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故事推进幼儿园启蒙和德育发展的几点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蔡婷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龙泉幼儿园343900

摘要

对于幼儿而言,故事通常具有特别的魅力。因为通过老师讲述的故事,他们获得了知识,也看到了故事背景下的人物、环境以及情感,进而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反省,也有效落实了素质启蒙教育。在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传统寓言故事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受到了幼儿的欢迎。而民间故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幼儿园阶段的启蒙教育工作中,这两种故事的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其使故事的内涵真正深入人心,并逐渐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和进步。然而,由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形式的改变,单纯使用传统故事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启蒙教育的需求。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将传统寓言、民间故事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关键词

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幼儿启蒙;幼儿园德育;策略分析

正文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会给他们讲许多故事,其中的故事包括了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幼儿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而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趣味性和启蒙性,教师要重视将这样的故事带进幼儿课堂,让它们深刻影响孩子们,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具体的启蒙教育中,教师要从幼儿的成长入手,与时俱进,及时采取新的教育方法,结合教育性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故事的内涵。基于此,我们从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华优秀教育基础,发掘故事内在的精神特质,旨在逐步促进启蒙教育,实现幼儿发展的目标。

一、把握选择,展现实效

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资源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运用时要进行合理选择,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民间故事,有效筛选和改编,也要多挑选一些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将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渗透,防止一些封建迷信故事掺杂进来。例如,在选择民间故事时,应当选择具有帮助、感恩等教育价值的材料,而《无锡排骨的来历》正是符合这个特征的,其基于民俗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幼儿的社会认识和经验的累积,进而推动儿童的发展。从故事性的观点来看,应当选择情节相对简单的、主线清晰且有重复剧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更容易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如《阿福阿喜》《老鼠嫁女》这些都是通俗易懂的且兼具很强教育性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也很简短,适合幼儿的阅读。从适宜性的观点来看,应当挑选一些语言结构比较整齐、对话较短的内容,通常一些反复排比、拟人等语文修辞手法都可以应用到民间故事中。比如《勤劳是金》《金饭碗》这些作品都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也具有很强的文学适宜性,最后是趣味性,教师要给孩子们讲生动、贴近生活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这样才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积极性,比如《偷油阿宝》和《野人婆婆》就具备了这个特征。[1]

适当改编,适应需求

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启示。在传统寓言故事中,故事情节都比较简单对于这种寓言故事来说,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扩充改编。在进行故事改编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接近幼儿的心思孩子的眼光去看、以孩子的耳朵去听,站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同时,要保证改编故事趣味性教育性形象性,多在情节、人物上进行刻画或是为故事角色添加一些个性化语言和动作,以此丰富故事内容;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编、改编寓言故事。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将这则寓言故事改编成这样:一个农夫自捡到一只撞着树桩的野兔回家美餐一顿后,就开始整天守着树桩,希望会再捡到这样的“好事”。时间一天一天流逝,他仍然没有见到野兔的踪影,心里不免焦急。这时,有个行商的人经过,看到农夫这么着急,便上前询问。农夫就把整个故事告诉了商人。富商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哈这位老兄,你还想要捡到更多的野兔农夫闻言疑惑地盯着他。商人继续说:“你想啊,如果有更多的树墩,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野兔来撞死呢农夫一听,像是明白了什么,乐呵呵地跑回去了。很多年以后,那个商人再一次路过这里,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林间还散发着瓜果的芬芳气味,其中一栋气势非凡的大房子格外显眼。当他敲响宅院的大门的时候,他看到了当年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他的命运已经今非昔比。“老哥,你可真行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哟!”那名商人说。农夫很感动,说道:大哥,谢谢你当初给我指明了方向。后来一家人在荒地上种了不少树木,虽然一只野兔都没捡到但是我们却自在林木生意中找到了致富之道。慢慢地,我明白了只有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财富。再后来,我在这片森林中饲养了数百只兔子,森林中到处都是野草养出来的兔子肉质鲜美,正是真正的绿色食物,如今正是供不应求呢!商人听了笑着说:“那我今天岂不是可以大饱口福,美餐一顿了?”“当然,大哥想吃的应有尽有,再也不用去蹲守树桩了!”语毕,二人相视一笑。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改编时,主要是为了增强其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也是想让幼儿明白财富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劳动才可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由此落实思想和行为的启蒙教育。[2]

三、把握教育,夯实基础

幼儿对各种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教师和家长给他们讲故事。所以,老师要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民间故事的手段落实启蒙教育,使故事内涵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曾子避席》,其是《孝经》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曾子拜孔子门生,一次他在孔子跟前侍坐,孔子就问他“先贤圣王有极高的德行以及精要、奥秘的学说,用以教育世人,如此百姓便能和谐共存,帝王与臣子之间亦无隔阂,你知道这些是何物”曾子一听到这话,就明白了孔子的意思,连忙从座位上起身,来到了蒲席之外,毕恭毕敬地说道:“弟子愚钝,如何懂得,还望先生将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个故事中,“避席”是一种很有教养的礼仪,曾子听说先生要给他讲课,便站起来走到席外,求先生指点,以示尊敬。曾子知书达理的事迹为后世所传颂,为后世所效法。除此之外,在一些古老的礼节中,教师也能将“尊师之道”的风气渗入到每一个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其逐渐影响幼儿,完善启蒙教育的践行,为班级良好风尚的构建奠定基础。

