文中说到“我”哭过两次,这两次哭分别代表着作者的哪种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给的答案来回答问题。所以,想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运用有效教学评价方法,提升语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渗透学生核心素养,要综合语文读写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的渗透核心素养,将其融入到语文阅读和写作等诸多环节和任务中。如此一来,即可保障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庆敏.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250-251.

[2]荣元鹏.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19):86-88.

[3]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4-26.

[4]罗爽.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