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提升;实践策略
正文
一、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不仅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下,美术教育将是一项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项重要的学科。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学科,必须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才能给学生带来崭新的学习理念,才能给老师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当今的美术课程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教学,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初中生正是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老师仅仅是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人文素养,而不做具体的讲解,学生就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美术等科目受到了冷落,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和老师们对美术教育存在着一种误区,他们认为,美术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学生们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见效快,效果好的文化课上,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老师们并没有注意到学科的学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美术学习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美术课的学习效果较差,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训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应该放弃任何一门学科,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美术教育的经验来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用冷静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就是美术课程对学生在文化课上最有效的帮助。
二、初中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
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学校、父母、老师等都会对他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些因素的作用,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去了解生活、去感受生活。这种“真实”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其人文素质。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民间美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内容的特征是什么?在什么样的发展环境下进行这些活动?在这一系列的“知识抢答”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加深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认识。比赛之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个话题,那就是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让同学们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中华民间文化的热爱。教师可以将学生与端午节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保护意识,利用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画彩蛋、画主题插画等方式,让学生对与之有关的美术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加强作品鉴赏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加强艺术作品鉴赏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国拥有着优秀而又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类别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美的熏陶,让学生在品味文化美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人文素养。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把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挖掘文化背后含义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保护文化遗产”时,教师可以在人文素养教学当中引出作品《清明上河图》,并鼓励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深度鉴赏,品味其中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鉴赏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品味作品的内容与含义,其中可以用放大功能让学生进行深度鉴赏,感受北宋时期独特的人文风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有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透过作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这样的鉴赏活动,学生会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崇敬情感,也会因为正确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而增强对人文精神的把握,从而提升人文素养的发展水平。
3、提供展示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艺术素养与能力将为其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多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学习的实际需求,考虑美术学科的综合特点,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促使学生在创作的作品中表达出不同的个性,感受美术教学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品中挑选一些个性十足的绘画作品,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出来,以此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大胆创作、勇于展现内心的想法,鼓励学生创作出蕴含个性的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和其他教师联合开设学生美术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展示个人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美术和人文的融合。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课的教学主题,如,在以夕阳为主题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围绕夕阳创作相关作品。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国内外画家以夕阳为主题的作品,带领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以此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于美术创作产生了新的想法,自然也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4、优化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少把人文素养纳入评价的范围内。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人文素养评价的指标,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自主地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校园时,有些学生不了解如何把人文素养纳入美术的创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的评价指标中看到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如,有些学生在创造时,看到了学校呈现的人文气息。学生看到了公园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半私密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应用小灌木丛,把空间半隔开来,这里有两个秋千架。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好友在这里一边坐着秋千锻炼身体,一边读书或交谈。学校应用这样的布局,能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人文素养。比如,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呈现文字艺术、美术理论的应用,让美术作品变得更美。有一些学生就在作品中呈现了对称,它应用对称的技巧,让作品创作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美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呈现自己对人文科学的理解。即学生需要通过美术创作,告诉大家,什么样的事物是美的、什么样的精神是美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了在开展美术创作时,不能仅仅只是在作品中呈现出自己的创作技巧,美术作品应当呈现出一些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才是作品中要表现的灵魂。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概念、掌握美术相关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思维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一项有着丰富教育意义的工作,不仅能够扎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毓. 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研究[C]. //2020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 2020:433-435.
[2] 张方芳. 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