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中国故事;中华优秀文化;阅读场;文化场
正文
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并具有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国际交往中坚持中华文化的立场、继承中华文化的基因、学习中国智慧、发扬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等方面。
中国故事是一种体现中国民族特点的故事,既有传统文化的故事,也有当代的故事,比如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赞美传统道德的历史故事,神秘的童话故事,讲述中国的风物、艺术、风俗、成就等。在英语课堂上,中国故事有很多种,比如图画书,动画,电影,诗歌等等。这些故事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又可作为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还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堂上,通过对英语进行精读、略读、听、看、说、演、写等方面的指导,使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中华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并以恰当的方式运用英语来传达中华文化精华。
一、引导高年级小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
单纯依靠语文来讲述中国的故事,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英语是全球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它对讲述中国故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文化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地引导他们用英语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一)有利于促进高年级小学生英语素养提升
用英语说好中国的故事,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需要有很高的英语专业能力。用英语讲述一个好的中国故事,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说英语,还要会说一些跨文化的语言知识,而这些正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长期以来,许多高年级学生学习的英语一直是“哑巴”,他们害怕张口说出自己的英语。另外,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了解也不多,这也是他们经常抱怨的地方。因此,指导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对于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讲述中国故事,都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二)有利于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当前,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期。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我们正在朝着完成国家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危险还很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形势喜人,但也逼人、不等人,要在全国范围内加深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家服务的志向。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和善于理性思考的民族。爱国心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爱国,是一个民族的顶梁柱。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身为一名当今时代的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他一定要有坚定的爱国主义。肩负着民族振兴重任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后盾,他们必将成为一具“行尸走肉”。指导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通过讲中国故事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信心,加深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肩负着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为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有利于更好讲好中国故事
近几年,一股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想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好地把中国的故事传播到国外,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却不够好,不能用英语把中国的故事讲好。现在,许多高年级学生都能用英语很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所以,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英语的有效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从而使讲述中国故事的队伍更加壮大,从而使讲述中国故事的队伍更加有力。最后,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以“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为目标,以“中国故事”为导向,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强国”地位。
二、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
要讲好“中国”,就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关键字:“中国”与“故事”。首先从“中国”这个词开始,即在课堂上引入中国文化要素,使同学了解文化背景,表达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内涵,明辨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继承中国文化,吸收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的目的。再来说说“故事”,在小学英语中,故事就是用故事来营造英语学习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进行交互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人沟通,从而感受到一种语言与文化的魅力。
(一)创设文化场,实现由外向内的精神洗礼
当一个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化认知之后,就必须有一个文化场所。在此领域,老师可以指导同学思考、创作故事、表演戏剧、撰写书评等,协助同学分析文化现象,提炼文化内涵,发掘主题意义。在此领域,中华优秀文化精华与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主体意识,情感发生碰撞,从而推动孩子们个性的成长。
1.构境,渲染文化氛围。
一次课堂教学是一幅美景,而这幅美景中常常蕴藏着教师自身的学科修养与文化积累。除了要对文章中出现的意外进行精确的把握之外,老师还要向学生们悄悄地传递出言外之境,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用音乐、画面等形式投影到课堂上,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赠汪伦》,老师将诗放置在皎洁的月光下,旁边是一身白袍的李白,风流倜傥,他眺望着茫茫江水,远处几叶孤舟、淡淡几笔桃花,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这种墨色的意境,配合着《溟山》的琴声,让人仿佛回到了遥远而又神秘的唐朝。
在这样的美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一种艺术的境界,还有一种历史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正是浪漫的李白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灵境界,也正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渴求与渴望。
2.思辨,提炼文化内涵。
要想达到对文化的了解,光靠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让学生与自己的认知、经验相融合,展开分析、推理和判断,用审辨的思维来探究文章的文化含义和主题含义。
就拿《司马光砸缸》来说,中国人认为砸缸救人是最好的办法。针对这一点,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1)Sima Guang used this way to save the child. Do you agree with Sima Guang? Why? (2)Do you have any other ways to save the child?(3) Why did Sima Guang choose that way to save the child?(4)If we were in trouble,what should we do?这些问题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启发性。
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要让大学生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必须让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3.创编,演绎文化精髓。
最深刻的含义常常隐藏在最细微的事情中。怎样才能掌握这样的细节呢?老师可以就一个故事的某个段落,指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并自创一个故事剧本,通过戏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化的含义,进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行为和性格。
例如,在《司马光砸缸》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通过设计角色的对话,把一个简单的课文变成一出英语剧。除此之外,老师可指导学生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为基础,展开对故事的创编,从而构成自己对故事有独创性的演绎。学生在读、演、品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故事中的角色所蕴含的情绪,他们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并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在学生们的言语、动作和表情的引导下,小说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得以更加直观地展现。
(二)在英语课堂中引导高年级小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长期以来,许多高级英语老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授课,而没有在课上指导他们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故事。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英语老师应该主动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对高年级学生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不能盲目地进行指导,而要对其进行充分而科学的预设,并要逐步地进行指导。例如,在教导一名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应该让他们认识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教导他们怎样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1)中国优秀故事的选题方法;(2)怎样“构建”英语词汇;(3)怎样在讲述中国故事时,避免出现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等等。有了这一理论,英语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在上课前,老师让高年级的学生事先写好一个剧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然后分别以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整个节目都是一丝不苟的,甚至还有专门的评委(由学生们担任),进行评分。当然,这种做法通常会占据更多的课时,所以英语老师需要事先做好安排,为孩子留下足够的讲故事的时间。如果不希望占据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且保持这种方式的连续性,那么可以在上课的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给学生留下一些时间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之后,给他们一个科学而又及时的评价,也可以要求学生们互相评价或者互相评价总之,如果英语老师们发自肺腑地关注如何指导学生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并将其付诸实施,那么他们一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到一种恰当的指导方式。
(三)成立学生社团引导高年级小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构建良好学风、构建和谐环境的主要载体,正在快速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社团越来越多,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就是缺少一个“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指导高年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故事,我们认为,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建立这样的社团,更多的高年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了影响。“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高级学生协会一旦建立起来,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和场地上的支持。另外,应该给他们安排一位专业的辅导员(英语老师),负责引导他们进行“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故事”的有关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协会在高年级学生中的影响力,协会建议协会在公共场合举办“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活动,例如,利用校园的大礼堂进行演讲和辩论,以“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故事”。对团体成员,则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并要他们主动参加团体的各项活动。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建立评价体系,用评价来约束他们。比如,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应该被开除出社团等等。这种方式看起来很麻烦,但它可以保证社团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学长学姐们,更好地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故事。
结语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身为英语教师的我们,肩负着保护与弘扬自己的母语文化的重任,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为学生描绘出国家的文化自信。同时,要使同学们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他们要吸取对方的优点,从而培养出“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国际范”的全球公民。
参考文献
[1]管慧敏,王树祥.文化自信视阈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
[2]李蓉.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
[3]徐春妹.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1).
[4]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鲁子问.中华文化融入我国英语课堂的可能路径[J].江苏教育,2018(91):21-24.
[6]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李新华.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文本解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0):6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