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幼儿期刊也有春天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明玉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

从现状来看,至少到现在为止,和网络传媒相比,纸质媒体还是占有优势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纸质媒体有一两千年的积累,在历史长河中,纸媒就像储油罐一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储藏。尽管网络传媒容量很大,但还不足以完全囊括纸质媒体的内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人类与纸质媒体的情感的联系,心灵的联系,习惯的养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割裂的。然而, 知识来源于阅读,而要学会阅读就要先从语言开始。尤其是儿童阅读必须要有适合其身心发展的语言载体来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幼儿杂志就是这个“不二人选”。所以,笔者认为,新媒体是小荷初露,春光明媚;幼儿纸媒是老树新花,枝繁叶茂,同样可以有自己的春天。


关键词

新媒体;语言;阅读优势;春天;未来

正文

书本是可以载着我们远航的,书本的文字是可以把我们带向远方的。一棵棵小树能长成一大片森林;一粒粒种子能长成一棵棵小树;一朵朵鲜花能孕育一颗颗种子。幸福永远来自心底,最美丽的永远是花。人类是根,家庭是花;家是根,童心是花;童心是根,未来是花。

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尽早养成阅读习惯十分重要。童话大师格林曾经说过:“人生前14年所阅读的东西,不仅会记一辈子,而且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让祖国的未来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姿,作为第一任启蒙老师的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的读书生活和好的阅读习惯从幼儿时期开始,让他们了解书刊的魅力,让他们爱上对书刊的阅读。每个孩子从书本中获取营养和快乐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他对读书的兴趣,从而爱上阅读。幼儿时期的感受和体验,也将影响他长大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持之以恒,日日看,周周看,月月看,随时看,随时用,日积月累,只有渐渐有了感情,有了兴趣,我们的阅读好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兴趣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所以说,为了给我们的未来之花奉上最美的“精神食粮”,就是我们这批幼儿期刊编辑的使命和职责所在,看到幼儿小读者捧着爱不释手的杂志娓娓道来;或是趴在地上,沉浸在阅读文字的知识海洋中时,那将是我们期刊人的骄傲。

细数我们当今的多种幼儿刊物,其中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刊,雄风犹在的并不多,说明刊龄不短的杂志,即使占领了当年的市场份额,如今一样面临着阅读疲劳的考验。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幼儿纸质媒体的期刊人要学会“变法革新”,办刊的宗旨、理念可以不变,但办刊的方式和方法就需要新意迭出,变化万千,要像创造原创文章一样,让杂志在读者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可以带来亲和力,拉近你我的距离,“陌生”又能保持新鲜感,具有吸引力。编辑的生命在刊物之中,刊物的生命在读者手里。只有经过读者的“法眼”检验以后,刊物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刊物,不然就是一堆印刷符号。

当然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期刊人,尤其是分类鲜明的幼儿杂志,更要树立幼儿杂志的品牌形象,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换而言之,也就是要增加杂志的渗透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不但得认清环境因素外,幼儿杂志要活下来的话,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存价值。纵观期刊的发展历程,期刊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给作者办的刊物,作者通过杂志可以刷自己的存在感;第二类是给领导办的刊物,领导通过它可以突显自己的政绩和能力;第三类便是给编辑自己办的刊物,编辑通过它可以养家糊口。当然这只是一种饭后茶语的调侃和玩笑而已,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任何一种期刊要永久的生存下来,就一定要和这个现实社会保持紧密的、内在的精神联系,让自己成为文化空气中的必要条件,成为社会精神气候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胞。然而,要让幼儿杂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我是谁”

幼儿杂志的定位要准,内容的把关非常重要,它的受众群体是幼儿,所以文稿的语言永远要用孩子的语言来跟孩子对话,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枯燥说教,更不能有负能量的东西存在。也就是说,要以一种低姿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并倾听他的内心世界。对一个孩子来说,吃什么食物长大,决定他身体长成什么样;听什么语言长大,决定他的语言是积极还是消极;看什么读物长大,决定他的精神世界是充盈还是贫瘠。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实际上,孩子们能从杂志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分为两种:一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另一种则是在穷追不舍的提问与挖掘之后的所得。前一种不需要付出,后一种则需要付出。问题来了,我们该让孩子获得哪一种呢?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花费一定工夫的。如果你爱孩子,就先让孩子爱上阅读吧,而且这种阅读一定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阅读。诚然,作为最爱孩子的父母来说,让孩子阅读幼儿杂志,给他们讲杂志中的故事就是爱的表现,因为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叶圣陶先生曾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幼儿杂志作为连续性出版的读物,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情感、道理与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不是装东西的瓶子,而是有生命力的种子。只有让孩子喜欢,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不断地发现惊喜和快乐,才能真正起到滋润心灵的作用。

