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正文
1新课标理念的基本内涵
1.1核心素养作为统领
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的是“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学,以此确定英语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设计实施教学。
1.2构建分级课程结构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地域与城乡差异,办学条件、教学时限、师资力量不同,应当循序渐进地教学。学校应当因地制宜设计英语课程,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实施英语教学[1]。
1.3主题引领组织课程
新课程的课程理念提出“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英语教材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组织,都与人和自我、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相关。教师需要结合对话和语篇,不仅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还要渗透文化、表达技能、学习策略等的教学。
1.4创新学习活动观念
基于新课标理念,教师还要创新学习活动观念,践行学思结合和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转变传统上单独讲授的教学思路,基于真实的情景和问题,引领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学习、运用和创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1.5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组成体,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融入评价。教师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落实素养导向的评价、多元的主体评价、多样的方式评价,提高评价效果。
2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2.1课前备课不够完善
在初中英语备课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融入语言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往往很少讲解欧美国家历史文化,较少对比中西方文化,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总体而言,英语课前备课不够完善。
2.2预习任务未能分层
在预习环节,教师要制作预习学案,以此辅助学生课前预习。但是不同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部分教师往往只是设计一份学案和布置一种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未能分层,这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2.3课堂导入不够高效
课堂导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初始环节,导入的效果对整体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多是通过语言讲解加上简单课件导入,趣味性不佳,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难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交流与探讨[2]。
2.4教学活动较为单调
在英语课程中,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知识,教师要组织多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然而,受到教育理念与教学惯性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单方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机会不足,教学活动较单调,教学效果不佳。
2.5学习评价不够多元
在学习评价环节,部分教师多是针对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不仅如此,评价过程中多是教师评价,学生以及小组很少参与评价中,而且评价的要素较少,未能有效依照核心素养进行评价。
2.6信息技术应用不佳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或者对相关设备和工具不够熟悉,未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如在课后总结与拓展部分,部分教师多是通过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复习知识,而较少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知识。
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3.1探析单元主题内容,融合核心素养备课
基于新课标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探析英语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根据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确定比较完善的课程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选择课程内容,搜索丰富的教学资料,设计和制作兼具图文的电子课件,引入或剪辑微视频等,以此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例如,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5Whydoyoulikepandas?”的单元课题可以明确其与动物相关,主题是动物园的动物,主要叙述对不同动物的偏好,涉及“panda”“zoo”“tiger”等词汇,语法是正确运用“Why”“What”“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运用“Because”等作答。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明确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文化意识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解熊猫代表中国文化的含义,引领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思维品质方面,要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比较等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学习能力上,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教师要实施完善的备课,设计与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现代信
息技术工具,使资源更丰富,备课更高效。
3.2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布置分层预习任务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提出“课程以分级体系为依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明确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学科,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千词汇,也有的学生却仅能默写教材词汇。因此,教师要注重照顾所有学生,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吃得了”,让英语基础较强的学生能够“吃得饱”。这需要教师从设计预习学案开始,加入简单、中等、综合的预习任务,布置分层预习任务,让所有学生完成简单任务,中等生再完成中等任务,学优生再完成综合任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6I'mwatchingTV.”,主要基于每日活动的话题,谈论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因此句型时态是现在进行时。要求学生能用这个时态描述各种正在发生的动作。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图文资源,挖掘智慧平台的资源,设计预习学案,在预习学案中加入不同层级的任务。简单任务是:对照课本图文,填写1a;借助音频,完成1b;熟读1c部分,熟悉基本词汇与短语;中等任务是:汉译英和英译汉,如“看电视的英语怎么翻译”“readanewspa⁃per的汉语怎么翻译”;综合任务:试着同学间对话,根据句型创设新对话。
3.3创设生动问题情境,引入丰富多样内容
教师要先从做好课堂导入开始,结合英语单元主题与基础内容,引入生活化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更好吸引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教师要搜集教材之外的资源,以此丰富课程内容,更好辅助课堂教学。例如,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7It'sraining!”的主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世界各城市的典型景观图,并配上相应的英语天气词汇或语句,还要加入本地的天气预报图片和文本,以此制作好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展现出多雨的多伦多、阳光灿烂的北京、冰雪覆盖的莫斯科、多云的上海等景观图,以此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教师还可以据此提出问题:“HowtheweatherinBeijing?”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试着用英语作答。在此之后,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现对应的词汇,如“raining”“windy”“sunny”等,让学生根据城市的天气选择合适的词汇,试编写关于城市天气的对话。教师通过运用
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3.4坚持学思结合理念,引领学生思考探究
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多提出启发性和引导式的问题,引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获取以及梳理语篇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为深入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thematter?”SectionA3a部分中,这个语篇的主题是公交车实际和乘客救了一位老人。教师可以先布置自主阅读任务,让学生回答开始部分的问题:“这篇文章来自报纸还是书籍?你是如何知道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试着翻译这篇文章,以及完成3b和3c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结合本单元已学的词汇和句型,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注重梳理其中的生词和长句,结合上下文推测难句的含义,还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解答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如针对第二个问题:“乘客们认为王平做对了吗?”这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就是第二段最后两句话。
3.5坚持学用结合理念,组织应用实践活动
学用结合,是指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用结合的理解,要在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之后,布置一些基础的表达任务,并组织应用实践类型的活动,让学生试着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2I'llhelptocleanupthecityparks.”教学中,学生能够从中掌握“kind”“difficult”“Cheer upkids”等词汇和短语,掌握“volunteertodosth.”志愿去做某事”等不定式的固定搭配。根据这个背景,教师可以组织与开展一些分角色对话、主题短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和句型等,结合单元对话内容,自主创编与志愿做某事相关对话,然后参与分角色对话。或者是运用这些知识,撰写关于一次志愿者活动的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拨和指导,如分角色对话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对话,短文写作中指导学生运用连接词等,以此更好提高英语表达的效果。
3.6坚持学创结合理念,开展迁移创新活动
学创结合,是指基础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依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融合,根据英语单元的主题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挖掘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讲授和探究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6Anoldmantriedtomovethemountains.”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其寓意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代表故事之一。在本单元教学的后半部分,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中国传说故事和西方传说故事,让学生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开展中西方传说故事的对比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中西方故事的理解,探究其中的精神内涵异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现情况进行总结,还可以拓展
更多中西方文化知识,融入连接词等知识。
3.7结合学习过程结果,实施多元指导评价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将评价融入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各个环节中,更好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引导等价值。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改变过去单独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或者小组实施多元指导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先让学生自评与互评,之后融合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等实施综合评价,指导学生后续学习。例如,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6Anoldmantriedtomovethemountains.”单元的总体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小组合作、课后复习与总结的总体情况,通过测试认识学生掌握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的情况,根据迁移创新活动明确学生文化意识形成情况等,可以运用智慧平台评分。教师要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后进行总评,指导学生课后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
3.8发挥信息技术作用,辅助学生个性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在课前主要是获取备课资源,课堂上运用平台资源和工具教学,课后需要辅助学生个性学习。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同,教师要将录制的微课、课件等资源推送给学生,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作针对性的课后学习资源,以此满足不同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八年级教学中,面对英语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要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制订出科学的提升计划,准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资源。这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内容,以及单选题、阅读题、完形填空、作文等类型的指导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和运用这些资源,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进行查缺补漏,更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探析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明确过去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科学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以上基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涉及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等方面,教师要结合英语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计和实施教学,以此更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瑾.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2(34):31-33.
[2]罗之慧.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3,46(05):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