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
关键词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商务英语精读、高职、创新实践
正文
一.“三全育人”理论认识
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的根本在于“铸魂”。 “三全育人”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的总体把握。课程思政通过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育人长效机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课程生态共同体。探索“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教育格局。通过打造全员参与、全过程对接、全方位介入的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而实现课程思政高质量覆盖,并逐步凝聚育人特色,课程思政既是“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体现,两者有机结合,互促互补。发挥思政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二.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理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品格;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及热爱民族国家的情怀。
《商务英语精读》是高职商务英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商务事务的能力和商务英语语言能力。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准确、规范、流利的 商务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完成各个商务情境中的任务;具备从事对外商务活动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熟悉各国商务礼仪并注重对外贸易交往的礼节、具备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在《商务英语精读》这门课程中深入融入思政元素是必要的,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的复合型的外贸人才。
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三全育人”从宏观上把握着育人方向,课程思政从微观上实践育人方针。《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从微观上探析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有效地推动高校把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在我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高校需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不能离开专业课谈思政,需要将思政教育有效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探索“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教育格局,有利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式。
三.现状分析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背景下,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课程思政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以课程育人为重点,主要指专业课教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下形成的,从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切入点,形成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进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职学生知识面较窄,综合能力较低,人文素养较弱,外贸知识及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及行业职业认知,很多学生信心不足,处于人生迷茫期。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很重要。而目前,《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采取传统的灌输教学和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缺乏校外拓展,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较难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积极性。同时这门课程缺乏线上的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较单一,缺乏以 “学生为中心” 及“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总体来说,《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实施缺乏多样性及系统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缺乏全方位实施,较多落实到该课程的讲授上,思政元素在课前的任务、课上实践、课后作业等教学阶段则普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实践
形成《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高校通过实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同时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强大合力。
《商务英语精读》课程的开设涵盖外语学院各英语专业班级,每个学期都有相关教学任务。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做到落实到该课程的讲授上,包括课前的任务、课上实践、课后作业的布置全教学时段的全覆盖,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 “三全”育人,做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全方位实施,并且形成经验可以推广到所有班级,完成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转变,打造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标本,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目前,我校使用的《新视野商务英语综合教程》选用的文章题材广泛商务知识,也有着丰富的思政及人文知识内容。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政知识,寓思政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志向,坚定信念。
第一课堂思政,根据《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每一章的具体内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完善,并设计出每一次课的思政元素内容。
章节内容 | 主要的思政元素设计 |
第一章:企业文化 | “智”造中国 、品牌意识、文化自信心 |
第二章:项目管理 | 职业操守(诚,敬,和)、责任心 、服务精神 |
第三章:市场营销 | 原创精神、职业技能(思维导图)、行业导向(英语) |
第四章:商务差旅 | 跨文化交际、 国际形式、 全球性视野 |
第五章:交易会 | 法律意识、中国风元素、现代商业思维 |
第六章:商品包装与运输 | 中国速度、科技强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
第一章中的思政元素“智”造中国,主要讲述中国高科技产品,如中国造地高铁、智能手机及5G 技术如何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人因此感到骄傲并继续为之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二章中思政元素职业操守(诚,敬,和),主要通过分享袁隆平的故事,学习他如何全心全意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的“饭碗”全力以赴,以此鼓励同学们立志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建立社会责任心。第三章中在市场营销中产品很重要,可以广州文创风为例,如广州的原创“冰墩墩”如何成为冬奥会吉祥物。“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第四章:商务差旅,通过跨文化交际中成功案例来阐述尊重文化的多元化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中做到以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让大学生培养全球性视野看待问题同时结合当代的疫情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第五章:交易会,主要思政内容为本地文化输入,广交会发展的历史,及广交会作为外贸的窗口作用,课上可以放广交会发展的相关视频。同时结合疫情下,广交会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这是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符合新时代要学习新技能。第六章:商品包装与运输,可以分享一下中国高速的物流网络的发展。也同时讲述物流的发展的趋势如机器人等技术助力中国物流的发展,这些都让中国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当然这离不开勤劳的中国人们和中国物流的创新,告诉学生创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打破固定思维,致力于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思政,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文化精华,了解大众、立志报国,从而真正理解、掌握和践行思政要义。这也让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更加多样化。本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
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 实践目的 |
比赛:中国诗词翻译大赛 | 文化自信心 |
比赛:中国茶艺比赛 | 中国茶文化 |
比赛:产品设计大赛(引进企业产品) | 中国元素的应用、与企业接轨 |
校外实践:广交会实习 | 学以致用、服务精神、国际视野 |
假期活动:支教 | 服务大众,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报国 |
校外拓展:参观广州博物馆、走广州红色路线 | 了解中国历史及革命发展、了解本地文化 |
比赛促进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实施,以“第六章:商品包装与运输”为例,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茶叶包装”设计大赛,通过比赛让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同时学习并应用中国文化元素。教师指导学生按企业要求创作诗歌与设计包装,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配合产品品牌升级。通过比赛促进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实施。最终由企业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与奖励,从而引领学生创新创业。
通过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形式,配合“课程思政”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三全育人”。这就是本课程的创新点所在。“体验中学”,体验式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相关学校比赛,参观历史博物馆,让企业导师走进课堂等课外实践方式,不仅让“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多样化,而且也让学生在践行中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课程思政”内涵和意义。“校企”合作,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将中国元素融入教学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产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 ,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成为一“专”多能的外贸人才。通过“比赛”让课程思政更加生动丰富。
“线上+线下”融合,在“学习通”上建立《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资料库,根据每个单元不同内容设置不同思政的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供任课程的老师进行参考。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全方位实施,落实到该课程的“课前中后”,课前的任务、课上实践、课后作业上。以第一课堂为主线,以第二课堂为辅线,突出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强调校企合作,让《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实施多样化及系统化。
通过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根据商务英语精读所涉及的内容,导入相应的本土文化。如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等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又如中国地24节气地表达方法。24节气融入冬奥运开幕式,让中国大国风范在国际舞台尽情演绎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完美展示。通过有机地将中国文化引进课程,让培养学生地人文素养及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的格局下,以《商务英语精读》课程为例,探析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形成围绕“三全育人”本课程的新课程教改思路,建立课程思政元素库,立体教学,聚焦三观。“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把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外知识延伸,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多维并举,配套联动,“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让《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实施更加多样化、生动化。让学生热爱本专业课程,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让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性视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边宇琪.外语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资料,2018 (18):231-213.
[3].俞静.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展开[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9):107-108.
[4].周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92-94.
[5].杨枫林.浅谈人文教育融入商务英语精读课程[J].明日,2021(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