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整合教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正文
学习任务群是“大概念”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与大单元教学的指导理念一致。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核心由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初中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使得语文篇章之间的联系得以增强。基于学习任务群探讨语文单元教学工作,树立单元整体观,落实任务教学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制造综合表达的全面发展。当前,新课标落实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任务群的合理有效使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之后分析了当前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学习任务群理念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通过打造一个学习任务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沟通语文知识体系。学习任务群基于同一主题,在主题下对任务进行规划和延伸,构建一套结构化、层次化、富有逻辑的学习任务,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内容的核心主题,并给学生提供了更自主的探索空间,这是学习语文的主要基础。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切入点,让语文学习不再盲目,而是变得有目标、有方向,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正确途径。
(二)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所做的一大特色,其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内容分散化、单一化问题的一大突破。大单元教学基于单元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主题下探索和学习。从本质上来看,“大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创设了更具体验感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将知识、经验和社会思维应用到生活中,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与减负减压理念分不开,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基于单元主线开展教学工作,以对比分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将语文知识的各个模块联动起来,搭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工作。
二、学习任务群理念下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教材
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是关注整体性、突出整合思想。因为“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以解决语文教育的大任务、大问题为主要方法,但不免出现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大单元视角下,如何将细小的教学目标落实下去,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每节课程的学习内容,探讨本单元文本,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目前,初中语文理论教学过于刻板、单一,具体表现为过于关注教材内容,过于重视文本知识的建构,而忽略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外资源整合相对弱,在引进外部信息进行任务群学习时,与教材文本差距比较远,对文本内容的促进作用比较小,这些都是大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主题定位无序
学习任务群基于大单元主题而设计,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关键是主题定位。基于主题,教师整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得分析课程知识,将学生引向更高层面进行探索,逐步提高单元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工作的完备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有序性,如果主要参照书本顺序进行教学,文本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容易出现前边学、后边忘的问题,打击学习信心;如果教师对课堂单元知识教学作出大改动,完全打乱教材顺序,也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不顺畅。因此,如何在明确的主题下对学习任务进行有序化的整理,是大单元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任务群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研读课标与教材,明确内容目标
1.解读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而设计,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大单元教学方针之后,语文教材在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设计上更为鲜明,更为关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语言。教材在任务群设计上更为关注学生基于文庄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解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交流、辩论得到有逻辑、有深度的观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设计任务群,应当基于三个原则。
其一,任务群学习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应当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形成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细致、谨慎的分析和讨论,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并进行自我价值判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当理解作者所阐述的核心观点、语文风格,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用思辨的眼光去观察、学习、批判、解读。阅读之后应当进行表达,让学生基于理性、平等的态度将观点、认知有条理、有逻辑地陈述出来,能够开展针对性、层次性的辩驳。
2.分析单元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单元导读部分有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内容的概括。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单元学习着重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通过梳理、探究、反思促进正确学习观的形成,同时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学生要从阅读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探究作者表达观点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支撑,进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探讨,形成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学会进行知识的分析、整合、迁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论述方法和技巧。
3.突出任务层次性
任务群应当体现层次性,学习任务层层递进,从基础性、理解性、拓展性、鉴赏性等内容上层层递进,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基于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让学习目标得以切实落实。
(二)设计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导入
语文学习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否则很难感受到课文中绚丽的画面。因此,任务群教学可以与单元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领,让学生深入文本实际,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的判断,继而组织学生参与微型的辩论赛,展开针对性的辩论、探究,实现思辨性的表达。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本单元共有《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五篇文章,主题是家国情怀。在学习本单元时,创设情境,通过视听影像制作给学生展示汹涌、浩荡、奔腾之势的黄河,展示广袤的神州大地,展示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在情境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雄壮的灵魂,感受绚丽的中华文明,建立了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火花碰撞,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基于视频、图片创设的情境,学生再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1.整理本单元五篇文章,列出各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各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3.讨论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家国情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理。而具体的任务又为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的切入点,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线,以情境化的活动为载体,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连贯,以此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整体上优化教学效果,落实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三)解放学生思维,促进多元思考
过去,教师习惯于作为课堂主体,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突出就导致他们欠缺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意识。而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的语文单元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学习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的语文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路径,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更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搭建自由、广阔、开放的探究学习平台,让他们能够自由讨论、发散思维、进行多元思考,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学习技能,实现自身学科素养的升华。但是自由、广阔、开放的探究平台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以适度指导,强调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教学干预的度,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和优势,给予恰当点拨,以此使得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单元中的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价值。
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篇中,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阅读,旨在让学生掌握小说的文本特色、内容结构、阅读方法。在本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多种阅读工具,如网络上的学习资料等,明确文章大意;同时在阅读时可以加以批注,摘取文本中重要的内容、语段,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本单元小说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等。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具体的篇目、作者的身份、写作的背景、写作的目的、阅读对象、语言风格等关键词,实现任务导图框架的构建。
经过多元学习资料的整理、归纳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孔乙己》的阅读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性阅读,对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行解读。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迂腐、自命不凡的人,身上有很多自卑的因素,所以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就比较偏向负面;有的学生发现了孔乙己的优点。例如,从孔乙己教“我”读书、给孩子们发茴香豆等,我们可以解读出孔乙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还有的学生从其他角度来解析人物,比如孔乙己的长衫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几年没有洗过,也没有补过,可见孔乙己是个懒惰、不爱干净的人。或者,教师布置开放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短篇小说,塑造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表多元看法,积极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将孔乙己人物解析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小说文本的人物解读中,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辨阐述,整体上把握每一篇文本的写作方法、思路和技巧等,最终总结提炼小说阅读方法模型。
(四)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教学反思
评价和反思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应当在评价模式、评价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学评价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特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参与感、学习贡献度、思维创新性等内容。因为任务群教学还与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结合在一起,因此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引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多元评价方法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反思。
最后,教师应当基于评价结果开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表现及质量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明确任务群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满足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任务讨论氛围是否活跃、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脉络。然后通过学生评价课堂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接受程度,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一大突出亮点,将任务群教学与大单元教学整合起来,更容易理清大单元教学的逻辑、体现单元整合的思想、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应该跟进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全面落实和渗透学习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可从“ 研读课标与教材,明确内容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导入 ”“解放学生思维,促进多元思考”“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教学反思”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逐一解决学习任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只有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语文成绩才会有所进步,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才能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盛晴,常飞.学习任务群视角下习作单元教学实施路径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3(S2):26-28.
[2]贾阳,徐鹏.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22(11):4-9.
[3]陆志平.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2(17):9-15.
[4]李洪修,王牧云.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2):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