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游戏化教学 创设分析
正文
前言:游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时,将某些知识科学、有效地融入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成长和发展。游戏教学的种类有很多,比如,以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为主的主题游戏活动,以增强幼儿生活能力的一日活动,或者以发展幼儿情感而开展的亲子游戏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游戏教学概述
幼儿教育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教育阶段,其效果的好坏将会对个人将来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也会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幼儿时期正是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教育中,要纠正和影响孩子的性格、品德,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保证幼儿能够接收到完整的知识内容,教师就需要使用他们喜欢的游戏教学法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纽带,“无痕般”地将孩子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全神贯注地玩耍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知识。
二、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兴趣
在幼儿园中,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是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游戏环节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自身个性特点。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幼儿个性化发展,这与促进幼儿发展身心规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还可以让教师以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发出多样化的新游戏,从而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成长。在游戏环节中,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生活技能,指导幼儿的优势的开发和提升,进而促进幼儿的未来更好地发展。
(二)有助于开发幼儿思维逻辑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工作,既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又要注重对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的培养。在游戏教学环节,虽然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知识的教授,但是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及生活方式产生兴趣,并从中对幼儿的想法和思维进行锻炼。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强化幼儿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环节中获得相关的外显知识,并发现其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对幼儿思维的锻炼。拥有卓越的思考与逻辑性的风格与能力,是幼儿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幼儿园的教学环节设置得更加多样化、趣味化,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率。
(三)有益于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
在学龄前阶段,幼儿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新鲜的生活。所以,如果教师忽略了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只注重对知识、技能枯燥的传授,让幼儿对同样的知识进行重复地学习,就会造成幼儿对学习和幼儿园的生活感到厌倦,甚至会出现排斥、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如果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育、成长规律,制订出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把游戏融入到教学中,那么幼儿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新鲜的感觉,从而增强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和能力。
只有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中,幼儿才能感受到乐趣,才能充满动力地展开自主学习,从而强化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
(一)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安排没有统一内容
学前教育游戏化已经被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学前教育班都会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许多教师探索出了适合学前教育游戏化的有关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仅仅是片面地应用于个别教育工作,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没有相关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制订,教学内容达不到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随心所欲,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程。如果没有合适的内容,也不容易将这种教学方式大规模推广。
(二)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易娱乐化
一般情况下,教学游戏化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放松自己的严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比只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要好得多。制定教学游戏化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所要学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的学习效率不会低于正常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的过程未免太过娱乐性了,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老师也会变得松懈,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如果培养不到位,也就没有达到教学的初衷。
(三)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目前的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乐趣和科学性。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游戏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比较随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准确地对自身进行定位,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过分地加强了自身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过多的干预,这就造成了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只是被动地聆听知识的讲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创设分析
(一)老师指导幼儿良好转换角色扮演
在学前教育中,由于无法进行角色扮演,大部分的幼儿无法完全投入到游戏之中,他们基本都是在遵循教师的指令,进行机械式的游戏,幼儿看到其他同学怎么做,他们就会怎么做,只会盲目的模仿,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更不利于幼儿的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让幼儿能够和教师近距离地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并引起共鸣,让幼儿了解到教师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教育者,也是一个组织游戏的教育者,更要让他们明白教师是自己的好朋友。在玩游戏时,老师要激励每一位幼儿,让他们大胆地玩,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自身的思考下,积极地去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比如,在“小鸭子”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道具发给孩子,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们出现矛盾时,教师要有耐心地进行调解,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角色。对于那些孩子都不愿意扮演的角色,教师也不能强制孩子去扮演,可以先明确地告诉孩子,并不是扮演什么就是什么,扮演只不过是把这个角色的特点给表现出来。之后,由教师亲自扮演,通过诙谐搞笑的手法,解除孩子的恐惧,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最终,在教师再次要求幼儿扮演角色时,幼儿也会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应。
(二)重视游戏设备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为幼儿准备的游戏道具、设备等,是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关键,在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道具器材的准备过程中,应注重道具器材的多样性与安全性。首先,丰富多样的教具有助于教师高效地进行教学,丰富的教具可以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游戏需要,并使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新鲜状态。具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地吸引幼儿的视线,在增强幼儿的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幼儿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器材、器材的安全问题。幼儿在使用小的游戏道具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老师也不能使用棱角比较锋利的道具,以免将孩子划伤。而大型游乐器材则要注重其稳定性,避免在玩耍时不小心将器材推倒,造成幼儿受伤的事故。因为年龄的原因,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不强,而且幼儿还缺少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对游戏工具的安排和使用。最后,为了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所提供的游戏工具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和符合幼儿的审美价值。在选择游戏工具的时候,老师应该遵循科学和安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
(三)注重个体引导加强意识
在幼儿园的游戏引导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因材施教地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这将会对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优势,提升他们的游戏认知效果。所以,在幼儿园的游戏引导中,教师不仅要履行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还要结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放手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游戏参与意识。
比如说,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明确本次活动游戏的规则,并要求幼儿结合自己的需求自主观察、动手操作,以完成任务。在发现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时候,要给予幼儿肯定的眼神;在幼儿之间有冲突时,教师要结合幼儿之间的冲突点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幼儿化解。最后,老师根据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游戏结果,对幼儿进行了赞赏的评估。当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中获得老师的认可后,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游戏引导的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发挥评价总结作用,推动游戏开展
在幼儿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老师的鼓励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开展。在传统的游戏活动中,老师们通常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游戏结果的评价上,而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却很少对孩子们的表现展开点评,最后导致许多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地对自己的观念进行更新,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幼儿的行为展开多方面的评价。因为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都会有不同,因此,老师们必须要对幼儿多加注意,多加了解,采取鼓励式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更温馨的环境之中,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失误,就有可能会对孩子们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的行为给予鼓励,尽量减少孩子们的挫败感,并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展开分析,让孩子们意识到游戏中的重要因素,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之中。
结语: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并推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进行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也要持续地对游戏化开展的有关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铭悦.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科幻画报,2019(11):65.
[2]王霞.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30.
[3]张燕燕,汤文娟.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76-177.
[4]赵冬梅,王维圣,陈丹.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3):76-84.
[5]方生桃.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学周刊,2021(31):179-180.
[6]钮小建.幼儿园童谣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30):11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