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英语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心理健康教育;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合理使用这些元素,可推动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环境,从而推动其德与智的协同并进。基于此,笔者就高中英语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理论、现状及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中英语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1国家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在每一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符合学生实际身心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到教师个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极大地拓展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的实践范畴,也是践行立德树人原则的生动诠释。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英语课程进行渗透方式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对英语的学习和研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为更高阶的教育院校提供一批合格的学习者。
2素养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特定目标,即对高中英语教学后的学生进行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质量,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它体现了英语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为实现立德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必须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如果不能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其它各项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渗透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和谐的个性,以此推动其素养能力的发展。
3发展要求
当今时代的教育要求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主要精神是实现受教育者的理想发展,满足受教育者生命之需要,这是一种对个体生活的关注。每一种语言学习的个体,其实际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成就感和满意度。这也要求教师既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由于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个人不断地探索着丰富多彩的、包容并蓄的语言世界,逐步地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自我形象,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特点。
二、高中英语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现状
1课业压力过重
当学生们上了高中,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更为忙碌。为准备高考,教师和父母时刻都在催促着孩子们好好读书。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身心压力。英语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课内课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广泛的阅读。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英语上缺少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大部分的学生在语言上并不具备显著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使其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厌学、叛逆的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从而使他们在高考中失利。因此,对英语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学习目的过激
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极多,但招生名额却是有限的,无数的高中生想要在这群人当中脱颖而出,便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再者,父母也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好好读书,争取斩落千军万马,在将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这样一种“过激”的学习目标,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过分强调,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此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频繁的阅读和冗长的听力练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但很多教师却常常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丧失兴趣。
3挫折教育缺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取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然而,仅仅的鼓励和支持,并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承认自己的缺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继续前进。缺乏挫折教育的学生,在面临失败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做出一些让自己感到遗憾的事来。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抗压性,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止悲剧的发生。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的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关爱,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4道德责任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教师都会向学生灌输“学习最重要”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向学生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但是,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学生,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意识的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更有成就;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可以使同学们看清事实,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大多数的教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高中英语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策略
1教学氛围创设
高中英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和身体发育规律,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教学,使他们了解英语的重要性、必要性,使他们对于“学习”持一种积极态度。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并围绕主题,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互动,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但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而且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2学习动机触发
欲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就要触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困惑处理教育,要让他们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有更强的意志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引进激励手段及工具,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面的心里特征,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目标,以此迸发出强大的内驱力。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英语阅读内容,按照英语课程的目标,增加心理教育的子项目,将教育方式从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们在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笔者以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为例进行简要诠释。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黑人权利的争取。他的理想是推动美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而这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他的努力与抗争对美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教师可以用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事迹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他们的理想,去追求他们的生活。通过他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追逐自己的理想,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更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的价值”的新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使其在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积极,更加有目标。这种教育方法,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保证学生能够心存“善念”,由此培育出一代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贡献的年轻人。
3第二语言影响
智力、智能是指人的一种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或想像力。一个人无论多么“笨”,他都有他“聪明”的地方;同样的,一个人就算是再“聪明”,也会有“笨”的时候。智力确实有高低之分,但并不是什么都能算智力。只要在心理上战胜了“笨”的自我暗示,那么学生的智力与自信就能在多种条件下得到发展,这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智力、智能与扩大其第二语言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以及持续提高阅读能力有关,而与其听力、口头表达等方面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克服部分学生“笨”的自卑心理、消极心理,就要从英语词汇量的增加,语法知识的掌握,阅读技巧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鼓励学生订阅英语报纸,购买英文经典书籍和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或开设“英语读书角”,为学生挑选英文报纸和书籍,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他们的读书活动提供便利。教师们在英语听力和口头表达方面,并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太多的训练,而是可以挑选一些英语短文,幽默,或者是小故事,引导学生们用缓慢的语速予以讲述,让学生慢慢地说,慢慢地听。还可以鼓励他们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把课文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改编成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或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进行小故事复述,或进行小情景表演,从中得到锻炼,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
通过此种新奇的第二语言来克服学生的“笨”心理,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行为抵触等现象,从而对自己的“笨”产生错误的认识。
4文化差异感知
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感知西方文化,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感受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节日活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出相应的文化意识,保证其在接触西方文化之时不被外来不良文化所侵蚀。
举例而言,英语阅读中有大量的食物文化,西方国家的早餐习惯是面包和牛奶,中国人早上喝粥喝豆浆。西方的晚宴更多的是社交活动,比如很多舞会、派对、聚会,中国的晚宴则更具象征意义,比如新生的满月宴,高考之后的升学宴,各类红白宴席等。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饮食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讨论和辩论时,会先搜集足够的材料,以加深对异国文化生活习性的认识,并发展辩证和批判思维,以此保证其能够客观看待文化的异同,这也是高中英语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高中英语教师要时常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从而在高效传授知识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此方可培养出一批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邱翠蓉.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少年,2021(36):0381-0381.
[2]达文琴.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内容[J].文理导航,2019(7):41-41.
[3]杨洪良.高中英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学[J].成功密码:综合版,2020(6):49-49.
[4]张国忠.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0154-0154.
[5]邹晓玲.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98-98.
[6]肖登明.论积极心理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4):0131-0133.
[7]陆亚丽.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3):1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