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谢嘉妮

江西省高安市第一小学 邮编:330800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方法;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个性化特质的人才。在这个时期,小学生正处于锻炼的黄金时期,他们经验相对较少,但可塑性极强。此外,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美术教师恰好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并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力将不断提升,艺术修养也会得到提高。

一、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与变革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小学美术教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技法的传授和作品的制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探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创新方法。

(二)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教师通常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强加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关注作品的完成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这使得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限制了他们的艺术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传统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容易失去兴趣,对美术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美术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到无法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美术教学往往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这导致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适应教学方式而失去学习动力,或者因为缺乏挑战而得不到充分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源于认知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差异明显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构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构造主义学派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来构建的。启发式教学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探究和实验等方式,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学习环境。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美术题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创作。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素材和表现形式,并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体验,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艺术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艺术材料、技法和表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和实验,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艺术创作过程,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学生作品完成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意性、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促进

当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时,教师选择一个开放性的主题,例如“未来城市”。这个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思考自己对未来城市的设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实验。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中自由选择不同的艺术材料、技法和表现方式,例如绘画、雕塑、拼贴等。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他们对未来城市的想法。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充分表达他们对未来城市的独特观点和创意。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意性、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作品和创意,并相互学习和启发。学生的作品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意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个人潜能,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引导和反馈起到了关键地作用,使学生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作品。最终,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收获了自信和满足感,而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精神。

三、跨学科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学习和发展。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知识的构建需要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跨学科教学强调将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跨学科教学通过连接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跨学科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与美术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绘画时,可以结合自然科学中的植物、动物等知识,让学生通过绘画了解和表达生物的特征和形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设计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学生需要研究地理、社会学和美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方式呈现自己对城市规划的想法。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并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个艺术作品或项目,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学科内容,相互合作和交流。跨学科教学强调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和运用所学的跨学科知识。同时,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成果。

(三)案例分析: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涉及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同时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美术知识,探索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教师设计一个项目,要求学生以绘画、手工艺或设计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环境保护创意。学生需要研究环境科学、社会学和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项目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学科内容,相互协作和交流,共同完成项目。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和分享,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机构、艺术展览或社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的跨学科知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估,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知识应用、创意表达和协作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项目中的成长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在跨学科教学中有机会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各学科知识,能够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在项目合作中,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通过展示和评估,学生能够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并建立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而言之,跨学科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他们对多个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全面的决策和解决方案。

四、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信息化教学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远程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

(二)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艺术作品、实践案例和创作过程,丰富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平台或在线教育资源,创建虚拟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网络参观名画、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使用绘画软件、摄影设备等数字工具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借助线上教育平台或社交媒体,开展学生之间的艺术创作分享和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互动。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教程、交互式学习材料等,促进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展示了一些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等。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作品,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教师还播放了一些艺术家的访谈视频,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这些多媒体展示方式丰富了课堂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创建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在线教育资源参观名画、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在线浏览虚拟美术馆,如著名博物馆的在线画廊等。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了解不同时期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他们还可以在虚拟工作室中进行艺术创作,利用绘画软件进行数字绘画,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的虚拟学习环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创作空间。

在这个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们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和合作,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学习社群。他们可以在线上平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和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思路。这种合作与互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不再将美术课看作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体验。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不仅需要他们掌握美术知识,还要在创新和鉴赏方面不断进步,以促使其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们需要构建高质量的美术课堂,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提升自己的创新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茆丹丹.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科普童话·原创,2022(11):122-124.

[2] 邵金凤.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J]. 新课程·小学,2019(11):445.

[3] 王绚. 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9(4):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