二、知道“谁读这个”

刊物的读者我们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读者、边缘读者、潜在读者。首先,当你确定了核心读者后,另外两个层次的读者也就随之确定。核心读者就是期刊的衣食父母——主力军。幼儿杂志的核心读者就是孩子。无论我们自己阅读儿童文学,还是引导孩子去阅读儿童文学,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眼光——看到文学森林里面那些既让成人喜欢又让儿童喜欢的经典作品。

一方面,成人文学(《热爱生命》《鲁滨逊漂流记》等)里拥有众多的儿童读者,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纳尼亚传奇》等)也不断俘获成人读者的心。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说:“我希望儿童文学作品都能作为儿童生活的延伸部分而存在。我一生追求的就是这一点。”

所以,儿童文学必然有其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和精神特征的文学气质(想象力、趣味度、幽默感、审美性等),而这些“气质”反过来又会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生活的延伸部分”。

当然,阅读还是要讲究方法的。关于阅读的方法,已经有太多的方法给我们指导,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超级快速阅读》《高效能阅读》《我为何阅读》《为生命而阅读》等。这些方法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更快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有的纯粹是为了获得高效的阅读技巧,有的是为了让生命更充实,方法有这么多,你会选择哪一种呢?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无论多少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趣味阅读。就好比看一场电影,打一盘游戏,这样的阅读会让你暂时放松下来,获得片刻的舒服。一篇笑话,一则心灵鸡汤,都会让你获得瞬间的愉悦,至于接下来还是要面对你的现实生活。

不求甚解。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很多人以为就是随便看看,如机器人般读下去就好了。其实不求甚解是要有着大量背景知识和人生经验的。

深度阅读。这样的阅读需要你全身心进入书本中,你要系统地归纳、概括、提炼、修正、批判其中的观点和思想,得出属于你的阅读成果。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建立在你丰富的阅读经验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风格、特点等都在你脑海中排列着。当你读到一本新书时,你会不自觉地进行了比较,扩大自己的思想边界,也会得出属于你的阅读成果。

集体阅读。集体阅读创设了一种阅读环境,让参与其中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阅读的心情和氛围。在集体阅读中,会形成有效的阅读共同体,把一本书读厚又读薄。

如今中国大部分孩子的阅读,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这是一种浅阅读。这种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思考和感受,这种阅读的过程没有得到深度和广度的再造和延伸。孩子们的阅读行径,作为编辑的我们应当有所引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孩子的阅读是没有多少判断和鉴别能力的行为,它应该要有专家、老师和家长来共同引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行为从自在状态变为自为状态。在编辑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读者本位而不是作者本位。刊物就好比一艘船,不能让随便什么人都上船,否则船是要翻的。

一个老品牌要经久不衰,必须精益求精。幼儿期刊是幼儿的精神食粮,绝不能马马虎虎,粗制滥造,这关系到世界的明天。给孩子办刊,每个字都要放在天平上称,分量重得很,一句错话,一个错误的知识,都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一份优秀的幼儿刊物,要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必须与时俱进,在不变中求变。不变的是办刊的人对孩子负责任的精神。另外,一份优秀品牌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今天小读者的成长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动起来,参与进来,从中获得成就感。从小在什么方面获得成就感,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心灵世界并不简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都是先建立对自我的认知,从“我”到“我的”, 再发展到“我们”和“大家的”,在大脑里,自我意识是占据全部的,只有慢慢的、渐进式的让他们学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本著名的绘本大师柿本幸造与童话大师香山美子联袂打造了一个充满爱意的故事,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这颗爱的种子萌芽后,让孩子学会了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迈向美好的大千世界,从而发现分享与爱的真正样貌。

三、抓住“卖点在哪儿”

