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易金霞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第一初级中学511880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立足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入手,通过设计多样化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通过项目式实践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通过开展有效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化的评价,有效明确后续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向.多措并举,在搭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同时,促进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标;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正文


前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难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较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需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厘清核心素养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从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学内容深度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等维度来构建数学高效教学课堂。

一、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命题,核心素养可以视为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这些因素具有多变化、多样化的特征,可以作为学生自我发展和思维成长的主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以及“学会改变”。美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包含生活与职业生涯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英国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青少年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技能。我国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养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养,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

(二)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宏观的教学目标、中观的教学内容、微观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为核心素养的融入提供良好条件。教师既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又可以借助师生互动交流、参与实践活动来融入核心素养元素。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教师要把握好数学课堂,抓住培育工作的关键。但低效、沉闷的课堂教学难以发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功能,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满足数学学科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现阶段,部分教师虽然对核心素养有着深刻认知,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其不能将核心素养培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中,导致核心素养元素在数学课堂中缺乏有效的融入。模糊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视为学科教学目标,未开展阶段性教学目标设计,这样使得其教学目标只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极强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不仅影响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也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更好地把握核心素养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联性,导致核心素养的融入较为生硬。在实际教学中,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还需创新

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方式。高质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受限于应试教育理念,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导致一些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特别是部分教师对题海战术的应用,让学生始终处于机械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方式也压缩着核心素养的培育空间,枯燥、沉闷的教学环境,机械式、被动的学习状态会使得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沦为空谈。可见,陈旧的教学方式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内容和个人知识储备。新时代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性格特征更为明显。初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仅依靠传统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易出现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上课昏昏欲睡等现象。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是不能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内容,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定理知识借助视频呈现出来,难以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来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不能有效延伸数学知识内容,难以借助其他元素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未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未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结,没有以生活化场景来承载数学学科的知识,将数学定理与生活场景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教学内容单一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同样也会导致核心素养的融入缺乏有效载体。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聚焦核心素养

为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需要围绕课堂教学需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来制订,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度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吃透核心素养培育内涵和相关教学要求,能够从数学知识中发现思维能力、品格等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教师要将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教学小目标,结合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需求,把握核心素养发展脉络,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精准定位每节课的教学重心,以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走向,聚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融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形式主义,注重实质性,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增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如在数学思维能力相关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制订以数学方程教学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具有精准性和实质性,避免使用“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是什么”等形式化术语。精准化的教学目标能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紧扣教学主体和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便于教师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创设多种教学场景来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能聚焦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核心素养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让教师将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付诸实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满足教学目标设计需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互联网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微视频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新型模式,来帮助学生有效联系新旧知识并深度理解数学原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深度化,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须立足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借助优质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推动教学内容深度化过程中,首先,从教学理念方面来看,教师应从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达成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完成度及数学综合能力成长,突破低效课堂束缚。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每章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来逐步形成最终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稳步提高和核心素养发展。综上,深度化的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重要支撑。以“分式”的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分式的基本特征和分式的约分求解。涉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充实教学内容。以“理解分式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强化约分过程中应用条件内容,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式的分解步骤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项目式活动,培养学生思维

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初中生高效学习的又一个关键举措,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结构化、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实践活动,将被动学习的过程改变为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维度入手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平台.项目式活动落实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及兴趣爱好入手,设计系统的活动方案,同时打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元化板块.项目式活动的组织本质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或者学生合作完成,初中阶段数学项目式活动的开展应从不同的维度入手,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相互探究与合作过程中实现知识的高效学习、灵活迁移及实践应用.比如北师大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秘神奇的幻方、探索勾股定理、探秘黄金分割,等等,都能够作为非常优质的项目式活动素材.在项目式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同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重难点课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在双减政策社团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更加多元化项目式活动,比如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一些与课堂实验类似的实验,先写一写实验计划,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与过程,在小组合作分工中说一说每名学生的具体责任分工,最后将自己的活动设计进行综合整理,确保项目活动能够符合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需求.

(五)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直观想象力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起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直观想象力的发展。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发展能够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进阶式发展,它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定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以“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三角形的对折、翻转、平移等操作,让学生以动画的形式全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性。同时,学生也能借助信息技术来探究数学知识,借助图形绘制、点、线、面拉动对比来感受全等三角形的“角”“边”与其他图形的差异,进而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理解程度。信息技术赋能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想象力及求知欲,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素养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路径研究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重要举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应围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来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学内容深度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等维度来优化数学课堂,构建数学高效教学课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泓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略探微[J].试题与研究,2022,1101(18):188-190.[2]谢亚君.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14):120-122.[3]黄鸿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谈[J].学苑教育,2022,347(11):22-23,26.[4]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45-49.[5]欧烽宁.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组织策略[J].读写算,2021,1212(29):98-99.[6]潘兴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40-141.[7]常秀萍.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索——评《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8):2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