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 2018)。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采取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花费大量时间阐述文本,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文本体验感(刘坤 2021)。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展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实现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人教版必修Unit阅读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践行活动观从而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促进多元思维发展,增进文化理解(教育部2020)。英语学习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的,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语篇,按照“学习理解一应用实践一迁移
创新”的顺序层层递进,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人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主题语境
人与自然(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二)语篇类型
报告文学
(三)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以时间顺序展开,分别从地震前兆、地震带来的破坏及地震后的救援与城市复苏三个部分展开描写;文章结构明显,个段落主题句体现了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讲述地震前发生在唐山市及其周边的一系列异常现象,第二、三自然段描述地震对整个城市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第四段描写震中、震后全国军民支援唐山的情形。全文以时间为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唐山大地震前、后唐山人民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了自然灾害极强的破坏力,以及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
(四)学情
高一学生处于初高中教育的过渡适应阶段,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学生已具备在阅读中运用略读、寻读策略获取文章大意及细节信息的能力,但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及批判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言迁移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发展此外,学生虽然对于地震话题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地震发生的震的征兆地震中的自救知识以及如何将地震破坏程度到最低的防范举措了解得不全面。
(五)教学目标
1.获取唐山大地震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
地点及造成的损害等。
2.梳理文章细节,概括文本结构,清晰把握文章脉络;
3基于语篇信息,推测分析唐山大地震造成如此惨重伤亡的原因;
4. 感悟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品质及全国人民支援唐山人民的精神;
5.模仿文本,根据所给提示信息,报道汶川大地震。
(六)教学过程
Warming up
活动:创设语境,激活背景知识。
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要求学生根据视频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其中包括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中的惨状,进入主题讨论。
1. Talk about the earthquake
Q1.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Q2. What happened before and during the earthquake?
2. Talk about Tangshan earthquake.
Q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angshan earthquake?
Q2.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设计意图】读前活动为围绕主题创设语境、铺垫语言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利用视频创设情境,不仅激活学生对地震这一主题已有的背景图式,还为进入文本及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铺垫。观看完电影片段后,教师的引导提问更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主题内容的兴趣.
Step 1 Pre-reading
活动:预测文章内容
学生通过读文本标题、图片,预测标题含义与文本可能涉及的内容
*Prediction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感知并关注标题中的特定信息,形成阅读期待,并在后续阅读中从文本检索相关信息。
Step 2 While reading
(1)Fast reading
活动:获取信息,概括大意
T:“In what order is the text written? “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according to this order?”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师提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表信息整理概括语篇叙述主线,将之前从语篇中提取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构建结构化知识。同时,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
(2)Careful reading
活动:获取细节,整合信息
学生精读文本,找到有关唐山大地震细节信息并梳理整合成思维导图
(1)精读第一段,提取有关灾前征兆的信息
Q1: What were the strange things?
Q2: What was people’s reaction to these strange things?
Q3. Why didn’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strange things/the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设计意图】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获取表层事实性信息。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关注对比手法和连续动词的使用及其表达意图,为后续分析唐山大地震空前惨状的原因做好语言、内容和思维上的铺垫。
(2)精读第二、三段内容,提取有关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震源、时长、破坏以及
灾民情绪等信息,思考相关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及其表达效果。根据上下文猜测lay in ruins等生词意义。根据图片从文中找出描述地震破坏力的信息,思考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Dimension, Tangshan Earthquake, Place, Date, Effect, Residents’ emotion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在逻辑关系、话题词汇等语篇微观组织结
构的认识。语篇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关注数据的表达效果,明白数据可以加强文本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更深入地
理解报告文学的纪实性特点。
(3)学生阅读第四段内容,理解首句意有关灾后救援的信息。小组讨论尾句意义探究其所使
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Q1. Who brought hope back? And what did they do?
Q2. How did the people feel after a lot of people came to rescue?
Q3. How was the city after a lot of people came to rescue?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本段首句关键词hope,从救援人员及救援措施两面入手分类提取结构化信息,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文本中的救援人员只是社会力量的一个缩影,感知“灾害无情,人间有情”的主题意义。最后,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段落关键词共同绘制思维导图
(4)学生阅读第五段内容,了解有关灾后唐山复苏的信息。小组讨论与震中的区别和复苏原因。Q1. What shows the revival of Tangshan?
Q2. How can Tangshan revive itself and get up on its feet again?
Q3. In times of disasters, how can we go through it?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本段首句关键词revival,通过对灾后复苏的唐山信息的提取, 感知灾难无情,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没有无法度过的难关。
(5)总结关键信息,概括全文
1. Make a summary of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Dimension, Place,Date,Tangshan Earthquake,Time, Effect, Rescue work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学生已经掌握唐山地震震前、震中、震后的信息,但信息还较为碎片化,将信息进行整合,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整合概括能力。
Step 3 Post reading
活动:与文本对话,超语语篇。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访谈经历过 2002年大地震的人员,包括幸存者及曾经参与救援的人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访谈,准备时间5分钟,小组长负责根据组内成员的英语水平及性格特点分配角色。
【设计意图】学生从已学语篇中提取信息,结合访谈节目形式完成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采访活动基于语篇、 超越语篇,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该活动给学生使用本堂课的目标语言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创设了说英语、用英语的情境,给了其锻炼口语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激发了其创新意识,为其迁移应用知识搭建平台,并激发其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再去感受人们面对自然灾难时坚韧的品质、团结互助的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Homework: Draw a mind map about how can we self rescue in a disaster
三、教学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情境的创设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利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样化的素材,帮助学生熟悉话题,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巧妙创设合理情境.
(二)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层性。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梯度式设置,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从表层向深层进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推动文本的有效解读,能更好地关注学生本身,也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师应设计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多层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语篇内容及其内涵,建构新知识,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文本,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促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李莉媛.2021.何以“活动”,以何“活动”———英语学习活动的理论探源、活动原理与活
动过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8):19-20,37.
[3] 何亚男,应晓球. 2021. 落实学科核心养在课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
[4] 周竹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Module 4 Reading Street
Music为例[J].英语教师,2020,20(22):109-113.
[5] 王晴晴. 例谈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语篇教学[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版),2022(8):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