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之兰

聊城市东昌府区郁光小学 邮编:252000

摘要

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学校的教育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时代,我们要强化并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实现对教育方法的革新和最优,进而使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其开展和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养人才。然而,根据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来观察,在素养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整体的教学工作仍然比较单一和单调,老师们采用的也是传统的讲课方式,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这对于整体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不利。所以,这篇论文的研究将会把重点放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来探索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在整个课堂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为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素养发展

正文


引言: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相关的教学观念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和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时代,我国更加重视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必须进行教育内容的革新和更新,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相匹配,实现持续、稳步发展。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本科目,其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教育,需要在相关的课程中,切实地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以达到立德树人这一基本的教育任务的需要,以达到长期的、平稳的发展。小学生的特点是比较特殊的,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对外界的事情还没有形成清楚的认识,相应地,这也就说明了他们的可塑性比较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要注意并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系统的培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育,并根据学科整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地设计整体的课堂,进而制定有针对性和个人化的教育方案,切实提升小学德育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并在教育质量上取得最佳效果。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知识的更新是迅速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学也要进行创新改革,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调整和提升整体的教学观念,融入素养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概念,让它与各种学科的建设相匹配,实现全面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在新的时代里,要对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规划,这就需要教师们有更高的素养和能力。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其具体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要一直站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前面,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优化,进而对小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果,这一阶段,学校教师要给予各项工作充分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先进的课程和教育观念融入到课堂,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主动指导的目的。然而,从目前整体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这就造成了整体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相违背,因此,整体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形成。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地对有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创新,以此来持续地提高在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让它在质量上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育方式过时

目前,在小学教学工作的具体展开和实践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制约,许多老师在教授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时,仍然采用的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方法,这就使得整体的课程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影响和影响造成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反感,从而让整门课显得十分无聊、沉闷,不利于推动学科的深入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才是真正的主宰,而同学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消极接受着,这就造成了整体的教育和学习结果难以实现理想,从而对同学们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和影响。此外,许多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时,都不能从基本的学情入手,在工作阶段缺少对核心素养的重视,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这阶段没有意识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也没能与实际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经验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欠缺,这就造成了整体课堂教学的不合理,很难满足当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3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中,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置于同样的地位,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其能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与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然而,目前处于主体位置的学生常常缺少相应的实际体验,从而造成了在学习有关知识时的困难。对于相应的理论内容,难以有深刻认识。小孩子天生就有很大求知欲,并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人分心。而传统的授课方法则较为单一、单调,从而造成了整门课的授课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时,教师要与教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真实地选择与教材相匹配的实践活动,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整个教学实施阶段,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们的学习基础进行充分认识,并与教材内容等相结合,开展更丰富、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逐渐加深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2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思考

2.1将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学生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深化和提升。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有并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对各种事物敢于进行批评。为了在新的时期下,帮助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不断地创新和加深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学观念的更新,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并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选取合适的方法,将本科目与其他的体育、艺术等科目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各科目的互相结合和最优,从而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条件下,还应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加大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讨,从而保证整体教育工作的深入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是一门理论教学课程,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讲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中“公众生活靠我们”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结合周边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校园的环境,进而深入地理解校园基本公共设施的布局。在这一时期,教师也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与体育、美术等户外课程教学的方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参观,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器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2.2把实施的知识转化成素养的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和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切实地更新过去的教育观念,使其向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型,从而促进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和持续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潜意识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各学科、教师应加强责任意识,将小组合作、体验探究等多种方式融入到整体教学工作中,积极推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化发展。

比如,在讲授有关道德教育的“团结协作”的课程时,老师就可以主动地让同学们互相配合地去做各种小游戏,并在一些特定的游戏环节上给予他们正面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体验式”的魅力。

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各组也要派人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以此来持续地活跃着班级的气氛。它有助于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对整体合作学习的认识更为深入和深入。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们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为高品质的人才。

 

2.3从课堂到分享的教学

共享学习指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都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往往是处于一种绝对的主导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以一种附属的身份,要接受老师的绝对引导,因此,他们在学习有关的知识时,会呈现出很强烈的消极态度。

然而,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目前的课堂教学工作在进行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领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也要摆脱和学生孤立的状况,在互动与合作中建立起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共享学习本身就是注重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参与探索工作,让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逐渐地开发和释放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共享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相应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科内容的学习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试错、反思,逐步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真正发展创新思维,从而逐渐地提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对课堂进行改革,使其由过去的控制课堂变为现在的共享学习。首先,他要做的是老师要主动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参加到班级活动中,主动在讨论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其次教师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性,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引导和反馈,让其能够结合实际,学习和应用,逐步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结语

小学生自身正处在生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在对小学生开展学科教学的时候,要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相联系,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三观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并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点,通过对学科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方法,将实践知识转化为追求发展,从而真正保证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环.核心素养驱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析[J].熹河教育.2022(7).

[2]戴蕊.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试题与研究.2020(32).

[3]周晓丽.菩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2(12).

[4]李永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活动情境创设[J].名师在线.2022(11).

[5]王涛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J].华夏教师.2022(2).

[6]罗柏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9).

[7]李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式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阐述[J].天津教育, 2022 (10).

[8]张旭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22(36).

[9]刘永军.浅谈差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22(31).

[10]翁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 (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