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之班级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
正文
前言
当前,我们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地以老师为主,到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是不够,造成了很多初中生的素质不高,还喜欢骂人。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待得最久的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场所。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严格,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导,最后要对学生采取适当的德育教育方式。
一、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
(一)班级管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是一种以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品德教育和培育,具体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遵守纪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班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展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组织活动的过程。它具体包含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内容,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所以,班集体管理就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集体主义精神、劳动精神和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例如,通过对班级纪律的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自律的能力;在学生的饮食活动中,能使他们养成珍惜粮食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通过课堂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评估与指导的过程中,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形式多样化、个性化
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不同,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的教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班级管理是全方位的,它为教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其能够“立体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此外,思想政治课程是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手段和方式来展开德育教育,因此不能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关注。但是,班级管理属于一种个性化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等具体情况考虑进去,在适当的时间,采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这样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了。
(三)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具有“反哺”效应
班级管理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德育教育,又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例如,通过强化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实现班级的自治,保持班级的秩序,降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难度,减轻工作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品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班级的自豪感、荣誉感,这样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同学们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这对班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过于强硬
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大部分的班主任都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管理中的绝对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灵活地管理,只是让他们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话去做,用强硬的管理方法来压制他们。采用强制的管理方式,可能会阻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师生之间的矛盾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班级德育教学的实际成就。
(二)班主任的管理和德育教育水平不高
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教师的个人管理能力与德育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与良好的德育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代特点,采取不同的新型德育教学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的班主任都是由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老师担任,而这些老师对于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和接受程度较低,只是依靠班级管理经验来进行工作,因此,教师与初中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调节策略,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很容易激发初中生的叛逆心理,造成了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
目前,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各种社会思潮,但也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太过成熟。再加上现在的青少年接受能力比较强,容易跟风、盲目崇拜,在进入学校前,由于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观点不一,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打交道,有的受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有的则过分实际,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在学生的成长中,他们很重视自己的价值,在个性上追求独特,喜欢特立独行,而我们学校则要求集中、纪律,这与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矛盾。
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策略
(一)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要搞好学校的班级管理,必须从加强德育工作入手。班主任其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性格、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以一种真诚的感情去教导和关怀学生,学生就会“爱师、相信师”,并且乐于被教导。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大公无私的精神是最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影响的,从而使他们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优秀的教师道德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上,表现在对学生的真心实意、满腔热忱的关怀上,这些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与同学建好师生关系,这是认识全班同学、促进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大家要互相尊重,共同担负起班级和谐氛围的职责,让班级管理更加艺术化、人性化。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父母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子女。而且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的课后生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样,老师就可以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接受。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老师会及时地告知父母,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自身专业修养,掌握管理技巧
初中班主任要学会经营管理的艺术和技能,就必须不断完善、充实自己。唯有持续地献身于自我,才能教育别人。班主任以身作则,树立了榜样。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会使他们更易于接受。老师应该在学生的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老师不能完成学生不能完成的任务。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要重视教学的艺术与技巧,要学会遵循教学规律。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也就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重视教学艺术与技能的教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细微处渗透德育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而言,在细枝末节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从一日三餐到一言一行,到衣着打扮,都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对不良现象要及时进行善意的提醒,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关怀学生的人际关系之中。初中学生在学业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和更多、复杂的社交活动,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可以交往的,什么是不能接触的,这样才能指导他们如何结交好朋友,寻找真正的朋友。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师队伍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与氛围,实施隐形德育
德育工作与文化课教学不同,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作。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教育,它更需要通过环境来实施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当一个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进入一个好的班风之后,周围的环境会给他带来压力,从而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当优秀学生进入坏班风的班级时,他们极有可能逐渐受到影响,从而发生“同化”。所以,好的集体可以改造坏的学生,也可以促进大多数学生养成好的道德品质。“班风”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气氛的建设,为加强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创造条件。
(六)有效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班级活动是初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应将班级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加社会阅历的手段,还应将其作为学校德育最具实效性的课程资源。通过有效的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与枯燥的教学相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产生效果。一是班主任要科学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使其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在经验中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达到道德移情的目的,从而改变他们的道德情绪和道德行为。
(七)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
黄志贤是一位儿童心理学者,他认为,学生的学业问题常常是与行为、道德相关的。所以我们班采用了班会、主题会、师生交流、周班评估等多种形式,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主任要立足于现实,细致地剖析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做好“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才能实现“心理医生” 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比如,在班会上,老师可以用平等的谈话和协商的语气与初中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初中生们发生了一些小的冲突,他们不会因为主观判断而偏向谁,而应该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理智地指出这一过程中,双方有没有过失,如果有,就应该引导他们彼此道歉,而不是让他们的冲突发展下去。
(八)加强班委会的建设
班级管理最好的体现就是优良的班风。一个好的班级,除了要有一位好的班主任,还要有一批有能力的班干。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有效地组建一支优秀的班委会,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从多个角度考察每一位同学,从学习、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来选择合适的人选,最后由全体同学进行不记名投票,选出一位委员。在班委换届后,由班主任对其进行引导,并将管理权交由其行使,使其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律。每周要开一次班委会,总结工作,剖析问题,推广好的做法。在此期间,要定期举办各类班级活动,加强班内的班干部领导能力。
结语
总之,随着班级管理的日益多样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德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工作中的成败进行总结,以此来提升班内的班级治理与德育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发挥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转变思想,实施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达明.有效加强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9.
[2] 黄镇基.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好家长,2017(41):197.
[3] 高明.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J].才智,2020(14).
[4] 田丛丛.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新通信,2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