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就一定要把它培养起来。让学生时刻保持在最好的学习状态,就可以让学生废寝忘食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思考,并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观察,并愿意进行积累,在漫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颗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为语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并以多年的实践为基础,归纳出一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惰性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但是如何克服惰性,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语言世界的魅力。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体性地位凸显。
其次,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更是如此。兴趣是非智力因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只有以兴趣为驱动力,以兴趣为驱动力,才能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最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一个学生在生活经历、学习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们会主动地学习与语文知识有关的内容,从而达到拓展和延伸知识边界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二、中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优秀的教育方法应根据当代社会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每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出色和略落伍的学生,这是必然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纳能力的不一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爱好等等。有一些原因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可是教师能做的是依据学生把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同,实行异步教学法。异步教学法是最合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的差异,为各个层级的学生设置不一样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总体目标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异步教学法的教学优点是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宜的教学总体目标,让学生在完成合适的教学总体目标的同时提升学习自信心,不抵触学习,由浅入深地对课堂教学学习转变为兴趣爱好。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文丰富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并对教师的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主动参与与他人探讨语文趣味知识点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低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氛围的需求,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适应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纪念邓小平为主要思想课文内容。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故事,感受到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并在老师的号召下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喜欢说话,喜欢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纪律,从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可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在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切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愿意将自己带入到语文学习的课堂中。此外,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从而使他们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讲授《观潮》之前,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钱塘江涨潮的壮观景象。通过这段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欲,对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视频播放完毕,我趁机介绍了一段长达六百零五公里的钱塘江,它是文人墨客最爱的地方,钱塘江的涨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世界上的一种奇观。接下来,我布置了课堂任务,要求学生打开课本,通读整篇文章,在文章中用笔画出“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等形容词,并结合自己刚才所见的涨潮景象,谈谈自己对钱塘江涨潮的总体印象,以及为什么钱塘江会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贴近生活实际的涨潮视频,能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增加了学生的代入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四)用提问指导阅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营养”,受益于他们的一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高效、迅速地掌握文章主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以《松鼠》为例,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要求学生先读课本中的文章,然后要求学生在读完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鼠的?2、看完这篇文章,你知道什么是松鼠吗?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地把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你喜欢哪个部位的描述?请读一读,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3、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体会松鼠的内在美。4、通过分析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最后,我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文章的语言有何特色?2、如何更好地引入小动物?并让学生进行练笔,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利用问题展开阅读指导,使学生明确了探究文章主旨的方向,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所掌握的阅读学习技巧,持续推动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注重表扬,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力较强,模仿能力较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够全面。老师的一句赞美与鼓励,常常会影响到学生对某一科目的理解与看法。如果一个老师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那么他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经过努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对下一步的学习也会更加热情。重视语言表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修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爱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整篇文章通读一遍,从中找出描述榕树外形特征的句子,让他们深刻地理解“鸟的天堂”这个词的含义。当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我会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答案。当学生们说完之后,我要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出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给每一位学生带来信心,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表扬学生,但是不能只表扬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褒贬得当,既能指出学生的长处,又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用委婉的语言提示学生下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信心,又给了学生一个进步的空间,使他们有动力继续努力。
(六)师生合作 ,保持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要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互相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所谓合作,就是师生关系中的“平等”。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们解答他们不懂的问题,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对教学手段进行切实的调整,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方面进行持续的积累和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合作和反馈,最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在讲授《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节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后收集有关大峡谷的资料和图片,从而对大峡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一首名为《喜马拉雅山》的歌曲,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在大峡谷中穿行,感受着大峡谷的美丽。情景导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会与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小游戏,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加学生对大峡谷的了解,锻炼学生的语文遣词造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些风景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感受,写出一段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或者,我会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对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进行评比,写得最好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把语文学习变成竞技比赛,通过适当的小游戏,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七)拓展课外趣味知识
同时,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一系列有趣的知识点,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趣味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避免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地讲述语文知识内容。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后知识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应注意拓展语文课堂课外趣味知识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向学生拓展课外趣味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端午粽》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有关端午节由来的课外趣味知识,向学生讲述端午节当天的盛大活动,同时也要注意拓展学生对端午节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以此为基础,激发低年级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学生认真理解老师所介绍的课外趣味知识,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对本课文的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根据重视学生、关心学生、夸奖和激励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构建有效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直接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根据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在游戏中对学习的兴趣;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假如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就难以提升语文成绩。本文中从具体情况考虑,分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乔金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07
[2]张秀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2
[3]郭惠珍.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30
[4]崔云飞,刘扬帆.小学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92-93
[5]杨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