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英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正文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信息技术在多项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我国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了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新路径。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为了学生发展为教学口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自身潜能进行开发[1]。尊重学生的个性,直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化,力图将学生培养成可以独立完成学习的自主型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得到情感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一 高中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将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规律[2]。英语学习的综合性表现在活动的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上。首先,英语学习是以英语为目的的社会性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英语学科的学科核心能力,体现在对学科思想、方法和价值理念的理解上。其次,英语学习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综合作用,不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和能动性等多方面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来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化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在不同的情况下,事物存在着各种关系和约束。就英语学习活动而言,其关联性表现在活动内容、任务和评价上。首先,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的对象就是那些具有各种主题含义的文本。这些文本在表面上是以语言为基础,而在更深层次则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特定的结构使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其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篇章的学习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英语作为媒介完成任务,从而掌握语言。
(三)实践性
英语学习实践活动具有三个层面:活动价值、情境化和时序化。首先,英语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行为,它应该赋予学生一种既要具备“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巧,又要使其了解“为何为生”这一人生的重要内涵。而真正的英语学习情景可以把时间、空间、伦理等因素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问题领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此外,有效的英语学习是一套有内部逻辑的、相互联系的操作序列,每个序列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基础而进行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并与之相适应,从而促进分工协作,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让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解为主,课外家庭作业为辅,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如果出现在课堂上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那么课后的作业将会完成得非常吃力,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可以把相关教育资源发送到手机或者电脑上,就可以使学生在课下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荐给学生英语学习材料,让他们进行课下观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开拓他们的视野,使英语课堂真正生动起来。另外,英语老师也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结合课堂教学的需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媒体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高效学习。而且在新式的课堂教学影响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次数也会增加,教师可以抓住机会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学生,从而让英语课堂迸发活力,打破传统的教育局面,真正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二)有助于加速学生的思维拓展
学科思维对于学科的成绩提升具有关键的意义,新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备课工作提供辅助,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英语视频和音频的播放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常见的新媒体资料包括视频欣赏、原声播放、英语实时新闻播报等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把英语的声音、文字结合在一起,共同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资源无限丰富,能够让课本教学素材得到极大的扩充,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定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挑战,因此都肩负“重任”,在此前提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讲解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英语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能通过口头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西方文化,而引入信息技术后,老师就能够从浩瀚的互联网资源中获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3]。例如,在Unit5 Music的学习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收集乐队、指挥家、词曲作者等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用作教学材料;也可以收集经典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像海顿和莫扎特这样的著名音乐家,老师应该将他们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 新课改视野下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优化听力教学资源
实施英语教学必然不能缺少课程资源,这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优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英语教学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先是让学生听懂英语,在此基础上才能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但是以往英语教学侧重于词汇与语法的讲解,没有充分关注听力教学,学生缺少听力练习的机会,导致听力能力弱化,即使有听力练习,其资源类型也相对有限,学生的听力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围绕教学内容搜集到更多的听力资源。比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除去教材听力训练外,为学生播放电影《小鬼当家》中圣诞节的部分,让学生在观看电影过程中积累更多词汇,有效活跃课堂氛围,重点是电影可以极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自身的听力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逐步提高英语学科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逐句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跟读,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让学生在长期坚持练习听力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英语发音技巧,为后续深入英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二)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运用互联网展开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切实解决以往英语阅读材料缺乏、单一陈旧等问题[4]。在互联网当中存在海量的英语阅读资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英语阅读资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应保证所选用的资源作为英语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应保证阅读教材满足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学习特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客观合理性,虽然互联网上的英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有适合展开阅读教学的也有不适合的,所以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资料的客观合理性;最后,应依据学生英语能力选择阅读理解难度适当的教学资源。比如,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动画电影《The Lion King》《汽车总动员》《驯龙高手》以及经典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国王的演讲》《I, Robot》等,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的同时感受英语的魅力,有效调动学生展开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三)创新写作教学
在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当中,传统方法都是让学生依据某个情境进行写作,或是课文改写,或是写日记,写作教学的开展通常较为单调,这就使写作教学的效果相对较差,且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就能使写作教学的全过程更具趣味性,也更加丰富。为了使“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转变,就需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写作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写作全过程进行追踪。这种不仅能突破课堂的限制,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广的写作空间与时间。英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相关技术工具提供给学生,告诉学生怎样通过信息技术查找自己所需的写作资料,如教师可依据写作需求,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写作总论当中,需注重写作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安排,学习不同文体写作,如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以及看图作文等。在各个文体中,还涉及写作指导、高考指导、范文赏析、在线交流等,学生在完成作文写作后,教师可引导其进行在线交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同时,实现学习与写作范围以及视野拓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主导者自居,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容易被忽略,只能被动式地跟随教师思路去学习英语知识,长此以往英语学习兴趣急剧降低,英语课堂学习异常枯燥和乏味。为更好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英语教师要积极优化并创新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突出其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Unit 5“Music”-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爵士、摇滚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等,创设特定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播放音频作为课堂背景,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更多音乐知识,陶醉在音乐中获得更多体验。在音乐播放完毕后,学生很快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整个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五)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变了高中英语的教学模板,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源泉。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打造自主化学习平台,充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在网络中查找资料,也可以在课后阶段布置作业,展开教学延伸,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拓展,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交流活动,增加英语学习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挖掘更多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来说,在网络平台和信息科技的加持之下,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之外还可以进行口语练习、英语听力、英语文章阅读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新的英语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的设计,反映了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和学习观,这是新时代、新课程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真正把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贯彻到教学中去,关键是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多元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有机融合,提高英语教学的设计和执行水平,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卿树成. 后疫情时代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陈美玲,张展.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以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英语教师,2022,22(17):88-90.
[3]张光春,邱林芳.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堂生态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22(03):71-74.
[4]万爱平.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分析[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21):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