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余祎

铅山县实验小学 334500

摘要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也有更多的学习经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现实告诉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出现了教学问题之后,再去纠缠于教育现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应该将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分析作为重点,作为一名研究者,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年级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虽然在持续的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少、负担重的问题。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重视,在教学中试图用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目的;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没有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这就导致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想象。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对于学生来说,经过多年的义务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把所学的知识一条一条地说出来,而是通过有效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对学生个体来说,能力很重要,一个人只有基本能力才具有基本价值,只有拥有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才能算掌握了数学基本技能。只有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影响,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的成功性才能得以体现。有了这个能力,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宏观层面上,新课改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它对能力培养进行了高度重视,认为学生只有在对一系列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可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科素养,才可以真正地变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不会与人才培养的初衷相违背。这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给予相应的启发,从而在教学中对高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激励与培养。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远景,要想实现这一远景,就需要认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将其付诸行动。既然教育潮流已经改变,那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顺势而为,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放在第一位。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薄弱归因分析

(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学习,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前期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只有把自己的基础打好,以后的道路才会更加平坦。读书就像是盖房子,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现象有果皆有因,我们虽然不能够将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一方面,但是可以充分肯定的是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充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投入不够多,在遇到问题根本不能及时解决。虽然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问题,但他并没有太过在意。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很有逻辑的学科,是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是由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大部分问题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这些问题看起来很难,但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对数学的概念有了足够的理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就可以了。然而,也正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他们的观念不清晰,也就自然而然地不能解决问题。

(二)过分依赖老师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老生常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学生就成了一台没有创意大批量生产的机器,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面临问题时,第一个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老师。除此之外,老师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们总是会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前,为他们提供答案。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丧失自己的探索意识,从而产生了一种学习懒惰的心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似乎已经掌握了知识,拥有了解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无法进行任何的推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发现这一缺陷。

就这样,学生从低年级走向了高年级,在升入高年级之后,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体能力展示。但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动机,整体效果自然不佳。

)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

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自己的指导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时候,只是在课堂上一个人说,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良好的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整个教室的气氛变得很压抑,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昏昏欲睡。除此之外,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过程,不允许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提问,也不允许他们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心中有问题,但却不能得到答案,慢慢地,他们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造成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教师也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厌学的心理,因为缺少好的教学评估与指导,他们会慢慢地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全面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从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主题出发,充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加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将他们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全地激发出来。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的“位置”课上,就以班上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各位同学,我们在班级里都有各自的地位,请你们想一想,我们的班长 A是什么地位?”请每个人都想一想,然后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探究主题抛出后,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思考状态,5分钟后,教师随机点名3名学生发言。有一位同学用画图法在白板上画出了班长的位置,另一位同学说,他在第四排第三排。有的同学说班长坐在右边第三排第四排。在学生说完之后,每一位学生的陈述都是对的,这就是老师所能提出的观点。通过构建这一教学情境,可以让小学生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全激发出来。

(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丰富的课堂环节,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效率,改善课堂气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我们任课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先带领本班的学生了解这一课的基本知识内容,然后让他们依据本校学生的身高情况而做一统计,让他们深入现实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开,促其全面地发展,相应的小学生们立刻就会兴奋起来,开始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实践,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得教学效果明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获得更多的学生的认可与共鸣,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参与度,提升小学的数学教学策略,使得通过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使其数学能力水平得到了发展,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巧妙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建设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在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课堂的引入进行优化,使其可以通过引入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在课堂引入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呈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导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用游戏的方式来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创设的问题任务,来激励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任务中,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深入地思考教学内容,这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在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到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测量工具,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不同位置的角,并在测量过程中感觉到,角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所绘制的一条边的长度。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巧妙引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在一次玩耍的过程中,两个角争吵起来,各自说自己比对方大,一种是我的边长,因此它比你大;角二回答说:我的嘴大过你,我就大过你。利用这段短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提出了问题:请大家注意,哪一个是对的?用这个问题来进行课堂的引入,在原来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问题的引导下,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去学习相关内容。

(四)在数学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严谨的学科,而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逻辑还不够严密,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要充分地起到领导的作用,指导学生怎样去进行动手和实践。例如,在《圆的周长》课程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做,去实测,去求取各种形状的周长,最后,同学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数字,那就是:圆周与半径之比在3以上。但也会有一些学生测量到2点多或4点多,此时,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哪些步骤没有测量好,或者是不是计算出现错误等,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再次测量计算,最后得出结论。当然,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最后老师要做出好的总结,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出现偏差。在祖冲之的不断尝试下,终于把它的精度提高到了7个数字,我们一般用3.14来表示它的精度。也可以结合创造性思考与美学修养,开展集中讨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实验之后,学生就会对圆周率以及圆的周长进行了牢固的把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简而言之,在这一时期,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其教学内容的难度是逐步增加的,而数学的世界也在逐步向他们铺开。而在这种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要持续地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习惯的重视程度。要想建立一个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创造一个对学生有益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张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J].新课程(),2017(12):45-47.
        [2]张勋和.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突破策略探讨[J].教师,2016(36):50-50.

吴莲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5):59-60.  

[4]李媛.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8.

[5]田莉莉.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新课程,202047):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