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研讨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探究课堂;小组合作;研讨
正文
前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小组配合下打造高效课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面对这一要求,将小组合作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探究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交流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在小组内对知识进行研究探索,在组内达成共识并发表见解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能够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更符合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特点。(2)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逐渐成为社会越来越重视的品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促进意义[1]。(3)从教师角度来讲,高中物理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基于小组合作教学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意义重大。小组合作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其可以调动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沟通互动,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虽然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2]。分析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和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然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将提高考试成绩和应试技能作为目标,而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则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时始终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缺少自主学习,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不利。(2)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传统高中物理课堂的互动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使得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和新课程表标准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3]。(3)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重大,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以教师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科学划分小组,奠定探究课堂基础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在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促进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科学划分小组[4]。例如,在小组划分时教师首先应当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如哪些学习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可对深层次的物理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广阔的探索空间,利于学生施展自身才华。哪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般,此类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但自主探索力不足,在经过教师的点拨后具有较大的提升进步空间。哪些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且学习能力差,对其应提供更多的耐心和帮助,使其逐渐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在具体划分小组时,每组7~8人,在每个小组中包括成绩优异、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通过好生帮助差生的形式实现共同进步,对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激励,为奠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为了更有效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为每一个小组设立小组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的发展,明确小组组长职责,如下表1所示[5]。
序号 | 小组组长职责 |
1 | 每天组长亲自(或派一名组员)检查物理作业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收齐上交物理科代表。 |
2 | 督促组员及时订正作业,组织组员讨论,答疑解惑。 |
3 | 批改后的作业有“A”或“-B”等,及时记录并与组员沟通点评。 |
4 | 登记本组成员物理学习的表现(上课回答、作业批改、学习成绩等),并及时肯定或提醒。 |
表1:小组合作组长职责
科学划分小组,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精神维度的协同进步,逐渐缩小小组间学习能力的差距。例如,在学习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动量和动量定理”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思考,在导入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为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回顾之前所学习的能量相关知识,以你的个人理解说明一下什么是动量”“物体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么能证明呢?”“怎样通过定量方式对动量进行表达?”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或者检索资料,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了解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这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呈现,确保在教学前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得到一定的“热身”,为后续的学习和高效探究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深化物理知识理解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探究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从学生的视角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小组教学更好的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需对课堂教学评估机制予以创新,使每个小组能够自由评分并为其他同学评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多媒体优势,强调理论指导[6]。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电阻”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电阻的内涵,教师为学生提供诸多电阻材料,引导其对电阻的大小进行测量。由于电阻材料数量多,学生逐一验证需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电阻测量。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如观察安培表、观察伏特表、记录验证结果、汇总对比结果、作出最终结论等。学生还能够在验证后对不同电阻的导电能力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了解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使合作学习方式得以创新,物理问题能够得到高效解决。在小组合作中为小组成员分配子任务,使所有学生均能够在物理探究课堂中充分参与,深化物理知识理解。
(三)以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物理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当中有很多实验,需要学生亲自体会过才可以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充分了解,借助动手操作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充分激发。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科学测量: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量”的实验,在开展此项实验教学工作之前,可以先借助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将实验步骤进行完善。第一个问题,询问学生多用电表的正确读数方法、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对哪些问题重点关注。结合以上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使之能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将实验流程进行构思、细化,然后在团队协作的状态下探究研究结果。通过该方式,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好解答,并使学生能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主动探索。
(四)明确奖惩制度,打造小组高校课堂
高中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够在各项活动中获胜。因此基于小组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可借助于这一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竞争机制,使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对此教师应始终明确小组竞争的最终目的,合理设计竞争形式和奖励内容,避免适得其反。例如,从作业评比、批改后的作业、课堂表现、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平时考试成绩等方面制定奖惩制度,同时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提高学生积极性,打造小组高效课堂。
奖励制度的内容制定如下:(1)作业(需订正)没完成一次扣1分;(上交作业截止时间当日14:00);(2)批改后的作业“A”一次加1分、“-B”一次扣1分;(3)上课表现被老师点名批评一次扣1分;(4)上课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回答完整一次加1分;回答不完整不扣分;不回答扣1分;(5)平常考试成绩(含会考模拟)小组平均分在班级平均分以上加10分,小测加2分。基于奖励制度拟定奖励项目如下表2所示[7]。
奖励项目 | 奖励条件 |
成绩优胜奖 | 奖期末考成绩×70%+平常表现×30%,前三名。 |
最具人气组长奖 | 期末成绩在组里前2名;期末成绩小组平均分在班级平均分以上;团结组员,工作认真,乐于助人,在组里有威信,受到大家认可。 |
学习进步奖 | 在上一次年段150名后,期末成绩进50名;在上一次年段50-149名,期末成绩进30名;在上一次年段30-49名,期末成绩进20名;在上一次年段20-29名,期末成绩进10名;在上一次年段10-19名,期末成绩进5名;在上一次年段9名前,期末成绩进年段前3名。 |
表2:基于奖励制度拟定奖励项目
(五)组织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化教学课堂
虽然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该学科的趣味性较强,且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应当从此特点出发,将物理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掌握物理知识,进而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概念。
例如: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这一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其在小组成员协作下,从生活当中收集光的折射相关现象或趣事,然后在课堂中积极分享,并与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参与,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物质在钠黄光照射下的折射情况,充分讲解折射的相关知识。通过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光在不同物质中折射的奥妙,提升其主动学习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光折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引出折射率这一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依次耐心解答,使之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此次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会把物理理论知识、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还会借助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与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提升,而且还会减轻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并增强其主动学习能力,对后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带来重要作用。
四、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物理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校高二1班率先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打造高中物理高效探究课堂。通过与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的高二3班相比,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成绩:1班平均分为53.45分,3班为46.19分,年级平均分为41.3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1班平均分为58.65分,3班为52.43分,年级平均分为47.81分。与3班相比,1班的平均分更高,说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打造高效的探究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使不同层次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动与探究,充分呈现高中物理知识,打造高效课堂,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时均能融入其中,有所进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绪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0):57-59.
[2] 傅祥.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7):77-79.
[3] 苏广铭. 合作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3):36-37.
[4] 刘林.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项目式教学改进的探究——以"设计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2022,40(2):1-4,10.
[5] 王五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施策略[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22(5):60-61.
[6] 郭慧慧. 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2021(8):222-223.
[7] 张道程.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3(10):181-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