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物理知识和概念,也就是教科书上的物理概念、规律等内容。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对核心概念和有关规律进行讲解,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对物理的基础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根据物理知识来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一个好的物理观念。
一、培养学生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目的。初中物理学的核心素养是初中物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优秀的科学品格,就是对物理的研究要有一种科学的、认真地、勇于提问的态度。相比于高中,初中的物理课程更多地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猜测问题,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进行物理实验,发掘学生的物理思维。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物理思维方式,那么高中阶段就是要让学生敞开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物理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达到理解物理学科的目的。在初中物理课本上,有不少物理家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物理课堂的枯燥氛围
由于初中教学任务多,初中教师常常会加速教学,忽视了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但物理毕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很难学,很多初中生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再加上课堂上的气氛比较压抑,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畏惧和厌恶的心理,所以很多学生都不会主动去学习物理。此外,许多学生在物理教学中不愿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当前初中物理课普遍采取“教师讲授+习题集”的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物理课的低效。这样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不想参加和进行思维活动,只将物理知识视为一项强制性的学习任务。另外,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只把物理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教授,而不是把它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没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导致了学生对物理的研究不够深入。
(三)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注意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导致课堂变成一种片面的教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不仅不能对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也不能根据他们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许多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之后,就要求他们通过一些物理练习来强化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这也导致了他们面对着更大的学习难度。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不熟悉,也会导致他们无法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一)运用精准备课,使课堂更好地掌握
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应从整体上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全面、准确,为课堂优化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速度的变化》教学中,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的总体内容,具体模块的设置,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中的易错点,如怎样区分时间和时刻,如何准确地描述速度,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初步确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教学的易错点是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等,只有对这些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其次,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情分析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摸底考试、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情况、最近的学习进度,掌握了这些信息,就能准确地把握好备课的关键。最后,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进行界定。关于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制定,在这门课中,有很多内容要展示,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而教学目的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标准来确定。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好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位好的教师,所以许多教师都会在努力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与理想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样优美的音乐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学生说钢琴,有的学生说小提琴,教师接着问:“这优美的乐曲是怎样被创造出来并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我们从最近的话题说起,同桌两个人都用手去触摸对方的喉咙,感受一下说话和不说话时喉咙的状态。”学生马上就开始了摸索,一位学生说:“说话的时候,喉咙会颤抖,不说话的时候,喉咙就不会动!”教师说道:“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现象,找出用尺子和纸张产生声音的方法!”教师在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后,提出了“振动产声”的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演示与讲解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够透彻,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也不了解。然而,在新课标下,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实验更清晰,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比如,在“光的色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光线通过三棱镜,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使学生能清楚地看见白光是复合光,而非单色光。而且红光的偏折更少,紫光的偏折更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危险的实验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对整个实验进行动态仿真。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而实际操作中,教师却不能将错误的实验呈现给学生,从而给师生带来极大的危害。这样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实验中的错误,教师不会有任何危险,而学生对其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比如,在“物质的密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水、牛奶作为实验原料,把同样的水和牛奶放在一个秤上,用秤来称量,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密度,从而解决物理学习的困难。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能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实验过程更加清晰,思维的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运用一些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事件,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摆脱对物理的排斥,同时也能从物理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从而培养出学生对物理的看法和态度。在熟悉的生活教学情境下,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素养。比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物理意识和科学态度。一上课,教师可以说:“每个人在出门之前,都要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形象。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通过生活中问题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接着教师说道:“我们今天就按照生活中照镜子的情况,来学习平面镜成像,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态度的养成。
(六)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动脑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物理实验能力差。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学生的物理素养。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以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假设、猜想、制定物理实验方案、搜集有关的物证,引导学生进行论证、分析和评估,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的方法。而对不同的科学实验,教师应抓住各种科学的途径,力求将各种科学的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并适当地指点,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自主探索其内涵。初中物理的实验方式可归纳为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理想化法等六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物理概念中融入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从各种物理理论中了解各种物理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辩证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各种科学的物理实验。
(七)优化激励式教学评价,高效地建设初中物理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舍本逐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刻苦地学习物理,并掌握物理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有效的物理教学效果。比如:在初中物理课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与学生交谈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和激励。如,教师可以说:“你的答案很好,你的想法很好,你能考虑到别人所忽视的东西。”“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有些脱离现实,但我很佩服你的勇气。”在课堂里,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笑容,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激励,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所收获,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让学生走进物理殿堂、接触物理世界的出发点,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核心素养即要使学生在各个年龄段都得到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育,并在学习时期对个人品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郑见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23):35-38.
[2] 武举国.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1,(04):43.
[3] 陈俊.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4):19-20.
[4] 夏雄纠.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6):102-106.
[5] 杜秋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4):138-139.
[6] 张彬彬.指向深度学习的部落共同体课堂实践研究——以“电阻与变阻器”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01):77-78
[7] 韩小球.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01):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