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 开展 劳动教育
正文
前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儿童的劳动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在对生命的感知和热爱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怎样才能让劳动跟上孩子们的步伐,成为一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的课程?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劳动课程”的角度出发,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帮助并适应孩子们的需要,让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变得更有美感,并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的行为和策略进行了梳理。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们只重视让孩子们掌握自己的劳动技巧,但是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的正确的劳动方式的时候,却缺少了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缺少了对孩子们劳动情感的培养。但是,在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们就像是孩子们的陪伴者和合作者一样,老师们在改变孩子们的劳动意识的同时,也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地制定出一个多维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从而培养出一个好的劳动意识和对劳动充满热情的人。幼儿园和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珍惜幼儿的劳动成果,对他们进行正面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劳动教育中来,让他们在榜样的有效激励下,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主动地去模仿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生活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教育改革是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又一次飞跃,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此同时,将幼儿的劳动教育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尊重幼儿的劳动基础能力和行为特点。幼儿园在创造适宜的劳动实践形式时,要从简单的劳动入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加强幼儿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让幼儿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形成主动劳动的意识。通过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并对思维进行有效地延伸,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接受新鲜事物,持续地进行劳动互动,并学习有效的劳动技能,促使幼儿树立集体意识,并善于帮助别人,这既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已将“劳动”作为儿童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儿童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阐述。与此同时,劳动也是创造生活、改变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幼儿是社会进步和祖国未来的主要力量。所以,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劳动教育,将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拉近,让幼儿不再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他们还可以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从而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与此同时,劳动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感情,帮助孩子们树立起自己的劳动意识,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是多么的不容易,在接受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意志、自信心、耐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孩子们的身体、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杨成都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中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个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在全面延伸中,更要将它的教育特色体现出来,让各个阶段的学习者都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还能获得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和融合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全面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贯彻应用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劳动教育的贯彻与开展上,它有着明显的思想性,可以真正地掌握它的发展方向,并持续地对整体工作进行延伸。身为幼儿教师,要全面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反复强调其价值和作用,重视其实践性,要让幼儿积极地动手,探究其教学真谛,使劳动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在上课前,要进行一次捡垃圾的活动,要让幼儿主动地去维护教室里的卫生,要引导幼儿积极地参加到劳动中去,这样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又可以对劳动教育进行一种无形的渗透,并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孩子们积极地进行锻炼,又可以使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创造,从而使整个劳动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探索生活化的劳动方法,组织劳动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的内涵,它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它可以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密切的关系,真正地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并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教育机制,从而保证“劳动教育”可以得到全面的实施和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劳动教育,这不仅可以探寻出生活和劳动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自己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劳动教育之中,真正地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树立起劳动意识。巫溪县城上立幼儿园,周边是一片田地,老师们能充分地利用这片田地,并根据四季的变化,将孩子们带到田地里,亲身参加春种秋收的过程,体会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幼儿园中,有很大一片功能区都是落叶,当落叶落满了院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常态化的训练活动,带领幼儿去捡叶子。在这一活动中,可以强化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幼儿快乐地成长,从而找到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适应,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儿童的心中,他们才更愿意积极地接受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强烈感情。
(三)实现家园的密切配合,确保劳动教育的落实
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结束,它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在整体上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幼儿园不能只靠学校的力量来完成,更要依赖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将与家长的关系协调好,注重幼儿的情感互动,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让幼儿对劳动的感情得到加强,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劳动。因此,要达到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要持续地进行变化,要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机会,让他们与父母真正地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们养成积极地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来。
(四)优化劳动教育教师指导
第一,可根据地域活动的特点,对劳动教育的渗透进行优化,使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对小班的孩子来说,为了更好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可以在角色区举办“娃娃家”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为娃娃穿衣、晾晒衣物等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中班的孩子,可以通过操作区的引导,逐步掌握如何用铁锤敲打钉子的技巧。至于大班的孩子,则可以让他们在维修区里使用改锥之类的工具,将玩具拆卸下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工程师这个行业的特性。
第二,对户外休闲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渗透。在晨间的户外活动中,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工具,比如轮胎、板凳、纸盒、攀岩用的工具,还有一些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摆放的东西。并且,在活动完毕之后,要让孩子们把他们使用过的仪器材料整理好,然后放回到仪器房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可以加强他们对劳动的热爱,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培养。
第三,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渗透。例如,当孩子们组织一些自主性的活动时,就可以鼓励孩子们互相协作,给花园里的花儿浇水。吃完饭,她会主动收拾桌子,帮着老师们收拾桌子。在饭后散步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地面上的垃圾,要鼓励每个人主动蹲下来去捡。将劳动教育巧妙地融入到一日生活之中,不仅能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丰富的经验,而且还能帮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主人意识。
(五)布置主题任务,培养幼儿劳动专注力
在中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劳动技术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它也是幼儿园进行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强化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方面,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在做好劳动教学设计工作的时候,幼儿教师也应该布置主题任务,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实践操作给予积极的指导,把主题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让幼儿在完成主题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可以全面发展。
首先,老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定制一些劳动工具、量尺、量杯、纸笔等,老师和孩子们通过学习,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式,制作成一本书,老师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让孩子们从“不会”的工作到“喜欢”的工作,体会到了工作的荣耀,对工作的尊重,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和责任感,使他们的劳动教育,成为他们培养良好品质的基础。
(六)立足生活背景,渗透劳动素养
儿童是一个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具体的教学情境并不一定能激发儿童持久的劳动动机和劳动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应该从孩子们最熟悉和最易于接触的环境中出发,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过程中,促进孩子们形成一种稳固的劳动责任感。比如,小班的孩子在吃完午饭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自己把碗筷收好;如果是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可以指导孩子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劳动,比如清理食物残渣、擦桌子、摆放餐椅等,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再比如,在午睡这个环节中,幼师要以孩子们的实际状况为依据,指导孩子们自己去完成穿脱衣服、整理床铺和午睡用品、尝试学习独立折叠被子等工作。以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为基础,逐步提高劳动活动的难度,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细节中,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养成和发展自己的劳动习惯。
总结:总之,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唯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并坚持正确的指导,才能与幼儿的健康成长紧密地结合、统一起来,养成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促进各项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创新。身为幼儿教师,利用以上的方式和手段,全面地实施和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并紧密地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孩子积极参加劳动的意识,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热爱生活,勇于承担责任,切实地参加实际生活中的劳动,从而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完成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议新形势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J].科学大众,2019(4):89.
[2]刘淑梅.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J].甘肃高师学报,2019,(06).
[3]王欣欣.浅谈关于幼儿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J].科学中国人,2019(2Z).
[4]张泳.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26-27.
[5]彭迎萍.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探究[J].求知导刊,2020(06):14-15.
[6]杨玉芹.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1(13):70-71.
[7]孙红霞.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10):30.
[8]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