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摘要
关键词
习作、生活、阅读、习作方法、兴趣
正文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谈起“习作”,学生怕,教师也怕。多少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上习作课,学生提不起劲;教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多少老师不愿教高段语文,也许就是为此吧。我自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教的是中高段语文,也算是对作文教学略有了解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平时运用的的一点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捕捉习作话题,让学生多练笔。
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缺少练笔,写得少了,也就无从下笔。平时也缺少对生活感受、心情缺少记录,所以一到写作文,顿时觉得脑袋空空如也,抓耳挠腮,写什么呢?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多写多练。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天下雪了,下得很大,一会儿,地上就铺了厚厚的雪毯,到处一片白茫茫,粉妆玉砌的,已经很久没看过这样的雪景了。当时正在上课,可是学生哪有心思上课啊,我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出去玩雪了,但说了,玩过之后要写作文。学生高高兴兴出去了。我仔细看着,学生玩得多高兴啊!他们堆雪人、打雪仗……玩了整整一节课。之后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第二天,他们的作文可好了,有写雪景的,有写怎么玩雪的,而且内容丰富,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不愿写作文,更是因为作文篇幅长,难以静下心来写那么久的作文,所以平时可布置一些小练笔。平时学习的课文中有写景的,学生学完了课文,领悟到其中写景的方法,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小处风景,抓住其中的一两种景物,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描写风景;还有平时的课文中有写动物的,课后就布置学生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就抓住一个点写一个片段,比如写动物的外形,写动物的某个习性,写动物的某种脾气性格......
平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写日记,让学生记录自己高兴或难过的心情,记录自己感动的瞬间,记录自己生活中难忘的时刻......总之,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坚持写日记,写着写着,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平时日记中的内容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习作的难度。
二、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一些传统的命题作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害怕、讨厌作文。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学生做家务、招待客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课外,多去敬老院做好事等等,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素材。
记得教学困生写作文,写一件难忘的事,本来是很简单的作文,可是现在的孩子没有生活感受,平时没有做过什么事。大家都写好了,只有他迟迟没动笔。没办法,我拿出扫把和畚斗,让他当场扫地,扫一下,记录一句,把扫的动作和心情写出来,后来勉勉强强写出了200多字。
平时上习作课前得有一些准备,比如写一次春游,就得在双休日提前布置家长抽时间带孩子去春游。记得五年级有一次需要写放风筝的作文,那肯定得布置家长带孩子去野外放风筝,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才能写作文啊。
三、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就积累的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有效的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广泛阅读,可以为作文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借书看,学生也借了各种各样的书来看,有儿童版的四大名著、童话故事书、作文书等等,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从书中获取一些素材及灵感。
平时,我会布置学生每天课外阅读20-30分钟,并做读书笔记。当然读书笔记不用每天写,两三天记一次,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有时间可以背诵下来。课外阅读除了可以积累语句,更可以积淀写作情感,增强写作语感,借鉴写作方法。
四、讲授习作方法,让学生易于动笔。
1、学会审题
教习作,我总是教学生先学会审题。切题,这是衡量一篇作文的起码标准。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那么如何审题呢?首先审对象,是写人、事还是景、物?其次是审范围,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第三是审重点,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题眼,哪些是题目中的关键字必须心中清楚,这样写作时围绕关键字展开叙述就会重点突出。例如《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学生比较后知道都是写人的文章。前者写的是同桌,他是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后者人物是我和同桌两个人,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审清楚题目就不容易跑题,不会出现白忙活一场或中途发现不对再返工的现象了。
2、列好提纲
提纲一般包括题目、文章中心、结构安排等。这就好象是盖房子前设计的图纸,有了图纸,才好开始盖房子。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先确定写谁,如:我的爸爸,再确定写敬佩的原因,如:爸爸的助人为乐,博学多才等,爸爸的特点很多,要确定写什么特点,如果写两三个特点,要确定主次。
为了让学困生能写作文,我还会在作文课上把一篇作文的结构讲得很详细,有些同学分不来段落,还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每个自然段写什么方面的内容。
3、选好题材
题材是一篇作文的灵魂。题材选得好,作文才会好。上面讲到写《我最敬佩的人》,列好提纲之后,就要确定写两件什么事来体现爸爸的助人为乐和博学多才。
4、写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一样,开头很难,作文只要开起了头,大家就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我教学生,如果你不知如何开头,就读一读作文提示那个段落,确定作文是写什么方面的,比如写童年的,你可以写一些关于童年的好句,留恋童年的句子,如果写母爱的,你可以写一些歌颂母爱的排比句,或者用上歌颂母爱的诗句,或者写一些你感恩母亲的句子......把自己的文章开头打扮得漂亮一点,好的开头等于作文成功的一半。
5、写好结尾
我们都知道编笼编筐,贵在收口,写作文就贵在结尾,结尾相当重要,好的结尾也等于作文成功的一半。结尾时可以用首尾呼应的方法,比如写童年的作文,开头写了对童年的留恋,结尾也可写这样类似的句子。还应该在结尾谈谈自己的感想,比如写母爱的文章,在结尾可以写自己也同样爱着妈妈,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在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写风景的作文,结尾可以写我爱这里的风景,爱哪里哪里等等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
五、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
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专门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置了“佳作展示”的版面,鼓励学生习作。平时每一次习作,我会选择学生的优秀之作,让学生自己用心誊写在信签上,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佳作展示”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展示出来,自然很高兴,就乐意写作文了。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学校推行星级评价学生,我还结合“星级评价”,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优秀生连续被选展示两篇优秀作文,奖励一颗“特长星”;中等生和后进生被选展示一篇优秀作文,奖励一颗“特长星”。当然,对后进生的作文要求会低些,老师对他们的作文也多作修改后,才能展示出来。这样做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愿意写作文了,甚至后进生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总之,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再难的作文教学也会有一定的策略与方法。让我们再去研究与实践,为习作教学开辟出更多更好的新方法、新举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