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燕青

大庆路小学 邮编:010010

摘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近年来,我国对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大单元习作作为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之一,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习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以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策略为主题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单元;小学语文;习作

正文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写作教学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

传统习作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通常教学生按照高分习作固定模式写作,致使学生缺少内化的写作素材,缺少情境创设的情感体验,学生写出的习作一个样,甚至写不出个性特点来,这种教学方式就达不到习作教学的真正目标。习作评价方式也有问题,如果以应试的标准或高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则急功近利,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满足要求,导致写作自信心丧失,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束缚,引导学生自由、个性表达,习作评价标准也要跟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2. 写作内容存在局限性

一是教师往往规定好习作的题材,不能偏离,学生被动写作,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二是生活的局限,受到地域、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的见闻阅历、知识储备、思想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固定的范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在构思习作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写作。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的写作兴趣易丧失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写作,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习作是抒发自我想法的工具或载体,重点就在于表达自身情感。而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太重的话,其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就容易丧失。

2.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知道,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感悟不深,导致习作存在内容单一、所言无物的通病,他们只能“东拼西凑”地组合文章,这样很难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来。

二、习作教学对策

(一)以读促写,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朗诵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学生积极参与朗诵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语感,这对写作有较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按照年龄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段,并按照接受能力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即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国别的文章,通过反复训练小学生的朗读,提升他们的语言感受、认知、输出能力、拓展思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不小的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新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被运用在教学之中。语文是最具基础性和包容性的学科,与生活、娱乐、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良好,容易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写作教学。如,把游戏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参与体验,使写作更有真情实感,避免了闭门造车或瞎编乱造。但是,不是说做个游戏就会写习作,还是要讲究章法。如,习作《一次有趣的游戏》。首先,在游戏前,不要告诉学生游戏的目的就是要写习作,避免学生对写习作产生恐惧和不满,降低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惦记着接下来要写习作,身心会处于紧张状态。其次,开始游戏时,有条件的话,可把学生游戏过程中的关键画面拍摄下来,做完游戏,观看拍摄视频,让他们观察刚才游戏中的动作、神态,进行语言描述,或谈谈心里的感受。最后,要求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一个学生在《一次有趣的游戏》习作里写道:大家一起玩画鼻子的游戏。第一个上去的是陈杰,老师先用围巾蒙住他的眼睛,在原地转了三个圈,他都不知道东南西北在哪,竟朝后面走去。东摸摸,西摸摸,同学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感觉不对,又朝前走去,终于摸到了讲台,可是把娃娃的鼻子画到嘴巴上去了,大家笑得更厉害了,陈杰解下围巾一看,自己也大笑起来。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写出的文章既有趣又有生活气息。

(三)挖掘身边的资源,积累素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采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以积累素材。如,教师以学生的个人喜好为切入点,鼓励学生阅读,鼓励大家分享阅读成果,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新闻热点,以及正能量的对孩子成长有引领作用的事件为素材,会使学生获得参与感,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日渐丰厚的素材储备可以焕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仅能改变解读教材内容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在内容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内化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快速提升阅读感悟、语言积淀、行文思路等能力。如,笔者所在学校植被丰富,一年三季,鲜花不断。尤其春季,一片茂盛的樱花。秋季,一排金桂、银桂树,花开得更是引人注目。春天樱花开的时候,笔者就指导学生赏析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排比和联想的修辞,把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赏析完课文,笔者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樱花,从刚长出花苞到怒放再到逐渐凋谢,不断去观察;或找一找全开、半开、未开的花朵,看一看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或看看阳光下的樱花和风雨中的樱花有什么不同;或看看樱花和荷花的花瓣和花蕊有什么不同。以校园实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他们一下子就写出几百字来。秋季写校园里的桂花时,学生们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指导,自己就会写了。有一位学生在《美丽的桂花》一文中写道:桂花就藏在这些茂密的绿叶间。一丛丛一簇簇,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开着,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花蕊,美不胜收。风一吹,快凋谢的桂花从树上一片片飘落下来,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五)赏析范文,揣摩写作技巧

通过传授学生相关写作技巧,使其了解字词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方式,并结合习作鉴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习作,来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识,使其能够在习作鉴赏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知识。此外,重视阅读其实就是在强调阅读优秀作品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及名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将本人最喜欢的、感悟最深的精彩词语、优美的句子、感人的片段摘抄下来,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加以借鉴。当然,只是摘抄也不行,学生还要对作品的构思、行文、技巧等加以揣摩,从而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六)立足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需要立足于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利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习作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

(七)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大单元习作与读写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习作教学过程中,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好效果。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例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写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麻雀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进行深入思考。如果学生能够从文章中获得一些关于麻雀的信息,那么就能够理解麻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麻雀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阅读与思考,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是幸福与快乐的。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在进行写作时,小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写作技巧。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为梦想而奋斗。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在听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写作。通过阅读与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小麻雀,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写作目标。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赏析。 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家乡——北京。课文中作者将北京比作一位美丽而又温柔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大方;她有着广阔的胸怀……”通过对文章中优美语句和情感的赏析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开展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习作教学设计与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习作学习过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相应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从而让他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身习作能力与水平。

(八)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

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自由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四季中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学生讲述完季节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一季节的特点。当学生们讨论完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脑海中最喜欢的季节与四季相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夏天”、“秋天”等词语。然后让学生们思考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季节有什么特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对于四季的喜爱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们阅读。然后在让学生欣赏完歌曲后教师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引导他们阅读这些作品。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得到有效增强。

(九)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2、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然后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写作内容,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创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来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结语

在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习作教学,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习作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习作教学服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在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与挖掘,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对学生展开写作指导和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写作素材来进行积累与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融入到习作当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以此来提高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庄自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22(12):175-177.

[2]薛志莹.传统节日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2(17):54-56.DOI:10.16704/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