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雪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谈起语文教学都少不了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散文又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语文试卷里的阅读材料也从不缺少现代散文的身影。学习现代散文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塑造良好的气质修为和性格,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三新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旨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也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新教材中不乏现代散文篇目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还是习惯于照搬教参解读文本,或者脱离文本盲目解读,甚至曲文本意义。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将多元解读文本带入误区。

二、关于多元解读

本论文中的多元解读,是指不同的人处于不同阶段,经历不同,对同一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就不同。就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而言,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中,在不背离文本、作者意图以及正确价值原则的前提下,应鼓励师生带着已有的阅读期待,用批判、反思的眼光多层次、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文本,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指导下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积极思维并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进而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多元解读的视角应该坚持 “多元有度”,在此从两个方面来谈这个 “度”:

一是忠实于作者创作背景及意图,不曲解文本。对于同样的一篇文章,因为读者的阅读角度、积累的知识、生活经历等的差异,使得他们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不同,解读文本的意义也会有差异。多元解读在尊重作者和作品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文本及其要素,彰显文本鲜活的生命,实现文本在历史中存在的价值和流传的意义。所以解读文本必须结合文本的体式,作者的意图及背景进行合理解读;任何作品都有特定的语境,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必须准确把握文本所产生的语境和文本中的感情基调;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揣摩其中语言,实现文本、作者、读者三者的视界融合。

二是坚守课标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解读文本时,始终不能背离社会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汲取并发扬值得提倡的中华传统文化,坚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敢于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的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不断完善自己,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审美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为追求多元解读而歪曲事实、背离教育价值,任意解读。

三、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

提到现代散文,对于文体的认识,我们听到的大多是“形散神不散”,而如何抓住文体特征去教学,是我们常常忽略了的,甚至在教学中不同的文体教法都一样。那么教学中文本的解读必然会固守约定俗成的解读而没有创新。试想一下长此以往学生也必然对此类文本产生排斥心理更不愿意去深入挖掘文本也不会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相比而言更重视文言文和诗歌,所以教学是现代散文会被冷落,以至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后讲教现代散文,若是时间不允许也许就会被舍弃不讲。其实,作为教师还是很喜欢学生对文本有多元解读,但出于节省时间,出于保守不出错,还是会依赖于教参解读文本,而不会或者不敢生发新的解读

我在课堂上观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课堂上老师讲得很投入,学生听的很认真,突然会冒出一些新想法,而老师不做准确点评,甚至忽视了学生的话,只是自顾自的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解读。还有的学生怕出错,有想法不表达,小声嘟囔一下,老师没有发现,只好叫自己心中爱发言的学生来回答,而往往解读不尽人意。有时候,老师看没有学生发言,为了节省时间避免尴尬,舍弃了引导,老师就不再提问学生自己讲下去了。以上种种都会导致错过学生的精彩的解读,甚至学生失去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

平时和老们交流中也发现,其实大多数老师打内心深处是很希望多元解读文本期待生成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还是有很多顾虑,比如考试导向课时不够,所以不敢花时间多元解读文本。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循规蹈矩惯了,教参在手安心不少。顺利完成一节课的授课任务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就满足了。这类教师并不是在备课和教学中不认真负责,只是不肯跨出一步,更新理念,保守解读就好,不会花时间去深入探究并尝试多元解读文本自然很难产生新的东西。当然,教学中如果为了多元解读而忽视文本本身导致曲解文本,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对策探究

曾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感受,一节高效的课堂会在师生思维碰撞中形成多重对话,这其实是呈现了多元解读的过程,这个过程师生都很愉快很享受。基于上述现状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从多元解读文本角度,本人对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对策做了思考和探究。

1.依据解读空间灵活教学。

文本不同,文体特征则不同,多元解读的空间限制就不同。现代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散文的特点,解读文本三新背景下,新教材篇目的编排蕴含着引领性。我们要会意编者的意图,结合文本特点和单元导语的指引,尝试结合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来备课解读文本。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避免有意追求多元解读而脱离文本解读。可以开展散文背景研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散文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而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内涵,激发多元解读。

例如,写人记事的散文,理清文章线索的同时,可就文章中的人物、具体事件展开分析探究文章主旨,也可以就这类文本开展相关背景研讨,这个过程可以产生思维碰撞形成多元解读。《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很经典耐读,可以通过多篇鲁迅文章联读的方式,交给学生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借助网络查询背景资料,触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抒情散文或写景抒情,或托物咏志,或写景状物。例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样的美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散文语言来探寻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学生分析语言、修辞或者景物描写等可以尝试多元解读,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议论性散文大多情、智兼具,有浮于文字表面的感性、还有藏于深处的感情和智性。针对这样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尝试开放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散文中的主题、意蕴和价值,这个过程蕴含着智慧并极易激发有价值的多元解读。针对现代散文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愿意钻研,尝试多种方法,引起多重共鸣,以帮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

2.结合学情,促成学生多元解读

教学不是单边的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学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多元解读的教案,并产生有趣的课堂生成。

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媒介途径,来了解学生关于现代散文学习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思考问题和情感表达的方式、知识的需求关注点、对现代散文文体的认知情况、兴趣程度、学习积累状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设计教学和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的依据。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学时的观察、和学生交流、作业情况分析、网上论坛交流、设计调查问卷等途径了解学生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的情况。

新教材引领着我们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进行教学,尝试突破过去单篇教学精讲细写的固定模式,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来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新理念引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多元解读文本。

3.多元解读要有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我们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学要不断创新,解读文本更是一种能力考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结合者新课标理念,我们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希望多元解读,但并不是任意解读,这需要教师把握多元解读的尺度。教师要细钻研文本的决心,培养钻研文本的能力我们生逢盛世,给我们发展和提升的条件有很多,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拓宽学习资源来研读文本,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论坛的方式交流研读文本的经验。其次,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多元解读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自身以及引领学生多元有度的解读文本。

师生解读现代散文,其实是对文本的二次创造性,这个过程是文本展开新的对话的过程,也是生成深刻体验的过程。把握解读的“度”才不会背道而驰。首先忠实于创作者本身的意图。新教材选编的现代散文篇目均是经典的优秀篇目。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脱离作者及作品本身肆意解读,作者基于什么背景,什么处境,创作目的等,是我们坚守的原则底线。其次,多元解读是出新,但出新不能背离了作品的价值导向。而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蕴含着自己的读书涵养和价值取向,这对学生生成正确的个性解读很重要。阅读课标强,我们会发现,新课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期学生能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判断和阐发能有自己的评价和质疑。这些导向性在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但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忽视现代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积极的意义。

4.正确评价,促成多元解读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发表独特的见解,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评价策略。首先,要把握时机做出评价。教师除了精心备好课,还要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及时聆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并及时就学生精彩的解读给予鼓励和评价。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多元化。另外,要有理有据给出评价。对于现代散文教学中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给出评价必须要有明确评价内容和依据。有悖于文本的客观性的解读要及时予以指正和引导。教师也可以尝试制定评价量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解读文本。

新课改总是切实关心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我们的一线教学也希望能生成有益于师生的高效课堂,我们都在积极探索着。本文的思考探究,以期能够解开些许疑惑,使多元解读的理念渗透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注:本文为2023年度兰州市教师个人课题(立项号:LZ[2023]GR0832)“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石义堂.警惕“多元解读”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4]韦青妹.中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5]徐洪菊.简析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教学[D].师范大学,2007.

[6]赖瑞云.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J].语文学习,2004(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