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之路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吕昊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42

摘要

在当前全球化的影响下,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水平,还是文化思想都在不断的融合,而着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不仅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因此而面对了更大的挑战。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们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这与工匠精神的内核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合,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基于这一观点,本文针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进行了下文的论述。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工匠精神;融合发展

正文

引言:工匠指的就是能够在某一个领域之中掌握着极为专业的能力以及专注的精神,能够追求产品的完美的职业人员,而工匠精神就是我国教育之中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重要精神内核。在我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其内容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对于学生们的劳模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弘扬,尤其是针对于工程类的专业课程,不仅需要能够将学生们的工程基础知识进行强化,也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们在相关的专业知识领域之中进行不断的挖掘,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并且还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们能够对我国的政治以及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而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宣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所以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课程之中的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国家建设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一、课程思政以及工匠精神的基本概念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而针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本身的社会意义就是需要能够为社会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而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也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达到教学模式的创新效果。在课堂知识讲解,以及课后答疑的过程之中加入一定的思政教育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并对于学生们的政治觉悟以及民族认同感都有着极为有效的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虽然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的含义截然不同,思政课程是一门学习科目,而课程思政是指思政教学内容渗透进其他学科内容之中的过程,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二)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就是指能够针对于自己的学习内容或者工作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做到心无旁骛,不断追求完美,并且自身的能力要求极为苛刻的精神,是一种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取向的行为体现,其实自古以来,我国针对于工匠精神的故事数不胜数,无论是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的工艺制作,还是针对于当代生产的生产技术的不断研发,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需要能够从古人留下的典籍之中学习到对于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将这一工匠精神能够应用在我国社会生产之中的方方面面,以此来有效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国际社会之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建筑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提升,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名列前茅的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于工匠精神的应用以及培养,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建筑制造业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全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化思想已经在我国人民之中得以体现,而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拜金主义,霸权主义,崇洋媚外的思想带当代年轻人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因此针对于工匠精神的宣扬以及教育还需要能够进一步加强力度,并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渗透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在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基础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以及发展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教育水平,也能够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提供栋梁之才,加快国家复兴建设的脚步。

二、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而这也带动了我国诸多社会行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在逐渐提升,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而相对应的,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且对于社会行业的发展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这也就导致了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之中的能力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而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培养,也需要能够针对于学生们的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民族认同进行相应的培养,以此来为我国社会行业提供优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资源。而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仅可以为学生们进一步而完善学习内容,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们在教师以及教学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还能够打破我国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之中的桎梏,将较为封闭的灌输式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可见,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仅仅能够我国的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方式,也能够促进社会以及国家的全面发展,是当下时代之中的必然趋势。

(二)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需要利用资金以及资源进行硬实力方面的保障,也需要能够具备相应的强大软实力才能达到的,人民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国家人民的生活条件,当然,人民也是一个国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实力,都是需要人进行合理的应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果,也就是说,国家人民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一个国家的能够具备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事业极为重视的重要原因。而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若想要能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未来,就需要将针对于我国发展之中的各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以及创新,并且还需要能够在我国教育模式之中将创新思维进行相应的教学环节的制定,以此来保证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仅可以将我国优秀文化之中的工匠文化精神进行渗透,也能够在这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工匠精神的推动下不断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的研究,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

(三)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

我国作为文化大国的资本就是我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不仅对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思想以及国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对于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而由于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较为特殊,再加上我国对于人事物的独特看法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下,使得我国的教育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有着极大程度的不同,而思政教育内容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政治认同感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文化的特殊性,我国的学生们还有着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所以在课程思政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精华进行有效地渗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学生们能够对于自己的能力以及身份更加的自信,并且让我国高职学生能够具备优秀的传统美德以及思想素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为我国的社会行业以及国家实力奠定更加夯实的发展基础。

(四)提升学生们的竞争力

在当代社会之中,社会行业已经在我国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推动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效果,而对于学生们的社会竞争压力也在逐渐的提升,尤其是针对于我国的工程类行业,需要能够在面对产业转型,环境智力,动能转换等诸多方面的行业挑战,这也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能够具备极为硬核的专业技术能力,也需要能够站在行业的角度之中为企业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用价值,而高职教育作为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资源的教育,就需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来不断完善其中的教学制度,在保证学生们能够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能够具备热爱行业,牢记初心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们能够在投身于相关的专业的研究以及发展之中,从而既能够让学生们有效提升自身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也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之中的弊端进行有效改善以及创新,从而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够得以有效培养,在这一角度来说,这一教学模式也能够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认同

认同指的是人能够在情感,心理上与其他人或者群体的行为进行模仿以及认可的行为,而针对于职业认同来说,是社会之中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效的保障,而高职学生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行业进行工作的人群,也需要能够对于自己的专业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具备认同的观念,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实际效果,那么高职院校就可以利用课程思政的建设,引导学生们能够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带领下对自己的专业内容以及相关的职业予以认同。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榜样形象,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一榜样之中学习到其中的工匠精神,例如鞍钢的郭明义,不仅具备了极为专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以及人民做出贡献,这就是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下的最好例子,真正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而教师就可以以郭明义的生平事迹为例,让学生们能够在相应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方面的教学素材之中让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内容,从而不断刺激学生们对于自己专业以及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达到学生们的职业认同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学生们的自我认知

在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前,学生们需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特点以及目的才能得到实际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们需要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想要的,并且自己能够做到的事物,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保证学生们自身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就需要能够针对于这一点,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客观的评价之中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兴趣,以此帮助学生们来明确自身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地位过于被动,使得学生们没有机会能够进行自我认知,所以教师就需要适当地改善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逻辑思维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制定,并且在其中尽可能的加入工匠精神的元素,让学生们能够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意义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能够对学生们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肯定之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要全面否认,避免学生们因为自卑或者压抑而出现性格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以此来有效地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优化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与传统的语数外教学内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思政教育内容是潜移默化的,且需要长期进行不断的教育以及引导才能实现的,所以教师就需要能够针对于这一教育内容的特点,保证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工匠精神的影响,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然而由于思政教育的理论性较强,且部分学生们对于这一教学活动抱有一定的偏见,所以教师就需要能够针对于学生们的兴趣点,选择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们在课堂之中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以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教师也需要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之中得到创新以及知识扩展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设定,让学生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以及探讨,并且鼓励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相应的解决方法的制定,从而锻炼学生们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也可以将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利用工匠精神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四)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设计到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不仅对学生们的专业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对于学生们的为人处世以及社会经验等方面的情商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同学生们对于同一教学体系的反馈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就需要能够针对于这一教学现状,不断完善高职教学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首先,校方需要能够针对于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并且将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教师也需要能够针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课程活动的设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们就可以适当地提升难度,并且将工匠精神进行教育渗透,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们就可以以基础知识的培养为主,让学生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基础能力,以此来做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后,还需要能够将思政教育以及工匠精神进行合理的渗透,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需要能够针对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社会需要,将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工匠精神内容进行相应的渗透,而高职教师就需要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并且强化学生们在课堂之中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相应的宣传,让其中的工匠精神植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水平的发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宁,生开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03):121-122.

[2]蒋娜.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01):135-137.

[3]郝春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1-3.

[4]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程教育的融合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57.

[5]魏艳清.高职课程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才智,2021(12):151-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