“卖点”,其实就是刊物的特色。包括针对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等。你有针对性,才有底气对读者说:不读是你的错,不再读是我的错;你有知识性,才有底气对读者说:读一本胜过请一堆家庭辅导教师;你有可读性,才有底气对读者说:你们可以读得废寝忘食,品得津津乐道。你有趣味性,才有底气对读者说:寓教于乐,在游戏中玩、在玩中游戏。幼儿杂志中的绘本阅读就是“卖点”。首先,它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起点,画面是一种直观的语言信息, 具有文字无法表达的深层意思,呈现在幼儿眼前大画面,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本中画面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使故事中的幽默与诙谐像呼吸一样自然,像走路一样简单,像喝水一样让人感觉畅快,能让小读者轻松愉快地沉浸在书本的海洋里。其次,它能改变枯燥阅读的沉闷心情。阅读优秀的绘本,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的能力,还可以获得一些文学知识。我们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绘本就像启明星一样能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生活明亮起来,处处充满着阳光。最让幼儿编辑欣慰的就是在亲子阅读时光里,孩子们既看到了故事里面的深意,又能让孩子们感悟到未来的灿烂美好,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第三,它能让孩子的认知得到增长。绘本阅读能帮助幼儿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自信心,还要学会包容、感恩、与他人分享和乐于助人,等等。第四,它能有助于促进孩子品格的健康发展。在我们一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或其他方式来弥补,唯独人格的培养是从小塑造的。

事实证明,要做好新媒体时代下幼儿期刊,对于幼儿编辑的能力来说,既要积累经验,又要敢于摒弃经验,要始终保持一种能屈能伸的张力,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拿来主义”是可以有的。

幼儿编辑首先是要保持一颗童心,自己要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新鲜感,读者才会有新鲜感。因为编辑的状态决定了刊物的面貌。其次,就编辑艺术来说,既要走向读者,又要离开读者。走向读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接受你,与读者近距离接触,让读者喜闻乐见;离开读者则是为了引导读者前进。总之,刊物和读者就应该保持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感觉。这里确实有艺术,有辩证法,有大智慧。然而,编辑的生存智慧,既要体现于刊物之内,也要体现于刊物之外。

期刊与读者的密切联系是任何读物都无法替代的。相对于书籍而言,期刊有着固定的读者群,有着稳定的编辑部维护读者的权益,时时刻刻服务于读者,从而得以与读者建立最密切、最持久的关系,从而见证和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纵观全局,新媒体时代下的幼儿期刊,内容为王仍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在中国的儿童书刊市场中,多数经典童话作品或最新力作仍为纸质出版,读者依旧首选纸质书。可见,电子书、纸质书我们都离不开。因为灯下翻书的感觉和看电子书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更何况现在的电子阅读还外在一个相对粗糙的阶段,人们的眼睛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屏幕。网上阅读或电子阅读都是观看而不是欣赏,是了解而不是思考,它要达到和读书一样的境界,还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对于幼儿小读者来说,电子屏对眼睛的危害可想而知。第一,站在人体舒适感层面讲,纸质书刊在灯光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更不易伤眼睛。第二,纸媒更利于资源共享,借阅方便,且差错率少甚至没有(如果不是盗版)。第三,纸媒有利于让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最后,从经济效益层面来讲,更利于推动印刷业和出版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                  

当然,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无法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我们就必须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所以,“融合”就孕育而生了,即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我们正处于一个“体验至上”的时代,教育行业一样,阅读生活也一样,体验无处不在,只有先体验,才会有消费。我们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多元化的,选择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纸质媒体只是反映了某些人的一种阅读取向,而不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在精神世界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价值。就好比网络、数字传媒是全景镜头,以海量信息展示自己的优势;而我们纸质媒体则是特写镜头,更要以严谨来展示自己的魅力。阅读纸质媒体时,我们的目的性很强,直奔主题,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虽然网络、数字媒体有它的链接功能,而我们纸质媒体经过人的有序梳理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它的秩序性和系统性。

尽管新媒体的兴起,促使不少传统媒体走向融媒体的道路。其实,无论新媒体有多么热火朝天,传统媒体在采编优势上还是占优势的。经营纸质书刊的传统媒体,并不需要为数字时代的来临而感到瑟瑟发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人们的阅读生活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郝铭鉴. 环境·价值·智慧——期刊生存之道[D]. 出版广角, 2000.

[2]郝铭鉴. 推开三重门——《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D]. 编辑学刊, 2001.

[3]曹文轩,刘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J].《今日中学生:下旬版》,2010.

[4]徐雪珍.让孩子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亲子阅读指导的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3):90-91.

[5] 互联网.纸质阅读不是“回暖”而是“重生”[DB].2017.

作者简介:刘明玉(198410--),女,汉族,湖南湘潭,编辑,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期刊出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