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袁娜娜

分宜县第五中学,江西省新余市336600

摘要

“新课标”是当下我国教育领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石,同时其也是教育的重心,在“新课标”背景下发展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极具重要的教育意义。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相对来说会比较差,想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平面感知能力等,就需要以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入手,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借助新型的教育办法,完善学生所创建的数学知识框架,使得学生可以把其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本文主要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的策略展开论述,正确认知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性,依据空间观念发展的特征,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旨在改善当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现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策略

正文


引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学生讲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以其为基准培养发展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分别以推理、操作、观察等多方入手,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防止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逻辑不顺形成诸多的疑点问题。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发展学生数学空间观念,让其可以构成更具独立性的思维体系,挖掘图形的本质特征,理解图形变换以及组合等多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也应当抓住教育发展的契机,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价值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会比较高,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若学生空间观念不足,则无法透彻且深度的理解和图形变换等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并且还会削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若教师在该阶段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那么其就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涯夯实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也能够较好的理解该模块知识,防止学生形成抵触等不良心理情绪[1]。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段学生会接触到较多的三维空间内容,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空间观念,才可以消化理解该模块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阶段仍旧会存在着一定的教育问题,一些教师会过于注重学生解题等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养成和发展,其会沿用抽象、枯燥的授课方式,致使学生无法构建良好的空间观念。对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度剖析数学空间观念发展对于学生所产生的益处影响,强调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改,让学生可以在遇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使用空间思维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推理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用其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沟通交流、解释并理解周围的几何世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现状

首先,部分数学教师的空间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路上的引导者与指挥者,其始终充当着数学知识的媒介,若教师能够拥有较为完善且丰富的数学知识,那么其就能够在强大的数学知识库的作用下,给学生讲解更具多元化特性的数学知识。对当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一些教师会仍旧沿用传统的教育办法,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变更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一些教师并不会自主去剖析数学空间观念发展教育的相关知识,这就使得其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给学生讲解更具积极性的空间观念范例内容,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学习空间观念的态度与积极性。其次,部分空间教学工具会较为滞后。教学工具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缺少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的支撑,那么教学活动就如同无米之炊一般,无法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整体空间教学的完善度也会比较差。如果数学教学仍旧滞留在黑板或者书本教学方面,其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甚至还会抑制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无法饱满且正确的给学生呈递出和空间相关的教育内容。最后,学生特征会和空间教学存在断层的问题。小学生对各类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会比较强,因此,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溜号等不良学习行为,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若教师无法实行因材施教等的教学办法,就会使得其形成学生特征与空间教学断层的问题,在断层后,学生所构建的空间体系会直接崩塌,这会影响到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特征

首先,会由标准图形发展至变形图形的认知。在实际教学阶段,将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图形和标准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其知识,让学生展开联想,增加学生灵感,让学生能够认知新图形。若在出示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应用的三角形等图形无法贴合实际图形的特征,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发展形成阻碍,所以想要发展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就需要坚持概念守恒的教育原则,使用多类变形图形,辅助学生理解该模块知识[2]。其次,感知成分会由强至弱。通过数据调查报告能够了解到,小学生在观察几何图形中的面、线等多类几何要素时,会存在一定的知觉差异,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会对学生的知觉形成一定的刺激。最后,会由生活语言过渡至几何语言。小学生的年纪会比较小,所以其会使用生活语言去认知图形,比如把正方形称作“方块”,学生在形成数学空间观念后,能够自发的改变与以往的语言表述习惯,让生活语言能够进一步过渡成为数学几何语言,其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特征。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策略

(一)实行生活化教学

“新课标”的背景下,想要发展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那么教师就需要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凸显出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何知识,使得其能够形成初步的空间意识。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想象观察生活当中的事物,把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和学生一同去探索后续知识的特点,由学生总结联系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事物,并把其知识和课堂数学知识相整合[3]。比如,在讲解《位置》这一知识时,要通过该节知识讲解,使得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回顾整理旧知识,掌握确定物体位置以及描述物体位置的办法,使用多类方式确定位置的特点以及作用等。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整理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借助该模块知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数学积极情感。在教学的阶段,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高架桥的图片,以其当做新课导入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汽车、船只等物体位置的特点,由学生的回答进行空间划分意识的判断,之后把该节课知识点延伸至学校环境之中,设计教学情境:“同学们,在班级中以你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例,说说你们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这一问题的设置会使得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度了解位置等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让其知识能够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促使学生吸收消化课堂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其会以形象思维认知为主,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会比较差,并且在外界事物的影响下,无法保持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要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为基准,双重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让学生能够做到手脑并用,开展更具趣味性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办法,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师要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优化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策略,提高学生空间感。比如,在讲解《探索图形》这一知识时,该节知识的授课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可以应用其之前所学习过的正方体特征等相关知识,探索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分析数量方面的规律,感受分类等的思想,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知识的内涵。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设计操作活动方案后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将学生划分成为多个学习小组,并把多个类型的图形零件混合在一起,分成多份发给学生,由学生自行练习拼图等。在完成拼图后,让学生探讨其拼出来的平面或者立体图形会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动手拼图操作的过程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深入的了解各类图形的内容,学生在拼接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时,能够锻炼并提高空间感,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相关等知识会形成极大的益处作用[4]

(三)强化描述练习教育

抽象思维能力是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决定并影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状态。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揣摩体会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度探索几何知识的本质,并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语言描绘几何图形的特征,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培养学生良好空间观念。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时,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该知识了解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的特征,探究其存在的内在连接关系[5]。通过观察、归纳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得到积极的学习体验,构建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接触这一知识,由学生联系生活说出常见的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事物,并尝试绘图,让学生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点,学会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含有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物体,由学生进行判断并询问判断的理由。学生通过画图和表达,可以锻炼自身想象思维能力与总结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6]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成果,老师要灵活化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直观的给学生展示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口述教学思维空间束缚的影响。在实际教学阶段,部分教师只会将其重心放置到学生考试成绩方面,其会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滞后的应试教学观念会阻碍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对此教师必须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学生融洽相处[7]。概念以及几何图形在初中时期的授课难度都会比较高,这是因为这类模块知识带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若学生无法把控其基础特征,就会让其知识形成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无法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功能类的课程,其涵盖着大量的抽象图形变化以及计算问题等,若只是单一的凭靠语言进行讲解是完全不够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给学生构建教学环境,便于学生直观的感知,感知该模块知识,深度思考并进行观察,从而解决问题。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长方体圆锥的切割”展示视频动画,让学生去观看这部分动画,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观看的形式,掌握其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之后老师要在课后回顾以及预习等多项环节当中,实行微课引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且自由化的指导,结合其实际教学现状,选用适宜的教学措施[8]

结语:综上所述,在实际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号召,以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为核心,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和数学实践活动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脑海当中创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开展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数学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认知深度,为其日后学习各科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辉.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阶段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2021,18(17):184.

[2]贾文庆.有效发展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1(2):32.

[3]许明坚.细化图形与几何教学助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23(3):60-61.

[4]张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甘肃教育,2023(12):102-105.

[5]王莹.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育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3(13):73-75.

[6]李亚.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为例[J].青海教育,2021(7):76,78.

[7]程友凤.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1(5):226-227.

[8]徐毅.空间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预设[J].华夏教师,2021(6):73-74.

 


...


阅读全文