四、结合手段,激发兴趣

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进行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凤凰和猫头鹰》故事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的形式向幼儿展示整个故事过程,使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全面了解,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播放和语言的展示,帮助幼儿轻松地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并明白寓言故事传达的相关道理。凤凰是高洁脱俗的,它的各种行动如栖息在高贵有灵性的梧桐树上,喝甘美的泉水,都彰显着它的洁身自好,始终如一,象征着品德高洁,不愿沾染凡尘俗物,蔑视权力俸禄的庄子。而寓言中的猫头鹰则指惠子,把功名利禄看得无比重要,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惜对昔日好友痛下狠手,但是根本无法迫害高尚的君子,丑态毕现。寓言赞扬支持了庄子这等清白自守志向远大的高洁之士,讽刺鞭挞了权迷心窍的人。这样的寓言故事将人比喻成动物,让道理转换为动物的习性,可以让幼儿更加感兴趣,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读懂寓言故事的内涵,促使他们学习如凤凰一般高洁的庄子,做一个品德高洁、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人,由此实现启蒙教育的基准目标。

五、设置情境,提升兴趣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礼貌品格教育是一种对思想的学习,优化幼儿礼仪需要幼儿做到所思所想,掷地有声。许多性质的礼仪学习大都是纸上谈兵,需要通过情境的构建和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出幼儿实际的礼仪感悟场景,以提升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课上,教师可根据礼仪和具体情况或主题设计学习情境、课堂游戏环节、课堂翻转环节,让幼儿感悟礼貌品格教育和生活的联系,感悟礼仪培养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墙体上喷绘“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程门立雪”等传统故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礼仪思想。还可以通过一些公益广告片或者礼仪图片,通过视觉情境加深幼儿的礼仪理念感知,让幼儿了解礼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加以模仿和改变[3]

六、故事表述,美感启蒙

寓言的表述简洁精练,通常运用极为精炼的格言来表达思想,能启发人们思考,因而也就蕴含语言的美感有些寓言故事栩栩如生,精巧精炼,简明扼要,很少有冗长的叙述,通常寥寥几句话就可以描绘出一个可以感知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此外,中国传统寓言还运用了许多文学表现技巧,比如夸张和拟人,可以凸显事物的特性,还创造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增加了故事的趣味和教育性。当然,在我们讲寓言和读寓言的时候,我们对寓言中的文字表达方式并没有充分注意,也许幼儿并不了解这种技巧,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可以让他们获得充分的文学阅读体验,进而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学阅读理性,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美感能力。中国有许多从寓言中提取出来的成语,比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这些成语大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表达方式也十分简洁。同时,寓言中精炼的、浪漫的、质朴的语言也将文学中的艺术表现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通过寓言,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促进孩子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简洁的语言使孩子了解到,不一定只有繁复的东西才是迷人的,有些时候简洁也是一种美丽;夸张拟人化让孩子们明白,只要不扭曲事实真相,用荒诞的语言和图像来吸引眼球也是可以的[4]

、故事渗透,素养落地

在幼儿园阶段,怎样才能使幼儿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通过民间故事来提高幼儿的素质?笔者认为,以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教育活动,可以让启蒙教育和故事传授融合在一起,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能把幼儿园文化和经典故事融合在一起,在文化上碰撞出“火花”。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各地不同的故事教育活动,将故事教育改编成三字歌谣,逐渐引导幼儿在唱歌的同时深受感染,为幼儿园良好风尚的营造奠定基础。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在幼儿园公众号上开设“讲故事”栏目。目前,许多幼儿园已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而且大多数的关注对象是幼儿及其父母。为此,可以借助这个网络平台开设“讲故事”节目,让老师、幼儿都能参加,每个人都有一个主题,每周讲述一个民间故事,让幼儿通过聆听老师和同学温暖的话语,逐渐体会到语言的美感故事的趣味,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三是举办“小故事会”,让大家都能成为“小故事家”。幼儿们都愿意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课堂故事会”,让幼儿都可以上台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喜爱的民间故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同学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他们也在分享中体会到了那些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如此,幼儿们读故事、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也可以逐步提升他们自身文明素养。

八、结语

总之,启蒙教育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师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获成果幼儿教师应注重结合现代幼儿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故事和幼儿启蒙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故事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将故事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优化幼儿的启蒙教育。我们坚信,所有听过故事和感受故事的孩子都会拥有优秀的品格和好的习惯,他们也必将收获自己想要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黎.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0):43.

[2]黄晓鑫,谢建罗.浅谈寓言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4):97-98.

[3]龙飘.黎族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海口市C

幼儿园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侯振红.寓言、成语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4):26-27. DOI:10.3969/j.issn.1009-8453.2021.04.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