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熊莉萍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观田逸夫小学330012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创新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新型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能具备的相对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通常是通过对一篇文章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然而,根据近年来的调查与研究,这种单一语料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却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而单元整体教学的出现并应用,成了双减政策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篇教学形式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多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不是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思维方式;三是让学生从低级趣味中解脱出来,主动寻求更高水平的文化欣赏;四是通过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其在长期的文化修养中积累自身的文化内涵,最终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

核心素养在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加强民族自信心,让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力量

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和了解优秀的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文化自信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部编》教材中。选取一批具有引导和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古典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思想。《陋室铭》是一位德高艺高、虽居陋室的君子形象;《爱莲说》以各种花卉为载体,突出了荷花的纯净,表达了作者崇高、高贵、高贵的意象;《水调歌头》讲述了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东西,也讲述了作者的美好。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在当今社会中呈现出一种新的时代气息,让广大的小学生能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并进一步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信仰与认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广到更广阔的天地。

掌握语文运用,提高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灵活应用

语文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意识,语文基础扎实。根据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书法和写字,汉字书写要准确、准确。从根本上减少汉字的数量,注重汉字的书写,注重书法基本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审美教育。

读完一本书,感受到一门语文之美,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增加了全部的阅读任务,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学习中,要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应变能力,要有积极的想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提高其学习效率、促进其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今世界,需要有灵活的思考和积极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认识偏差导致教学脱离基础教育

另外,部分教师在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上还存在着误区,过分强调“能力培养”,忽略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本末倒置之嫌。比如,个别老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的训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人文主义价值观等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的学习安排得很紧,引进了太多或者太偏门的课外阅读材料,一味地追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导致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部分教师素养较差

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专业的道德素质,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们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定型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受到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没有注重改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分析、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教学手段的规范性不足

信息化教育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存在着规范性不够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没有事先对课件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经常是直接使用课本中的文字或图表,或者是复制网络上的资源,缺少了教师自己的构思与构想。在多媒体的应用中,缺少了一些特点,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展现不够明显,所用的语言文字也不够优美,缺少吸引力;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以语文为本,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魅力,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小学生的实际经验和阅历相对不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应以基础性、趣味性为主要内容,从难度系数较低的知识点入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后,再逐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采用一步一步逐步进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续地积累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说,在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忘记、混淆等情况,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时间,采用反复读诵、默写等方式,将不同声母、韵母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拼读的规律和技巧。在每一节课开始前,教师采用小组反馈、随机抽取等方式,让学生朗读、拼写前几节课所学的拼音,注重实现巩固提高。

语文的知识面很广,它的语文可以透露出人物、自然、环境等的美好,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在写作中进行思考,从而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培养。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应该从课本出发,把课本后面的语文知识挖掘出来,以丰富的感情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小学生。比如,在教《我多想去看看》时,在讲授前,就让学生对天安门有什么印象,有没有到过北京,有没有听说过北京?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有金水桥,有华表,有石狮,有广场,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形象,进一步热爱祖国,从而达到情感态度的提升。

引导主动性学习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学生的性格特征,智力发育程度,思维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一点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们的不同,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以《纸的发明》这门课为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纸的发明经过了怎样的漫长历程?东汉蔡伦如何发明了纸张?为何只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才得以流传等问题,让同学们结合教科书上的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接着,老师会在一段时间后,通过随机的方式,让班上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地指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用设置有关的教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而对小学阶段的语文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课本教材知识与相关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进而促进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与素养的提高。

比如,我在教授《赵州桥》的时候,就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和有关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一些关于赵州桥的图片和视频等,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用多媒体来观看。接着,作者在学生们观看的过程中,结合教科书中的知识,对其进行了适时的讲解,让学生在学到教科书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拓宽知识视野。从这一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深刻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分析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对美好人生的理解,进而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此有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要从整体上体会、从探究到拓展,要意识到要深入文本,才能获得全方位的感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体会,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为个性化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例如,在学习《不会叫的狗》时,要让小朋友了解到,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小狗、小公鸡、狐狸等。杜鹃、猎人等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到被戏弄时的无奈。在课文结尾,教师会根据文章中的三种不同的句型,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文来描述自己的故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进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个性。

(五)以理解与沟通为核心的语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古人的思维与文化的结晶,是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综合。而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就是语文。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注意对文化的理解与传递,让学生通过教材、教师的授课,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个性魅力得到增强。比如,我们学习《白衣天使》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教导学生要无私。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将同学分组,以便更好地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比如:「南丁格尔是谁?」你感觉最深的是哪一种?等等。当学生开始阅读时,学生可以一边做问题一边思考。同时,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才能真正认识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理解自身的精神文化,并将其深深地印入自己的内心,并将其传递给更多的人。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基石,在这一点上,必须要有一种特殊的素质,这既能减少以后的学习难度,又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良好的教育。因此,需要继续发展新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具有好的素养将会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学习,并且具有好的情操更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2]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3]林燕.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4]张亚 杨道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