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华群

于都县胜利学校 邮编:342300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它提倡培养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强化对学生历史价值观和辩证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辨与分析能力,自觉、主动地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成为一名有心人。本文选择了初中历史学科,对其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实现核心素养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正文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重视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因为过于沉重的传统教育思想,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方式仍然会偏向于传统的思想,导致了课堂氛围低落,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历史这样一门文科类的课程,更是要让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教学效果。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要有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要与新兴的教学理念相适应,要体现出当前的核心素养观。

 

一、初中历史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扩展思维的发展

历史知识的教学目的是用古老的历史知识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警醒,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并体会到历史知识的精彩。在教学中,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去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历史学习的实质进行全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以学生为本,进行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将核心素养理念的各个层面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在互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其为主导,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转变他们在知识探索中的思维状态,从而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实践与开发过程中,将有关的高质量资源整合起来,使核心素养得以贯彻。教师协助完成有效的提问设计,可提升所有教学实效性目标。

3.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警示作用

“惊吓”是指初中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迷惑性。我们都知道,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会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注意到学生的思维状况的改变与缺陷。因此,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思维意识,并结合实际加快解决实际问题。

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尽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要让所有教师都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有一段时间,部分教师仍然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置于其次。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讲解仅仅是他们自己的理解,而学生们则是通过机械式的方式来进行记忆,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都比较低,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际的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的形式太过单一,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只注重了老师个人的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形式化,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大多只是用来制作简单的 PPT,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由于没有符合新课改的创新理念的要求,造成了学校多媒体资源的浪费,学生原本就处在叛离的高峰期,只要是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程,他们就不会投入精力去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就不可能提高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

三、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激发初中学生的理解力与解释力

历史理解就是对有关事件的了解,能够讲述,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真实客观的资料,来分析相关的史实,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其发生的具体原因,能够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史料上去了解,根据自己对于历史的一些认识,去分析和判断某个真实事件。例如,在“鸦片战争”的课程中,如果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内容,结合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文化水平等因素,根据西方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分析鸦片战争。有些学生从自己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在那个时代,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所以,他们希望通过鸦片战争,来开拓我们的市场。于是,他就借着虎门销烟的名头,发动了鸦片战争,为的就是发展资本市场。也有一些人,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很慢,而且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这就是鸦片战争的由来。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升其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实施合作式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是第一个发祥地。中国同埃及,印度,巴比伦并称为“四个古老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开始走向文明。中国曾有过辉煌辉煌的青铜器;四大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长城是“八大奇观”中的一个。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在这条璀璨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等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中华文明因其风格独特、创作者众多、文化高峰辈出等特点,在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文明。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其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贯彻这一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更有利于展现出精彩的课堂教学品质。不过,历史也是要靠人去思考,去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在大力倡导生本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为此,中学历史老师应该转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学态度,采用协作式教学,以生本教育为基础,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精炼素材,贴近生活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以课标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本土资源。此外,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还应该为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而服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中,笔者选取了一幅记录着汤景延团在当地抗日事迹的海门城区的浮雕。通过挖掘地方历史,使学生与历史更近一步,感受历史就在身边,能“触摸”到。另外,在讲述根据地建设及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积极抗击日寇的同时,也相应地补充了地方抗日历史资料。利用地方史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活跃历史课堂,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区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他们一提到历史,就会想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但是,除了文字和历史之外,历史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资源,例如图片,图表,文物等等。初中生的无意性记忆比较明显,对新奇的、直观的、新奇的材料印象深刻;针对这种特点,笔者在设计中尽量采用诙谐幽默、富有思考性的漫画形式,以激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用《抗战漫画》里的两幅画,让学生用小组的形式,找出其中的特点,并找出其中的特点。同学们透过漫画《游击战士》,可以看出游击战士中有男女老少,也可看出中共在敌后开战时,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充当了人民的仆人。在漫画的诱导下,学生自发地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寻找答案。同时,丰富多彩的漫画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有助于促进课堂实践的顺利开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过去,历史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拿着课本,一个人在上面讲课,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应该仅仅是拿着书本,在上面和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因为文字往往会比较抽象和枯燥,初中的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升上来,所以,对他们的教学,更应该注重乐趣化。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首先就是要脱离课本,使用 PPT的方式来讲课。因为 PPT有很多种花样,往往看起来要比单一的纸质书更加有趣。此外,在传授知识方面,教师通常不需要通过口头抽象的方式来传授,而是可以将历史知识视频化,图片化,通过历史视频、图片以及音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们。

(五)结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空间史观

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空间历史概念为目标,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对事件发展的原因展开前后联系,这样的能力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的整合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仍然不多,尤其是对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掌握程度非常低,对一些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将一些较为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这使得初中生在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有较大的难度,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一实际状况,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时间线的制作,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时间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历史概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与中国现代史有关的知识点讲完以后,中学历史老师就可以根据复习的需要,要求学生在教室里画出中国现代史的时间线。为了保证学生绘制的时间线的精确度,老师可以给出两个主要的时间点,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时间点,在时间线上对其它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时间进行标记,并对中国近代史各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标记。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进行一次回顾,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重新制作出新的时间线,让学生与自己的时间线进行对照,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纠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的空间史观。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培养历史唯物主义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优化,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唯物史观的培养上,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适当的历史问题,引导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思考。相反,如果课堂上没有问题,学生们对历史缺乏客观的思考,初中生们还没有形成唯物史观的意识,那么无论是课堂优化还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都不可能达到。这也提示,如果要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更有效地优化初中历史课堂,就必须让问题贯穿教学始终,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主动设计难度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客观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对历史的客观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并找到学习的方法。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是一个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学延伸的过程,它是一个由教学目标保障向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转变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展开专题化整合,并利用问题导向及历史叙事,把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其中,并加以解决,才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89.

[2] 代国波.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0045-0045.
[3]王伟.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18,7(6):39-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