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中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教学
正文
前言:我们都知道,小学时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而语文的学习也是在这一阶段打好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思维和认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教师是主要的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多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的内容与方法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相一致,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一、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小学阅读教学从简单的文本阅读,转向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素养。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可以将阅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内化,从而形成自身积累。然而,过去的被动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本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这会影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将阅读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而互动教学模式将静态的文本阅读转化为动态的阅读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与作者、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这不仅改变了以前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还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学生们的阅读思路,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汲取到多种不同的文学营养和精神食粮,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只对所教的文章进行学习,还要将阅读的方法传授给他们,怎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阅读,从而丰富他们的经历,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十分单调,使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他们更加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另外,学生在课外也不愿意自主阅读,这就需要重新思考,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争辩”的场所,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争辩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地喜欢上阅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互动教学的原则
(一)引导加入阅读教学全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初等教育中,学生的发展程度与其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尤其是直接的兴趣。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那么这门课的教学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态度的消极。在进行交互式教学时,要注意掌握交互式教学的动态性。将阅读教学转化为交流活动,使学生发挥“手”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利用角色扮演或角色化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交互式教学的效果。
(二)借助持续反馈和矫正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掌握学习策略”定义为“通过集体教学,通过对每一位同学的不断反馈和个体化的改正,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唯有透过持续的回馈与更正,才能增进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通过外在的评估和老师的帮助,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修正。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一方面,它倡导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它也要求学生在学生之间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综合素质。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互动性
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在一个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所以他们对文章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句子难以理解。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要对文章中的知识点展开解释,还要以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的需求为依据,来设计出一个教学情境。因为语文教科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所以为了让语文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变得更加有趣,老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文章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的故事情节为基础,设计出多个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这些情境之间的串联,来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
与此同时,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阅读的方式不受任何限制,既可以是单个人阅读,也可以是多人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相互交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应该“以人为主”,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了解他们的语言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相应的指导。
(二)组织阅读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组织阅读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参加阅读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有关材料来理解朗诵材料的基本思想和含义,从而真正地培养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老师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情感感悟和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到阅读中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教《但愿人长久》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放一首《水调歌头》,营造一个好的氛围,然后让同学们分成几个小队,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这首歌,谁就是胜利者。在奖赏的激励下,学生能迅速地集中精力,迅速地掌握诗歌的主旨。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把这首诗联想到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然后,通过对文本的背景知识,人物知识的引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增强互动的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已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相脱节,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自从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之后,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了现实的教学中,这些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不但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对学生的活动能力也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老师们在分组之前,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老师们将学生们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从中选出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这样,学生们在交流与探讨过程中,才会发生思想的碰撞,最终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做总结发言,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在教《七颗钻石》的时候,在讲完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之后,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这篇文章有什么好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这就可以让学生们进入到这篇文章的讨论之中。
(四)活跃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思考
课文是学生进行学习和阅读的重要素材,如果学生想要通过自主阅读,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还要提高他们对自身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组织、指导作用,用设置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以此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例如,《莫泊桑拜师》中,教师可通过在学生开始读之前设置任务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莫泊桑这等文坛泰斗,也要拜入名师门下,才能更上一层楼,学生们可以自行翻阅资料,总结莫泊桑拜入名师门下前后的改变。”现在,同学们可以更仔细地读文章了,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莫泊桑在拜入老师门下之前的变化:在拜入老师门下之前,莫泊桑喜欢写东西,但写出来的东西都很一般;后来拜入莫泊桑门下,刻苦钻研,才能创作出一首好作品。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所学资料的分析能力均有所提高。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下他们的读后感,并讨论一下他们对莫泊桑的欣赏和学习之处,让他们自由讨论一下自己的感想。这样既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巧妙设置互动式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语文老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这就造成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氛围单调乏味,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上,老师们应该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选择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材料,灵活地设计出一种互动的课堂问题引入方式,把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扩大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们的语文逻辑思考能力。比如,在《小英雄雨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与课本内容相联系,设计出互动的、梯级的、有层次的、有层次的问题。老师设计了“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雨来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雨来身上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递进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六)开展合作探究实践活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交流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展开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展开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方面发挥出巨大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的阅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分析等方式,来共同探索“真实的草船借箭先决条件”。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小组内部经过科学的分工,努力使其配置更加合理,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语文阅读潜力,有效地推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总结: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此同时,这也与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要求相一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建敏,周丽珍,黄蕾, 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9:1017-1017.
[2]康飞.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5.
[3]赵小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74.
[4]鲍丽萍.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