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性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早已广泛应用于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在探究教学中,高中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改变他们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持续改革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教育界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尤其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高中阶段,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探究学习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要在学校中积极推行。但是目前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还不够成熟,所以需要在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这样才可以推动研究性学习不断地完善,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困境
(一)探究式教学资源匮乏,课堂气氛不佳
因为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把知识点简单地讲一遍,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做题练习,以此来巩固知识点。生物教学都是以生物课本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虽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但是从长期来看,单一的教育资源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不能形成创新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加大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的力度。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所需的时间不多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课程基础知识。然而,高中生物课的课时较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时间较少。在新课程标准之下,要求应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量。然而,教师所教授的基础知识较多,自由探究的时间则所剩不多。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能放弃学生的自由探究时间。
(三)对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忽视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讲解的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尊重,教师总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不重视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在生物课程中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思维训练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自信心不高。
二、高中生物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法
1.挖掘探究性生物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实施和开展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为了获得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应向学生申请购买多种教学资源,以确保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要加强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保证所创造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教师需要增加多媒体技术及微课短视频的运用,为学生模拟实验剧情,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此外,教师需增加多媒体技术及微课短视频技术的运用,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学习,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用 PPT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相关的视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探究性生物教学资源,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运用创新的实验探索,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我们都知道,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资源,因此,通过组织创新的实验探究活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保证了研究型模式的成功实施。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将实验作为一个机会,持续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全方位的转型,要保证实验内容充满活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在一种新鲜的气氛下,学生的内心情感才会变得更强,与之对应的,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会变得更全面,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由于实验式探究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过程,它包括:教师情境导入--发现问题--辨别变量--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执行实验--验证假设--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但在上课之前,老师就要求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工作。(1)明确试验目标,并做好试验材料的准备。(2)确定了自变量,并设定了控制组和实验组作为因变量。(3)编制相关表。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计划和步骤,并展开具体的操作。实验式探究是建立在发现式探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老师们要强调,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观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的时间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的知识点太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进行探究。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对课堂课时进行合理调整,对知识点进行调整。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很多,如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肯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连探索的时间都没有。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知识点与生活有联系,那么就有必要让学生展开探究。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内容,可以与思维导图、微课和练习题相结合,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问题,交流讨论思路。比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和小课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实验来完成知识的探究。像是《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这样的知识点,他完全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微课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他更好的理解,又能让他节省更多的时间。
4.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在生物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得到短暂的休息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一个更饱满的精神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试卷,学生的综合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自然学科,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进行探索,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科学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
将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中学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应明确掌握学生的探究方向,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探究方案。在生物课堂探索性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索的主体,从而保证他们的探索思维可以被最大化地释放。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比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把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到讨论中,从而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带进去。在师生间的交流中,老师要对学生提出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探索 DNA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实验,并让他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结果和科学实验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自己参与实验的过程,以保证该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
6.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
在整体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不能再单纯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顺利实现。对于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而言,在组织教学改革时,往往忽视了建立评价体系,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所以,要想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构建出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逐步转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例如:在高中生物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必然会引起许多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
7.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整体效能
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生物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生在课堂之上展开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指导,这样才能推动探究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提升。因此,生物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重点培养高中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实践,促使高中生能够透过现象来分析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关注所有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有序地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借助显微镜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在实验之前,还需引导高中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流程,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成功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结语:综上所述,生物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生物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重视生物教学,并积极地指导高中生进行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指导高中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生物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教学时间设置缺乏合理的合理性,教师很少组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生物实验环境不佳,不能进行探究性的生物教学,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持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合理地计划课堂教学,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并积极地改进实验环境,从而提高探究教学的总体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萍.试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5):62-63.
[2]马生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4-205.
[3]余霞.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4]韩志玲.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